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義務是否等于民事責任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四十條的規定,在格式條款中,凡出現免除制定格式條款一方責任,加重對方責任,排除對方主要權利這三種情形之一的,該格式條款無效。
我國198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不僅對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嚴格區分,而且進一步實現了責任法的統一,將民事責任獨立成章(第6章),將責任與債分離。該章分四節,即一般規定、違反合同的民事責任、侵權的民事責任、承擔民事責任的方式,使民事責任成為一項統一的民法制度。
依照我國的民法制度,民事義務與民事責任是民法中二個完全獨立的法律概念。所謂民事義務,是民事法律規范規定或者民事主體依法約定,義務人為一定的行為或不行為,以滿足權利人利益的法律手段。民事義務的本質是權利人實現民事權利的必要條件。
所謂民事責任,是民事主體違反法定義務或約定義務而應承擔的法律后果。民事責任的本質是促使義務人履行民事義務,是權利人實現其民事權利的輔助條件。
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有二點主要區別:
一是性質不同。民事義務根據當事人的約定或法律規定而產生。義務是義務人應為的行為,義務人應為而為,即義務人履行了義務,則權利人的權利得到實現;義務人應為而不為,即不履行義務,權利人的權利不能得到實現,義務人則應當承擔其后果,即承擔民事責任。因此,從權利、義務、責任三者的關系看,民事義務的本質是權利人實現民事權利的必要條件;民事責任的本質是促使義務人履行民事義務的輔助條件,是維護社會秩序的一種法律強制措施。
二是法律拘束力不同。民事義務產生以后,有法律的拘束力。這種拘束力是指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應承擔民事責任。基于民事法律關系的平等自愿原則,對義務的履行沒有強制性,權利人不能強制義務人履行義務。而民事責任具有強制性,在義務人不履行義務時,權利人有權請求義務人承擔民事責任,或請求司法機關強制義務人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民事義務是否等于民事責任”問題進行的解答,通過案例的分析,民事義務是不等于民事責任的,民事責任與民事義務有二點主要區別,性質不同和法律約束力不同。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現役軍人離婚該怎么辦?
2020-11-21賠償委員會的組成
2021-01-15涉外離婚訴訟管轄權怎么確定
2020-11-20死緩減為無期徒刑后能假釋嗎
2020-12-17勞動合同不變更要賠償嗎
2020-11-09勞務派遣行政許可實施辦法有哪些
2021-01-12做了一年多的公司倒閉員工怎么賠償
2020-11-19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人壽保險的理賠和糾紛解決
2020-11-17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郵包運輸保險條款細則
2021-01-2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貨損賠償糾紛案
2021-01-30如何完善保險人對免責條款的了解
2020-12-23岑某訴某保險公司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1-15人壽保險出事故理賠嗎
2021-01-11"保險受益人”空白 忽略保單細節引發爭議
2020-12-20進入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情形
2021-01-12被車撞了保險公司怎么賠償
2020-12-08面包車拉貨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1-01-31公眾責任險稅前扣除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