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高額保證的保證期間的起算
如上述,保證期間為限制保證債務人請求權行使的期間,超過保證期間債權人不依法形式行使保證債務請求權的,保證人不承擔保證責任。在該期間內,債權人向保證人依法主張了權利的,保證期間便失去意義,債權人對保證人的保證債務請求權不再受保證期間的限制,惟受制于訴訟時效的約束。根據保證責任的補充性,只有當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后債務人未能按期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才承擔保證責任,也即債權人才得行使保證債務請求權。因此,無論當事人約定了何種保證方式、保證期間長短如何,保證人的保證責任期間都應當從主債務人清償期屆滿后開始計算。保證期間只能為保證人的保證責任發生后的一定期間,而不能是保證責任發生前的一定期間,不能與主債務履行期限相同,而只能于主債務履行期屆滿后開始。我國《擔保法》第18條第2款、第25條第1款及第26條第1款對此皆已明確規定。
對于最高額保證合同中保證人的保證責任期間從何時開始計算的問題,理論和實務界主要存在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最高額保證中的債權人可以在保證期間內隨時就每一筆具備條件的債權請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保證期間自然應當分別從每筆債務的履行期屆滿之日開始計算。第二種觀點認為最高額保證合同的保證責任期間從決算日開始計算,《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7條中“……沒有約定債務清償期限的,保證期間自最高額保證終止之日或自債權人收到保證人終止保證合同的書面通知到達之日起六個月”的規定,顯系受這種觀點的影響。第三種觀點則認為,最高額保證責任期間的起算不應一概而論,而應區別對待:對決算日前債務履行期已屆滿債務的保證責任期間可以統一從決算日開始計算;對于決算日之后債務履行期才屆至債務的保證責任期間則只能從每筆債務的履行期屆滿之日再開始計算。
欲準確把握最高額保證的保證責任起算點問題,不僅要參照保證責任期間起算的一般原理,又要結合最高額保證的一些特別之處。第一種觀點將最高額保證的保證責任起算點與普通保證的保證責任起算點完全等同,無視最高額保證中保證人對決算日前債務人未清償的債務余額承擔保證責任這一特性,把余額保證責任看成是每筆單獨債務保證責任的松散聯合,顯失妥當。第二種觀點雖然強調了最高額保證與普通保證在保證責任起算點上的區別,指出了決算日在最高額保證的保證責任期間起算中的重要意義,但忽略了保證責任從主債務履行期限屆滿后開始計算這一基本原理。惟第三種觀點筆者較為認同,理由如下:
其一,最高額保證的保證責任期間的起算點應在決算日之后。一方面,由于最高額保證擔保的債權具有不特定性,所以保證人承擔責任的前提條件是已對債權進行決算,決算的目的就是使主債務和保證債務得以特定化,否則債權人無法要求保證人承擔保證責任,保證責任也就無法開始。另一方面,?如前所述,最高額保證人對在決算日到來之時,在最高保證額度內對最后債權余額承擔保證責任,因而最高額保證所擔保的不是多筆債務的簡單疊加而是債務整體,保證人所擔保的債務最高限額以一定期間屆滿時實際存在的債務為準。所以,最高額保證人的保證責任為決算期屆滿后的責任,債權發生期內,無論發生多少次債務,也不論債務總額為多大,均不發生保證責任。
其二,決算日不一定是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發生于決算日之前的主債務,其履行期既可能短于或等于決算期,又可能超過決算期,于后種情況若保證責任期間從最高額保證的決算日開始計算,則是先于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計算保證責任期間,這明顯違背了前述保證期間制度的基本原理。例如甲公司為乙銀行與丙公司之間的連續貸款合同提供最高額保證擔保,約定貸款期間為從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5月31日,最高債權額為人民幣1000萬元,每筆貸款發放日起滿6個月即為到期,屆時如丙公司未能履行債務,甲公司對本金、利息等全部債務代為清償。該案例中,2008年5月31日即為決算日,而決算日前所發生的任何一筆債務,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期限都必然要超過決算日,保證期間顯然不能從決算日開始計算。
二、保證債務的清償期是多久
