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改制債權問題怎樣處理
企業改制,從法律上看,無非是企業法人的終止、變更和重新設立,原企業的資產包括債權債務總有新的承繼者。改制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企業進行公司制、股份合作制改造后,其資產被改制后的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或股份合作制企業所接受;
(2)承擔債務式兼并.即兼并企業以承擔被兼并企業債務為條件接受其資產;
(3)購買式兼并企業。即兼并方出資購買被兼并企業的資產。被兼并企業的債務已列,人購買的價格之中,被兼并企業的財產整體歸屬于兼并企業;
(4)吸收股權式企業兼并。被兼并企業所有人將被兼并企業的凈資產,即財產(包括債權)減去債務的價值作為股金投入兼并企業,成為兼并企業的一個股東;
(5)控股式兼并。即兼并企業僅取得被兼并企業出讓的部份股權,被兼并企業作為經濟實體仍然存在,實際上是改造成股份企業,原有資產仍為被兼并企業擁有。
企業法人擁有獨立的財產是其具有法律人格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是企業法人獨立享受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物資基礎。法人以其全部財產作為從事民事活動的一般擔保,并以具體財產償還債務。由接受被改制企業資產的企業法人承擔被改制企業的債務,是法人獨立財產制度的客觀要求,是維護市場交易信用和保障債權人的合法權益的要求。同時,在改制實踐中,無論是實行企業兼并、出售,還是股份制改造,一般都是在對包括債權債務在內的企業凈資產進行評估的基礎上,通過作價、折服、轉股方式實行產權轉讓的。凡納入企業凈資產的原企業債務由改制后的企業承擔,不違反該企業及其投資者的意愿,更不存在損害該企業其他股東利益的問題。
由改制后的企業承擔被改制企業的債務,是具有法律或法理依據的。承擔債務式、購買式和吸收股權式企業兼并,實際上就是企業合并中的吸收合并、脫殼經營等形式的企業分立改制,符合企業分立的特征。企業法人的合并與分立是企業變更的一種特殊形式。關于企業合并與分立后債務的承擔,在民法通則第四十四條第二款有明確規定:“企業法人分立、合并,它的權利和義務由變更后的法人享有和承擔。”公司法規定的更為明確:“公司分立前的債務按所達成協議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擔。”“公司合并時,合并各方的債權、債務,應由合并后存續公司或新設公司繼承。”債權債務的繼承取決于企業產權的轉讓和法人主體的變更。采取增量吸股、存量轉股、先股后還等吸股方式,將企業由單一的全民或集體投資改組為所有制的股份制企業,有限責任公司改組為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企業法人組織或投資主體發生了變更,并不中斷法人人格的同一性,變更后的企業法人應當承擔其變更前的債務。控股式企業兼并的法律后果是將被兼并企業改組為股份制企業,企業作為發起人或股東之一,與其他企業組建有限責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實質上是企業的新設合并和股份制改造。托管經營是效益較好的企業受行政委派或與虧損企業商定,利用自身的技術和資金優勢,在一定時間代為經營虧困企業的一種經營方式。托管經營與承包經營、租賃經營(公有民營)一樣,嚴格地說只是企業經營機制的轉變,不涉及企業產權的轉讓,企業法人主體沒有發生變化。因而,被托管企業在托管前的債務應繼續由被托管企業承擔。
小型國有、集體企業通過協商定價招標投標、拍賣等形式將產權轉讓給經營者或其他自然人,由該買者按個體工商戶或獨資、合伙形式的私營企業經營的,企業法人實體不再存續。購買者經營的個體經濟組織和私營企業不具備法人資格,與原企業存在法律人格上的根本區別,不能成為原企業權利、義務的承繼者,原企業的債務應由主管部門負責清償。至于企業出售后執行兼并或改組為股份制企業(即先售后股)的,企業出售只是改制的一個環節,其法律后果應與購買或企業兼并和股份制改造相同。
需要指出的是,工商注冊登記是企業設立、變更、終止的程序要件。有無經過工商注冊登記應作為企業改制是否最終完成的重要標志。法院在審理被改制企業改制前的債務案件的過程中,凡企業改制后已經進行工商變更、設立登記的,應以新企業為訴訟主體,判令其以所有財產承擔債務清償責任。凡企業改制后尚未進行工商變更、注銷、設立登記的,仍以原依法核準登記的被改制企業為訴訟主體,并以原有資產為限承擔責任。其中該企業的財產占有權實際已發生轉移的,應將取得該企業財產的企業、單位或自然人作為共同被告,以其所取得的企業財產為限共同承擔責任。對此,《民法通則》還規定,企業被撤銷或者歇業,未清算又未申請破產,應由主管機關、開辦企業承擔連帶責任。注冊資金不到位,法院在審理或執行中可以執行注冊資金不到位的部分。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企業開辦的企業被撤銷或歇業后民事責任承擔問題的批復》對企業承擔民事責任規定的更為具體:
(1)企業開辦的企業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并在實際上具備企業法人條件的,根據民法通則第四十八條的規定,應當以其經營管理或者所有的財產獨立承擔民事責任。
(2)企業開辦的企業實際投入的自有資金雖與注冊資金不符,其財產不足以清償債務的,開辦企業應當在該企業實際投入的自有資金與注冊資金差額范圍內承擔民事責任。
(3)企業開辦的企業雖然領取了《企業法人營業執照》,但不具備企業法人其他條件的,應當認定其不具備法人資格,其民事責任由開辦該企業的企業法人承擔。由此可見,企業在成立、撤銷、變更、歇業前應嚴格依法辦事才能完善資產處理,免于承擔未按法律規定辦事而造成的民事責任。
綜上所述,企業在改制中形式是多種多樣,無非是企業法人的終止、變更和重新設立。民法通則第三十六條規定:“法人是具有民事權利能力和民事行為能力,依法獨立享有民事權利和承擔民事義務的組織。”因此,企業在改制中一定要全面地規范執行法定程序,按照法律規定,明明白白地享受自己的權利,承擔自己的義務。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公司法改制債權問題怎樣處理”問題進行的解答,企業改制后債權怎么處理,依據企業改制的形式而定,如果是合并的由合并后的企業承擔債務,接收債權。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患雙方矛盾中患者方面存在哪些問題
2021-02-02去律師事務所咨詢收費嗎
2021-03-24職工可以入選監事會嗎
2021-01-01店鋪租賃合同范本
2021-02-12國有資產產權轉讓(拍賣)程序
2021-01-14債權擔保的方式
2021-02-20租住房租墻皮脫落怎么處理
2020-12-03終止勞動合同必需簽訂協議嗎
2021-03-22購買年金保險的注意事項
2021-03-26飛機延誤多少時間賠償
2021-02-21保險合同的內容
2021-02-13車輛易主時保險賠償也變嗎
2020-11-18法院能否直接劃撥保險賠償金
2021-02-04商業保險和社會保險的差別有哪些
2020-11-20商業保險已賠償侵權人還需要賠償嗎
2020-12-06保險人對投保人有什么責任
2020-12-22保險法解釋二
2020-12-26未盡提示和說明義務 保險免責條款屬無效
2021-02-12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是什么意思
2021-01-20非經營性土地出讓交出讓金嗎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