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單行法律、法規對實施行政許可一般都有具體規定。對行政管理相對人提出的申請是否許可,應當嚴格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規定的條件決定。對符合法定條件的要依法許可;對不符合的,也應當決定不予許可。有數量限制的行政許可,兩個或者兩個以上申請人的申請均符合法定條件的,行政機關應當根據受理行政許可申請的先后順序作出準予行政許可的決定。行政機關決定時,應當嚴格依照法定條件,既不得故意提高標準,也不能隨意放寬標準。
相關法律知識:
《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三十七條對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的行政案件,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先向上一級行政機關或者法律、法規規定的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法律、法規規定應當先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對復議不服再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向行政機關申請復議的,復議機關應當在收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申請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申請人可以在復議期滿之日起十五日內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應當在知道作出具體行政行為之日起三個月內提出。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四十條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特殊情況耽誤法定期限的,在障礙消除后的十日內,可以申請延長期限,由人民法院決定。
第四十一條提起訴訟
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原告是認為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
(二)有明確的被告;
(三)有具體的訴訟請求和事實根據;
(四)屬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圍和受訴人民法院管轄。
第四十二條人民法院接到起訴狀,經審查,應當在七日內立案或者作出裁定不予受理。原告對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訴。
第四十三條人民法院應當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內,將起訴狀副本發送被告。被告應當在收到起訴狀副本之日起十日內向人民法院提交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有關材料,并提出答辯狀。人民法院應當在收到答辯狀之日起五日內,將答辯狀副本發送原告。
被告不提出答辯狀的,不影響人民法院審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農村征地補償是怎么樣的
2021-02-10阻礙施工的治安處罰是什么
2021-03-23死緩會被立即執行死刑的情況是什么
2020-12-02對駁回注冊商標續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公司持假營業執照如何處罰
2020-12-23多等級傷殘者的傷殘賠償計算公式
2021-02-19外匯管制的對象是什么
2021-03-20想離婚怎么進行外遇取證
2021-01-16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子女可代位繼承遺產嗎?
2021-03-25集體房產證的房子能過戶到兒子名下嗎
2021-02-04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車輛刮擦到別人的車保險理賠流程
2021-01-01患宮外孕不屬保險公司列舉式條款免責范圍
2020-11-25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期限
2021-01-12無證駕駛保險公司是否有責
2021-03-05保險合同沒簽字生效嗎
2021-01-01按揭貸款需要交保險嗎
2021-01-19住房責任保險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14交通事故逃逸保險拒賠罰款依據
2021-01-17保險理賠后次年保費一定會上漲嗎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