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實生活之中,各方當事人之間訂立合同的現象是十分常見的。在簽訂合同之后,各方當事人應當按照規定履行合同之中的義務,但違反合同規定的現象也是十分常見的。在違反合同約定之后,需要按照規定支付合同違約金,按照合約履行義務的一方有時會想要通過少貨款的形式要求對方支付違約金,那么合同違約金在貨款扣除的條件是什么?
一、合同違約金在貨款扣除的條件是什么?
1、必須是違約金過分高于或低于違約造成的損失
賠償性違約金的主要功能在于填補損失,雖然不要求其數額與違約所造成的損失數額完全一致,但兩者也不應相差太大,否則,將導致其填補功能減損甚至喪失。另外,違約金數額與損失額大體一致,也是商品等價交換原則在法律責任上的體現,是合同正義的內容之一。
2、必須當事人提出請求
也就是說,只有當事人提出請求,法院或者仲裁機構才能對違約金數額進行調整,如果當事人不請求調整,表明在違約事實發生以后,其仍然愿意接受合同約定的違約金條款的約束,當事人之間關于違約金條款的約定并不涉及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或他人利益,國家不應主動十預,因而法院或者仲裁機構不得依職權調整違約金數額。
3、違約金數額高低的比較標準及調整標準均是違約造成的損失。
二、違約責任的承擔方式有哪些
從實際出發,我們認為承擔違約責任的具體方式應該包括:
1、實際履行。對“實際履行”之界定,各國存在較大分歧。要言之,大陸法把實際履行作為主要救濟方法,一方當事人違約,另一方當事人可要求其履行或請求法院判決其履行合同規定的特定義務,而不允許其以金錢或其它方法代替履行。英美法把實際履行作為輔助救濟方法,一般僅限于法院判決并強制違約方履行義務,而且只有在損害賠償不是一種充分的補救方法時才采用。
我國亦規定了實際履行,稱為“繼續履行”,除第107條外,《合同法》第 109條、第110條等條款規定,金錢債務應當實際履行,非金錢債務在特殊情況下不適用實際履行。特殊情況即指法律上或事實上不能履行;債務的標的不適于強制履行或履行費用過高;債權人在合理期限內未要求履行。
2、采取補救措施。如質量不符合約定,應當按照當事人的約定承擔違約責任,如無約定或約定不明確的,非違約方可根據標的性質和損失的大小,合理選擇要求對方采取修理、更換、重做、退貨、減少價款或報酬等措施。另外,《合同法》第112條規定,受損害方在要求違約方采取合理的補救措施后,若仍有其他損失,還有權要求違約方賠償損失。
3、賠償損失。又稱“損害賠償”,是違約人補償、賠償受害人因違約所遭受的損失的責任承擔方式,它是一種最重要最常見的違約補救方法。
損害賠償具有典型的補償性,它以違約行為造成對方財產損失的事實為基礎。沒有損害事實就談不上損害賠償。這是損害賠償不同于違約金的根本所在。賠償損失也有一定的限制,即損害賠償額應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反合同一方訂立合同時預見到或應當預見到的因違反合同可能造成的損失,即合理預見規則。損害賠償直接關系到當事人雙方的物質利益分配,體現著違約責任的作用,是一種較普遍的責任方式,應當給予足夠的重視。
4、支付違約金。違約金是指合同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的,在合同債務人不履行或不適當履行合同義務時,向對方當事人支付的一定數額的金錢。 當事人可以在合同中約定違約金,未約定則不產生違約金責任,且違約金的約定不應過高或者過低。
5、定金罰則。當事人可以約定定金,定金按擔保法規定執行,但如果同時約定定金和違約金,當事人可選擇適用其一。
此類現象一旦發生,也必然意味著違約金的數額是比較高的。根據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違約金的形式有法定違約金以及約定違約金兩種形式,對于約定違約金不合理的,相關當事人可以要求企業單位進行調整。
合同違約金可以稅前扣除嗎
合同違約金扣多少合適?
合同違約金稅前扣除有什么問題要注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尹韋韋律師,現執業于全國優秀、安徽先進-----安徽深藍律師事務所,合肥律師協會會員,從事律師工作數年。工作以來,主要辦理合同糾紛(勞務合同、買賣合同、融資租賃合同、建設工程合同、借款合同)、刑事辯護、婚姻家事類案件,擁有豐富的訴訟和庭審經驗。參與辦理的部分典型案件如下:1、黃某、鐘某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210409元工程款);2、肖某離婚糾紛(依法分割夫妻共同財產,未承擔夫妻共同債務);3、李某勞務合同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勞務報酬27601元);4、王某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各項賠償合計101174元);5、六安某公司買賣合同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貨款18592元);6、潘某民間借貸糾紛(為委托人爭取到借款人民幣36000元)…
請求給付贍養費需滿足什么條件
2020-12-19租房沒到期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2股權轉讓必須去工商局變更么
2021-02-02公司惡意收購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2020-12-18商號有限制嗎
2020-11-07消費者網購被騙怎么辦
2020-11-19車禍出院要開哪些證明,賠償責任怎么劃分
2021-01-25合同能否約定完全免責
2020-12-17政府政策可以構成情勢變更嗎
2021-03-13房屋未過戶,房屋征收補償歸誰所有
2021-02-06入職時信息欺瞞可以不發工資嗎
2021-01-25勞動合同中止怎么恢復
2021-02-14勞務分包合同適合什么法律
2020-12-07離職經濟補償金交稅嗎
2021-01-05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企業違規讓員工提前復工怎么處理
2020-11-26平安意外險理賠時間需要多久
2020-12-12離婚后家庭財產險是否可以分割
2021-01-16汽車自滑撞死司機保險也得賠
2020-11-11同一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同時兼營財產和人身業務嗎
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