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同無法履行有哪些情形
合同無法履行是指義務人由于某種原因,事實上已不可能履行合同。
合同無法履行的情形有:
1、合同標的物已滅失;
2、已被第三人善意取得;
3、已被政府征收或已被法院執行;
4、合同無效等情形。
這些情況的共同點就是合同失去意義,即使作出繼續履行合同的判決,也不可能得到有效執行。
二、不能履行合同是否構成違約?
不能履行,又叫給付不能,是指債務人在客觀上已經沒有履行能力,或者法律禁止債務的履行。
不能履行有自始不能履行和事后不能履行之分,通常系以合同訂立時為標準。前者是合同無效的原因,后者是違約的類型,分別債務人是否具有免責事由,或依風險負擔規則處理,或依違約責任規則處理。
不能履行還有永久不能履行與一時不能履行之分。前者指在履行期限或者可以為履行的期限屆滿時不能履行。后者則為在履行期滿時因暫時的障礙而不能履行。永久不能履行如屬嗣后不能履行,則可為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一時不能履行在繼續性合同場合便成為部分不能履行,可構成違約責任的要件。一時不能履行因債務人在不能履行的暫時障礙消除后仍不履行,可以成為遲延履行,可為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
不能履行又可以分為全部不能履行與部分不能履行。全部不能履行如屬嗣后不能履行,可構成違約責任的要件。部分不能履行如屬嗣后不能履行時,自然屬于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如屬自始不能履行,仍可能產生違約責任,即在能履行部分而不為履行時,構成違約責任。
不能履行還可以分成事實上的不能履行與法律上的不能履行。前者是指基于自然法則而構成的不能履行。特定物滅失造成的不能履行,屬于此類。后者是指基于法律的規定而構成的不能履行。出賣禁止流通物為其典型。如訂立之后,履行之前,標的物被禁止流通,這屬于法律不能,違約人可以免責。再如訂立合同之后,特定標的物意外滅失,出賣人無法交付,這屬于事實不能。嗣后履行事實不能是否構成違約責任,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如果標的物是因不可抗力滅失,出賣人免責。如果承攬人轉產,以至不能交付工作成果,則應當承擔違約責任。
合同無法履行之后,一般合同都是會被解除的,那么在合同解除之后是否會構成違約呢?這還要看實際導致合同無法履行的情形是什么,只能說可能構成違約,但卻不是必然的。而此時追究違約方責任的時候,往往都是要求其承擔違約金,就造成的損害作出賠償。
合同履行期限約定不明如何處理
在履行建設工程施工合同階段存在哪些的問題及救濟途徑
中止履行合同的理由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中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供證據有什么要求
2021-01-18調崗降薪如何處理
2021-02-26中止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06軍人離婚調解無效證明在哪開
2021-02-06股權質押合同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8室內設計和施工哪個更好
2021-02-25租住房租墻皮脫落怎么處理
2020-12-03農民工意外死亡最少獲賠額為多少?
2021-02-26勞務外包員工解聘補償由誰支付
2021-03-03勞動調解書有強制力嗎
2021-03-07什么情況必須先進行勞動仲裁
2020-12-24航空貨物運輸保險的投保范圍與保險責任
2020-12-30旅行社旅客旅游意外保險合同
2021-01-04職業變了 保險是否要變
2021-02-082020年保險公司訴訟費賠償費
2021-01-29預付款保函有效期一般是多久
2021-02-02保險代理人的三大種類
2021-02-17免責期
2020-11-16土地承包對經營權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2劃撥土地可以辦理他項權證嗎
2020-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