一、什么是合同履行的前提?
合同履行的前提是合同成立且有效,合同履行是合同規定義務的執行。任何合同規定義務的執行,都是合同的履行行為;相應地,凡是不執行合同規定義務的行為,都是合同的不履行。因此,合同的履行,表現為當事人執行合同義務的行為。當合同義務執行完畢時,合同也就履行完畢。合同履行不是一個單純的動態概念,而是一種包含了動態和靜態的綜合概念。首先,合同的履行是債務人完成合同義務的行為。這是合同目的的起碼要求。這種特定行為既可以表現為積極的作為,比如支付價款、交付標的物、提供勞務等,也可以表現為消極的不作為,比如不以某種價格出售商品;其次,合同的履行要求達到實現債權之結果。因為合同關系存在的法律目的,就是使債權轉變成物權或與物權具有相等價值的權利。
二、合同履行的內容有哪些?
1.合同履行是當事人的履約行為。
由于合同的類型不同,履行的表現形式也不盡一致。但任何合同的履行,都必須有當事人的履約行為,這是合同債權得以實現的一般條件,也是債權與所有權在實現方式上的基本區別。合同的履行通常表現為義務人的作為,由于合同大多是雙務合同,當事人雙方一般均須為一定的積極作為,以實現對方的權利。但在極少數情況下,合同的履行也表現為義務人的不作為。無論是作為還是不作為,都是義務人的履約行為。
2.履行合同的標準
履行合同,就其本質而言,是指合同的全部履行。只有當事人雙方按照合同的約定或者法律的規定,全面、正確地完成各自承擔的義務,才能使合同債權得以實現,也才使合同法律關系歸于消滅。因而,當事人全面、正確地完成合同義務,是對當事人履約行為的基本要求。只完成合同規定的部分義務,就是沒有完全履行;任何一方或雙方均未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則屬于完全沒有履行。無論是完全沒有履行,或是沒有完全履行,均與合同履行的要求相悖,當事人均應承擔相應的責任。
3.履行合同的行為過程
當事人完成合同義務的整個行為過程,不僅包括當事人的依約交付行為,而且還應包括當事人為完成最終交付行為所實施的一系列準備行為。盡管在通常情況下,準備行為并非合同義務,但絕不能因此得出準備行為不是合同履行行為的結論。準備行為是最終履行行為的基礎或前提,甚至可以說沒有準備行為即沒有最終的履行行為。
以上就是合同履行的具體情況,在司法實踐中,合同的簽訂是需要符合相關的構成要件的,必須在合同真實有效的基礎上才可以對合同的相關條款進行履行,如果合同的條款存在違法的情況,那么是沒有必要對合同的條款進行履行的。
勞動合同履行地申請仲裁可以嗎?
關于合同履行地的最新司法解釋
銷售人員勞動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域名相似是否構成侵權
2021-02-03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內容是什么
2021-01-10什么叫做婚姻自由
2020-11-12離婚時一方的開房記錄能作為出軌證據嗎
2020-12-15實名購房有什么作用
2020-11-23公房承租人對合用部位產生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31頂替別人上班能否確認勞動關系
2021-03-17工會要做哪些工作
2021-01-16實習期應該有工資嗎
2020-12-27調崗原因怎么寫
2021-03-01勞動調解途中反悔怎么辦
2021-03-20施工工程糾紛屬于勞動仲裁管轄嗎
2021-02-06飛機航班取消有賠償嗎
2021-02-11“三個期限”避免保險合同糾紛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1惡意重復保險該不該賠
2021-03-23100萬三者險撞死人賠多少
2020-11-30哪些事故三責險要理賠
2021-03-17保險經紀人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1-03船舶油污損害賠償強制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2-17律師操作保險業務過程中法律適用的疑難問題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