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欺騙撫養非親生子女是無因管理嗎
受欺騙撫養非親生子女,不是無因管理,生父母采取欺騙手段,讓非親生子女生母之配偶相信該子女為其親生子女,并為之提供撫養費用,侵害了無法定撫養義務人的財產權和人格權,應對其承擔侵權民事賠償責任。
被欺騙的人可以要求侵權損害賠償:
第一,撫養子女是法律規定的義務,并非基于當事人之合意,故將欺詐性撫養行為定性為因無當事人之合意而無效,不甚妥當。再者,根據法理,當事人無合意并非導致行為無效,而是行為的可撤銷或效力待定。此外,欺詐性撫養是撫養人與被撫養人之間發生權利義務關系,而欺詐人本人并非撫養關系當事人,故認定因當事人之外的第三人欺詐致使某一行為無效,也與法理不通。
第二,就欺詐性撫養結果來說,無撫養義務人承擔了有撫養義務人的撫養義務,將其歸屬為撫養義務人獲得之不當得利,似乎合理。但是,欺詐性撫養強調主觀之惡意欺詐與客觀不當利益之獲得的二者結合,而不當得利說僅指出了行為后果的性質,不能概括行為本身的性質,故僅以不當得利定性欺詐性撫養關系,不甚全面、準確。
第三,無因管理強調無因管理人須知其“無因”而為管理,而事實上欺詐性撫養在進行管理時,是事出有“因”,即是在受他人的欺騙下,將他人的親生子女當做自己的親生子女予以撫養。所以,以無因管理定性欺詐性撫養也不甚妥當。
第四,用侵權責任法理論來解釋欺詐性撫養較為合理。根據我國侵權責任法的規定,侵害民事權益,應當承擔侵權責任。民事權益包括民事權利和民事利益。就欺詐性撫養來說,其不僅侵害了無撫養義務人的人格權,尤其是名譽權,也實際造成了無撫養義務人的經濟利益受損,再加之其符合侵權責任的構成要件,即行為人有過錯、有損害結果發生以及兩者存在因果關系,同時也為無撫養義務人主張精神損害賠償提供了法理支持,故對于欺詐性撫養可按侵權責任法理論來定性和處理。
無因管理是針對財產標的的,如果撫養非親生子女的,其實是一種侵權行為,因為撫養人受到了欺騙,當事人是可以要求欺騙者給予損害賠償的,可以要求精神損害賠償。如果你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執法行政復議機構是哪幾個
2021-02-13破壞軍婚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2我國法律關于股東優先購買權的規定
2021-01-08交通精神賠償最高限額是多少
2020-12-13破產法司法解釋
2021-03-20借條可以打印再簽字嗎
2021-01-13婚前財產公證程序
2021-02-16如何審查《交通事故認定書》?
2021-02-11離職補償金標準是稅前還是稅后
2021-02-28提存后發生怎樣的效力
2021-01-17什么是業主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意義是什么
2021-02-09實習期工資怎么算
2020-11-15內部調崗定義
2020-12-28家庭自用汽車損失保險合同上市怎樣的
2021-01-28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在公司上班十年沒上保險怎么賠償
2020-12-14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2-23普通大貨車裝載硫酸發生事故的保險理賠
2020-11-20保險理賠需多少時間才能到賬
2021-01-25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