《擔保法司法解釋》第37條規定:“最高額保證合同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如最高額保證合同約定有保證人清償債務期限的,保證期間為清償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沒有約定債務清償期限的,保證期間自最高額保證終止之日或自債權人收到保證人終止保證合同的書面通知到達之日起六個月。”該條對最高額保證合同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時,保證期間如何確定作出了規定,并于該條特別規定了保證債務的清償期。
該司法解釋的起草者之一指出,所謂保證債務的清償期,“是最高額保證合同約定的保證人清償債務的期間,一般是最高額保證所擔保的債務發生截止之日起的一段時間,即決算期后的一段期間。”之所以如此規定,是因為“最高額保證擔保的是多筆債務,各債務履行期不一致,最高額保證合同如果沒有約定清償期的,最高額保證合同的保證期間就難以確定。”這一理由令人感到十分困惑,保證債務的清償期既然是決算期后的一段時間,則很可能保證責任的部分責任期間已于決算日開始計算,為何這里規定保證期間一律從決算日后的一段時間開始計算?最高額保證擔保的多筆債務履行期不一致,并非未約定保證期間或保證期間約定不明的最高額保證獨有的特征,當為所有最高額保證擔保的主債務之共性,為何惟針對前一種情形作如此規定?保證債務的清償期與保證期間有何關系?
我們認為,最高額保證雖然是保證的一種特殊形式,但也不能任意違背保證的一般規則和原理。我國《擔保法》第6條規定:“本法所稱保證,是指保證人和債權人約定,當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按照約定履行債務或者承擔責任的行為。”第25條、26條規定,無論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保證,保證人與債權人未約定保證期間的,保證期間皆為主債務履行期屆滿之日起六個月。至于這樣規定的理由,如前述,保證期間是限制債權人對保證人行使請求權的期間,所以債權人對于保證人的請求權產生之時,保證期間即開始計算。無論是一般保證還是連帶保證,債權人對于保證人的請求權于主債務履行期滿客觀上即已產生,至于這一權利究竟何時得到最終實現,與權利的產生無必然關系。雖然一般保證的保證人享有先訴抗辯權,但保證人的抗辯權正是針對保證人的請求權而設立的,因而恰好表明了債權人對于保證人的請求權之存在。并且保證人擁有先訴抗辯權卻不一定行使,不僅先訴抗辯權可以事先或事后被放棄,而且行使抗辯權對保證人并非總是有利無弊。故決定保證期間起算時間點的是保證合同約定的主債務清償期而非保證債務清償期。但是,如前文所述,最高額保證畢竟不同于普通保證,其責任期間的起算不僅取決于主債務清償期,還受制于保證合同的決算期,即視主債務清償期為決算日前后分別從從決算日和每筆債務的履行期屆滿之日開始計算。而保證債務是否約定清償期限,與保證期間的起算可謂毫無關系,于最高額保證合同對保證期間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的情形,也無例外。
綜合以上介紹,我國法律對于保證債務的清償期作了相應的規定。相信大家看了上面介紹后,對于保證債務的清償期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如果你還有關于這方面的法律問題,請咨詢律霸網律師,他們會為你進行專業的解答。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后違反有關規定怎么辦
2021-01-08新婚姻法中重婚罪判定標準是什么
2020-12-09離婚時男方隱匿財產,女方在離婚后可以要求多分割財產嗎
2021-03-03婚后父母出資買房屬于個人財產嗎
2021-03-03單位集資房糾紛適用什么法律
2020-12-08變更勞動合同時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1-01-28僅約定試用期的勞動合同期滿終止要怎么處理
2020-12-25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單位給員工調崗應該怎么做
2021-01-23勞務派遣轉勞務外包合法嗎
2021-02-04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保險公司14年后為失誤埋單
2021-03-13本案保險人應承擔保險理賠責任
2020-11-14保險公司不可以解散嗎
2021-02-18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無責賠償引發保險糾紛
2021-02-27人壽保險及其特征
2021-01-17與普通代理相比,對限制行為能力人民事活動的代理有什么特點?
2021-01-29土地流轉發生糾紛有哪些解決渠道
2020-12-25農民該如何維護自己參與土地流轉的合理收益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