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人過錯責任能否減免國家賠償責任
國家賠償案件中第三人過錯責任表現為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實施違法行為時,受害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實施民事侵權行為,二者對損害的發生均有過錯。對此,可否減免國家賠償責任應分別以下幾種情況而定:對致害結果,第三人過錯是直接原因,違法行政行為或司法行為是間接原因。一般是第三人實施侵權行為,而負有管理職責的國家機關不作為,造成受害人合法權益受損。該類案件處理應適用救濟窮盡原則,即只有受害人向第三人無法求償時或無法完全得到賠償時,國家才承擔賠償責任。
對致害結果,違法行政行為或司法行為是直接原因,第三人過錯是間接原因。由于第三人提供虛假信息,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造成受害人合法權益損害。提供虛假信息主要表現為誣陷、作偽證、錯告或檢舉失實、錯誤指認等幾種形式,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并未對第三人提供的虛假信息作出正確判斷,導致損害發生。
(1)行政賠償中的第三人過錯。在行政執法中,作出具體行政行為的事實證據必須充分,在第三人誣陷、作偽證、錯告或檢舉失實、錯誤指認等情況下,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未對第三人提供的虛假信息查證屬實,作出事實不清的行政行為,顯屬違法。故國家不可免除賠償責任。
(2)刑事賠償中的第三人過錯。因第三人過錯發生的刑事錯案,主要包括錯拘、錯捕、錯判。公安機關對沒有犯罪事實、也沒有重大犯罪的嫌疑人實施拘留,即使是第三人過錯造成的,但由于公安機關把關不嚴,拘留了不符合拘留條件的人,故國家應負賠償責任;檢察機關在有證據證明犯罪事實是犯罪嫌疑人實施的情況下才能對其作出逮捕決定,若以第三人不實的證據作出,顯屬違法行使職權,國家應負賠償責任;審判機關對被告人作出有罪判決必須“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不管什么原因,只要達不到該法定要求,行為即為違法,國家應負賠償責任。
對致害結果,違法行政或司法者及第三人過錯均為直接原因。盡管違法行政或司法行為與第三人的致害行為對損害結果都有“原因力”,但行為性質不同,前者是職務侵權,后者是民事侵權,由于私人無法具有職務侵權的外表,故不能構成共同侵權,只能形成責任競合。責任競合時,國家先行承擔責任就代替了民事主體的責任,由于國家無追償權,勢必增加國家負擔。在這種情況下,職務侵權主體與民事侵權主體不能相互承擔連帶責任,應分清責任,分別賠償。
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申請破產后法人會被列入黑名單嗎
2021-01-21價格欺詐的消費者的賠償標準
2020-11-15交通事故中車主與駕駛員如何承擔賠償責任
2021-02-02資金拆借定義以及要遵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3-10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傷殘評定
2020-11-26老公不離婚自殘怎么辦
2021-01-04單用途商業預付卡管理辦法(試行)
2021-02-14簽保險代理合同事畢需要解約嗎
2020-12-18簽訂購房合同需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申請預售許可的材料有哪些
2021-02-24離婚時夫妻雙方為未成年子女投保的人身保險怎樣分割
2020-12-22偽造保單該如何報案
2021-03-03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什么是原土地承包經營權人
2020-12-06對拆遷安置權益有異議怎么辦
2021-03-12拆遷協議改名手續費是多少
2021-01-21拆遷養殖戶補貼政策住房補貼政策的具體內容有哪些
2020-11-11延慶拆遷補償
2021-02-24拆遷補償是怎樣計算的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