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因管理法律關系會產生何種法律效果
一、阻卻違法的性質
羅馬法有“干涉他人之事為違法”的原則,無因管理系干預他人事務,實屬對他人財產權利或人身權利的侵害本應構成侵權行為。但無因管理因管理人沒有法定的或約定的義務,為他人管理事務,其管理本身利于本人,并不違反本人意思,或雖違反本人意思,但符合社會公序良俗,有利于社會,故法律使無因管理的行為成為合法行為,以阻卻違法性。
二、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產生法定的債權債務關系。
(1)管理人的義務
無因管理本來是管理人沒有法定的義務或約定的義務,而管理他人事務,但是管理人不管理則作罷,既然管理人已經手管理,管理人就有適當的義務。國外和我國臺灣地區的法律均有相關的規定。主要有三方面的義務。第一、管理人依本人明示或可得推知的意思以有利于本人的方法為事務管理。如果向管理人表明管理意思,則不是無因管理,而是委任管理,雙方構成合同關系。如果管理違反本人明示或可推知的意思而進行管理本人事務,對本人造成損害的,應承擔損害賠償責任。同時,管理人應以有利于本人的方法進行管理。管理應履行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否則就應承擔民事責任。但因情形緊急,管理人為免除本人的生命、身體或財產上的急迫危險進行管理,對本人造成損害,除有惡意或重大過失外,不負損害賠償責任或減輕責任。第二、管理人應履行適當的通知義務。事務管理開始時,如能通知本人,應通知本人,如無急迫情事,應待本人指示。管理人有通知義務。但管理人的通知義務是以管理人能夠通知為限的,如果不能通知,如不知道本人是誰,或不知道本人的聯系方式等客觀事由,不能通知的,則可免通知義務。管理人負有通知義務,如果沒有履行通知義務,則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管理人將管理事項通知了本人,管理人應等待本人的處理意見。本人可能對管理人有指示,也可能沒有指示。本人有指示時,管理人與本人之間的法律關系發生變化,雙方不再是無因管理關系。
(2)本人的義務
本人對管理人的義務有三項:
第一、支付必要和有益的費用。管理人為本人支出必要或有益的費用的,管理人有權請求償還。本人必須支付管理人相應的費用。本人支付的費用,以必要或有益為限,是否必要或有益,依支付時的客觀標準加以認定。物權法第112條規定:“所有權人等權利人領取遺失物時,應當向拾得人或者有關部門支付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必要費用。所有權人等權利人懸賞尋找遺失物的,領取遺失物時應當按照承諾履行義務。拾得人侵占遺失物的,無權請求保管遺失物等支出的費用,也無權請求權利人按照承諾履行義務。考慮到我國國情,物權法沒有承認拾得人的報酬請求權。但是,對于拾得人在保管遺失物的過程中所支付的費用,物權法本條明確規定,拾得人有權要求失主予以償還。這樣規定的理由在于:拾得人或者保管遺失物的機關對遺失物處于無因管理人的地位。依據無因管理法律關系,管理人有權要求本人償還其從事管理事務所支付的費用以及賠償所遭受的損失。對此,《民法通則》第79條第2款有明確的規定:“拾得遺失物、漂流物或者失散的飼養動物,應當歸還失主,因此而支出的費用由失主償還。”當然,如果拾得人侵占遺失物時,那么依據物權法本條的規定,其無權請求遺失物的保管等必要費用。
第二,清償必要和有益的債務。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負擔的債務,本人必須為之清償。如管理人管理事務,是以本人的名義訂立法律行為時,本人得承認該無權代理行為,使其法律效果歸屬本人,而免除管理人的債務。本人清償的債務,也以必要或有益者為限。但當本人不履行此義務時,管理人能否行使留置權以保障自己的利益呢?在此的回答是肯定的,理由在于:《物權法》第二百三十條規定: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債權人可以留置已經合法占有的債務人的動產,并有權就該動產優先受償。前款規定的債權人為留置權人,占有的動產為留置財產;第二百三十一條:債權人留置的動產,應當與債權屬于同一法律關系,但企業之間留置的除外;第二百三十二條法律規定或者當事人約定不得留置的動產,不得留置。有的學者認為無因管理關系中不能產生留置權,有的文章和觀點直接指明留置權的適用范圍包括無因管理之債、合同之債、侵權之債、不當得利之債。
第三,賠償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受到的損害。管理人在為本人管理事務時,受到損害,包括人身損害和財產損害,可以向本人請求賠償。管理人的損害與管理事務之間必須有相當的因果關系。例如管理人為他人救火而受傷,住院治療花費的醫療費,本人應為其進行賠償。管理人因管理事務而死亡時,本人應承擔喪葬費用和法定撫養費用,管理人的繼承人可以向本人請求。本人的賠償范圍應為管理人的直接損害,不應為管理人的管理報酬。除非管理人所管理的事務,屬于管理人的職業范疇,管理人可以向本人請求報酬。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為你講解的無因管理法律關系會產生何種法律效果相關知識。總的來說,《民法通則》出于完善民法體系結構的考慮,更主要的是無因管理制度符合了我國傳統文化中“崇義貶利”、“仁者愛人”的義利倫理觀,對于在全社會弘揚助人為樂、扶危濟困的良好道德風尚有著廣泛、深遠而積極的意義,規定了無因管理制度,但由于國家立法者對無因管理制度不甚重視,導致無因管理制度在立法技術上顯得粗放,制度設計過于簡單。如有疑問,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2020公司上市的條件有哪些
2020-12-06房屋轉租合同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09產假期間的社保由誰來交
2020-12-21什么財產既可以抵押又可以質押
2021-03-21超過一年可以申請勞動仲裁嗎
2021-01-03有限合伙人財產份額的繼承應該注意些什么
2021-02-23離婚財產分割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12離職證明能少付贍養費嗎
2021-03-25車禍傷殘鑒定時間
2020-11-18違反限購政策買房協議有效嗎
2021-02-07預約合同可否被強制執行
2021-03-23勞動合同變更的條件
2021-02-02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申請仲裁解除合同可以不去上班嗎
2021-03-10人身意外險理賠流程是什么
2021-03-12家庭財產保險的保險標的
2021-01-10從本案談保險合同中格式條款的規范和認定
2021-02-15保險批單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2021-03-24火災保險賠償賠償標準
2020-12-25出車禍了保險公司多久賠償傷者
2021-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