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損害是否應當確立具體的國家賠償責任
10年前就曾因污染嚴重而曝光的淮河支流沙潁河最近再度出現,理由同樣是污染,目前它已經成為了一條“致癌河”。10年間已有數百人因飲用高污染、富含致癌物的水而死亡。不過,其中最觸動的是當地村民無奈又無望的話:“誰得病誰家就敗”“人活得都沒有希望了”。
顯然,飽受環境污染的最底層公民陷入了尷尬的兩難境地:既無法享受醫療保障制度的庇護,又無法獲得環境損害賠償機制的有效救濟。
“有權利就有保護,有損害必有救濟”,這是一條最基本的法理。然而現實中,通過法律途徑獲取民事救濟不蒂于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環境受害者往往是“賠了健康又折金”。因此,為真正地體現以人為本,除了加強民事救濟一途之外,筆者認為還非常有必要確立社會救濟途徑,比如國家賠償機制。
確立國家賠償機制就是要將人民的生命健康權置于最高地位,之所以如此建議恰是由我國環境治理的現實尷尬牽動的。在我國發生環境污染致人損害后,地方政府往往只注重對污染企業進行行政處罰,追究其行政責任。然而由于地方政府與污染企業之間的利益關聯,行政處罰的力度往往不足。話又說回來,即使執行力度到位,行政處罰的款項也都進了國庫,受害者并沒有得到賠償。
國家之所以某種程度上要承擔賠償責任,除了基于人文關懷的考慮之外,從法理和實踐上來說,這種責任也并不能歸之于道義而應是一種切實的法律擔當,絕非“國家無責任”。
和應享有的其他權利一樣,公民同樣享有免于生命健康受威脅或受損害的環境權。我們當然可以認為,環境資源是一種全民所有的公共財產。國家不過是這種公共資源的委托管理人,必須對全體公民負責。如果濫用或不恰當履行公民的委托權就必須承擔相應的責任。而在實踐中,環境損害的發生往往源于行政機關執法不嚴,比如限期治理變無期,該關閉一直關不掉。沙潁河水污染致癌二度曝光后,河南省副省長張*衛曾憤怒地質問“這樣的污染和直接殺人有什么區別!”但真的現實依然殘酷:年底前全省要關閉的150家重點企業目前只關閉了32家。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行政機關不作為或怠于職責給公民帶來損害,從法理上來說,就無從免于責罰和賠償責任。
不過,國家承擔環境損害賠償責任并不完全依靠財政負擔,否則就等于將污染者的損害責任轉嫁給了納稅人。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利用征收的排污費,資源補償費等建立環境損害賠償基金。發生污染事故后,由該基金先行賠付,然后向污染企業追償。或者,在沒有建立損害賠償基金的情況下,可以由地方政府先行賠付,然后再由政府向污染企業追償。無論哪種方式,其目的都是一樣的:保護弱勢群體,將人的生命健康權利置于首位。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環境損害要不要確立具體的國家賠償責任”問題進行的解答,環境損害對公民生命健康造成的侵害是非常大的,所以確立具體的國家賠償責任是非常有必要的。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承諾書公證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21酒后駕車如何處罰
2021-03-022020婚姻法規定離婚共同財產分割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06居間人的法律責任
2021-03-03丈夫同性戀能否構成離婚條件
2021-03-23僅約定試用期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要怎么處理
2020-12-25如果公司倒閉了怎么追究損失
2021-01-17事實勞動關系屬于勞動關系嗎
2021-03-21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事業單位可以進行勞務外包嗎
2021-02-13公司非法克扣員工工資構成犯罪嗎
2020-12-10理賠金不因新標準變更 保險合同約定有效
2020-12-24個人意外保險最多理賠多少
2020-12-21這個30萬,保險公司該不該賠?
2021-01-24本案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1-03-20健康保險包括哪些
2020-11-28保險公司對無證駕駛肇事逃逸仍需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嗎
2021-01-20什么是保險責任準備金
2020-11-19保險法充分保護投保人利益的規定有哪些
2020-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