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權讓與受讓人法律地位是怎樣的
《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合同法》生效日期為2020年12月31日止,屆時此條例被《民法典》所替換,相關的司法解釋也會失效,《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
債權讓與合同生效后,如果讓與合同規定債權于未來的某個時間點移轉,讓與人仍然享有債權,尚未退出債權債務關系,只是就他和受讓人之間的關系而言,其債權受到限制,如未經受讓人授權不得行使債權;受讓人并未取得被讓與的債權,只是開始享有取得債權的期待權,也就是享有于約定的時間點取得債權的權利,同時有權援用債權人對債務人的抗辯權,如同時履行抗辯權、履行期尚未屆至的抗辯權等。
在債權為現實存在且全部讓與的場合,該債權即由原債權人(讓與人)移轉于受讓人,讓與人脫離原債的關系,受讓人取代讓與人的法律地位而成為新的債權人。《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條例》(國務院令第297號,2000年11月1日通過)規定:“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收購不良貸款后,即取得原債權人對債務人的各項權利。原借款合同的債務人、擔保人及有關當事人應當繼續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第13條)。但在債權部分讓與時,讓與人和受讓人共同享有債權。
(1)這種見解混淆了債權歸屬和債權讓與對債務人發生效力兩層法律關系。在意思主義下,在現實債權讓與場合,讓與人和受讓人達成債權讓與合意,債權就發生轉移,并成為受讓人的責任財產。如果沒有通知債務人,債務人仍然可以向讓與人給付而消滅債務,這可謂對債務人沒有發生效力。但是,如果債務人知悉債權讓與,即不得再向讓與人為給付,怎么能說對債務人沒有發生效力呢?而且債務人因知悉債權讓與而向受讓人清償,受讓人即得保留此種給付,這正是債權保持力的體現。
所謂基于債之關系首先產生債權而后產生請求權,債權為債之實體上的權利,而請求權則是為債權之實現所延伸出來關于債權之行使或保護的權利,表達出了一定的意思。
(2)法律之所以規定通知債務人前,對讓與人清償亦為有效,主要是出于保護債務人的合法權益以及降低成本的考慮,在債務人不知債權轉移而誤向讓與人清償的情況下,其債務消滅,且不承擔債務不履行責任。這樣,成本也最低。
(3)這種觀點的不當還表現在,當受讓人將其受讓的債權出質、設立讓與擔保、再轉讓時,可能給第三人帶來損失,害及交易安全。在債權已經公示的情況下,會破壞善意取得制度的適用。
債權讓與合同如何撤銷
在美國法上,債權讓與可以被撤銷,在衡平法上,無償的債權讓與之所以能被讓與人撤銷,乃是基于“衡平法不幫助自愿者”這句格言中所蘊涵的法律理念。因此,當17世紀末普通法接受了債權可以讓與這項衡平法規則時,也接受了關于無償的債權讓與這個例外。一般說來,無償的贈與性債權讓與具有可撤銷性。不過,如果受讓人已經受領了給付,讓與人的撤銷權即告消滅,受讓人可以保有所受領的東西。讓與人(乙)撤銷一個可撤銷的債權讓與,其方式可以是向債務人(甲)或受讓人(丙)進行通知,或從債務人受領給付,或將同一債權讓與給另一受讓人(丁)。
雖然中國法與美國法存在著對價制度有無的不同,導致了在認定無償合同的效力方面存在著差異,但在債權讓與合同應當適用法律關于可撤銷的規定方面卻是一致的。就是說,在中國,只要債權讓與合同存在著《合同法》第54條規定的可撤銷的原因之一,當事人即可主張讓與合同的變更或撤銷。
通過上面的文章的講解,我們清楚的知道了關于債權讓與受讓人的法律地位,還有債權讓與合同的一系列相關問題,例如如何撤銷合同等,我相信我們了解了這些知識后,會讓我們對于債權這方面的認識更加清晰,希望以上內容能夠解決您的問題,如果還有不清楚的,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具鑒定意見的鑒定人是否必須出庭作證
2020-12-20土地補償分配官司該怎么打
2021-02-21勞動仲裁后可以申請復議嗎
2021-01-04軍人結婚申請多久能下來
2021-01-28撤銷婚姻應在什么期限內提出
2021-02-14股權轉讓價格等于注冊資金或實際出資嗎?
2021-02-21各省市消費者協會投訴電話是多少
2020-11-19未生效合同違約責任如何承擔
2020-11-29機動車造成人身傷害或者財產損失后如何賠償?
2021-02-05向外國請求送達文書,請求書應載明內容
2021-03-04發生交通事故致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1-01-07工傷鑒定過了有效期怎么辦
2021-01-10消除不良逾期記錄的方法有哪些
2020-12-23公司末位淘汰給賠償嗎
2021-01-03交通事故保險公司可不可以對肇事方進行追償
2021-02-21產品責任險與雇主責任保險有什么區別
2020-12-15投保車險如何獲得無賠款優待
2021-02-22醫院認定人死不算 保險公司抗辯不成立
2021-01-07交強險保險理賠的流程是什么
2021-01-22肇事者醉酒保險公司咋賠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