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合同的履行過程中,不僅會出現部分履行的情況,還會有瑕疵履行的時候。但畢竟情況不同,因此產生的法律后果也是不一樣的。當然,面對不同的情形,當事人需要采取的應對措施也不同。但是否屬于瑕疵履行,還要看有沒有符合規定的構成條件。那到底瑕疵履行的構成要件是怎樣的呢?請一起在下文中進行了解吧。
一、瑕疵履行的構成條件是什么
構成瑕疵履行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債務人已經作出了履行債務的行為,即必須有債務人的積極行為,如無履行行為,只能構成不能履行、拒絕履行或遲延履行。
(2)履行標的不符合債的內容即存在瑕疵。所謂瑕疵是指債務人交付或提供的標的物的種類、品質、質量、標準等不符合債的內容。
(3)履行行為造成了履行利益的損害。履行利益,又稱積極利益,是指債權人合理期待債務人完全履行債務而產生的合法利益,包括既得利益與可得利益。例如,債務人交付的機器不能正常工作,不但造成債權人既得利益即機器本身的損失,而且造成債權人可得利益即機器正常生產所產生的利潤損失。
(4)須可歸責于債務人。
二、瑕疵履行的法律后果
瑕疵履行是指債務人雖然履行,但其履行有瑕疵,即履行不符合規定或約定的條件,致減少或喪失履行的價值或效用的情形。瑕疵履行是債務人有積極的履行行為,只是由于債務人履行有瑕疵,使債權人的利益遭受損害,故可稱為積極的債務違反。其法律后果為:
(1)瑕疵能補正的,債權人有權拒絕受領,要求補正,并不負受領遲延責任。因標的物的補正而構成債務人遲延的,債務人應當承擔遲延給付的責任。標的物雖能補正但對債權人已無利益的,債權人得解除合同。經債權人催告而債務人不為補正的,債權人得訴請法院強制執行。
(2)瑕疵不能補正的,債權人得拒絕受領,請求全部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并可解除合同。債權人如仍愿受領,則可請求部分不履行的損害賠償。
當債務人的瑕疵履行使債權人的其他人身利益或財產利益受到損害時,便構成加害給付。因加害給付而致債權人的其他利益遭受損害的,無論是人身傷害還是財產損失,無論是既得利益的損失還是可得利益的喪失,債務人均應賠償,當然,此時實際上已構成了侵權責任與違約責任的競合,債權人可選擇行使請求權。
還是拒絕履行、遲延履行,其實這都可以算是一種違約情形,那么違約的一方肯定就要對另一方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了。根據《合同法》中規定,一般違約金是不能超過主合同標的額的20%,但要是造成的損害嚴重,則可以適當的放寬違約金的標準。
合同履行期限約定不明如何處理
合同不能履行的補救措施有哪些
關于合同履行地的最新司法解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精神暴力可以要求賠償嗎
2021-02-07交通意外致人死亡一定要坐牢嗎
2021-03-22審查合同包括哪幾個方面?
2020-12-10限制妻子婚姻自由的協議無效
2021-02-20房屋中介居間不成功能求償嗎
2021-01-15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法律允許將房子登記在孩子的名下嗎
2021-03-02外資房地產開發的基本程序
2021-03-10人壽保險公司可以經營健康保險業務嗎
2020-12-04給父母買保險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18意外保險的保費如何計算
2020-11-17旅行社責任險與旅游意外險有什么不同
2020-12-07無證駕駛致人死亡,保險公司也應賠償嗎
2021-03-13以房養老保險方式是不是合法的
2021-02-03保險法釋義第一百七十六條
2020-11-29無證推車遇事故 保險公司免賠嗎
2020-12-17什么是刑事代理
2020-11-14在農村承包田地搞養殖要不要簽合同
2020-12-12土地承包經營權流中未經登記不得對抗善意第三人嗎
2021-01-15違章建筑的拆遷流程是什么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