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防高空墜物管理制度有哪些?
防高空墜物管理制度有:
1)根據不同的安裝部位和不同季節制訂針對性強的可行的安全措施,防護用品提前到位。
2)進入現場必須戴安全帽,高空作業必須戴安全帶,并系在牢固的結構上,專人進行檢查保持完好狀態。
3)高空作業人員必須進行體格檢查,凡高血壓、心臟病、癲癇病患者不得進行高空作業。
4)嚴禁在工作前和工作中飲酒,不允許在易燃易爆物品附近吸煙生火,不得隨便亂接亂拉電線。
5)有臨時配電箱必須裝置在安全地點并牢固可靠,開關插座應完整無缺,防止雨水濺落,金屬箱體必須可靠接地;施工前應對漏電開關進行檢查,如有損壞,即使更換。
6)不得隨意動用外單位機械設備,防止不了解性能造成安全事故。
7)上下交叉作業,應有專人監視并做好垂直面上的安全防護,5級以上大風不得高空作業。
8)作好工人入場的安全教育,及時做好安全交底,堅持開好班前安全會,研究當天安全工作要點,以引起重視。
9)加強各級領導和專職、兼職安全人員跟蹤到位的安全監護,發現違章立即制止。
10)建立定期安全檢查制度,對檢查出的問題限期糾正。
二、相關法律依據是什么
1、《侵權責任法》第87條規定: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筑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夠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的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該規定對擔責者進行了限定,令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擔補償責任,既不會造成有損害結果而受害人得不到救濟的情況,也不會導致因義務人過多導致個人補償數額過小而起不到警醒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督促建筑物使用人盡善良注意義務,預防該類事件的發生,而且也不會將補償義務人的范圍無限擴大化,所以這一立法規定較為合理,體現了公平原則。
2、在確定了承擔補償責任的責任主體后,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之間應承擔按份責任而非連帶責任。理由:按份責任可以減輕壓力,使得受害人更容易得到補償。同時,通過“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主動提供證據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可以縮小加害人范圍,經濟上的驅動更能刺激他們作證的義務。另外,按份責任的承擔也可以起到預防類似案件發生的作用。而連帶責任,
一是過分加大了使用人的責任,達不到息訴的目的且不利于社會安定;
二是有違公平原則,若要“可能的建筑物使用人”承擔連帶責任,則會讓真正的加害人逍遙法外,使得正義無法實現;
三是連帶責任將導致內部之間求償權的無法實現。
3、根據《侵權責任法》規定,在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時,除能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外,由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給予補償。因此,法院在審理案件時可以通過以下幾點來確定是否免除當事人的責任。
第一,“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確定了具體的侵權責任人。相較于被害人來說,可能加害人與實際加害人同住一棟建筑物內,對于建筑物的情況較為了解,具有地理優勢和人脈優勢,可以通過多種途徑找出實際加害人來免除自己的責任。
第二,“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舉證證明自己不是侵權人。可能加害人可以提出證據證明自己于侵權行為發生時根本不可能在建筑物內或傷人物品不可能歸屬自己從而在時間上或客觀方面免責。
第三,不可抗力。《侵權責任法》第29條規定:因不可抗力造成他人損害的,不承擔責任。因此,在發生地震、臺風等自然災害時,由于不可抗拒的力量造成物品墜落,即便查明了墜落物的所有人也不用擔責。
近些年來由于高空墜物導致的事故頻頻發生,我們在做好善后工作的同時需要進行深刻的反思,為什么在國家如此嚴厲的監管之下還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真實原因就是防護措施沒有做到位,對于高空墜物的管理制度中的防范措施沒有落實到位,這是今后急需改進的。
高空拋物致人損害的賠償問題
高空拋物造成人員受傷,誰來賠償?
誰承擔高空墜物舉證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能否對共同犯罪行為定不同的罪名
2021-02-03租房怎么提取公積金,違規提取公積金怎么處罰
2021-02-18律師在接受委托后需要進行哪些程序
2021-03-10以新貸歸還舊貸不是同一保證人是否繼續擔保
2021-02-26案外人無法通過執行異議之訴救濟時可不可以提起另案訴訟
2020-11-16限制民事行為人消費行為是否可撤銷
2020-12-17留置權適用占有改定嗎
2021-01-26土地使用權是否屬于他物權
2021-03-20醫療糾紛的防范
2020-11-09遺產繼承怎么公證
2021-03-04雇傭關系下的猝死賠償嗎
2020-12-14疫情期間房屋過戶可以延期嗎
2020-11-27房屋中介違約應該怎么賠償
2021-01-04被保險人自殺,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0-11-10員工意外保險合同的相關內容有哪些
2021-01-25飛機行李延誤賠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01買境外旅游保險產品時該在哪里買呢
2020-11-17保險經紀人的條件資格有哪些
2021-02-23因特別約定條款引起的保險糾紛案例分析
2021-02-20學生住院保險理賠嗎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