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債權債務轉讓的法律效力
跨境債權轉讓引發如下值得關注的外匯管理法律問題:
(1)中資銀行是否因境內外資銀行的債權轉讓行為重新擔負外債責任。
(2)境內外資銀行取得對價款進行跨境債權轉讓是合法有效的債權轉讓,還是假借債權轉讓之名行境外拆借之實。
(3)如果境內外資銀行取得對價款進行跨境債權轉讓合法有效,那么如何認定其在收到中資銀行支付的代付款本息后,扣除部分利息于當天轉付境外聯行的行為。
《合同法》第八十條規定:“債權人轉讓權利的,應當通知債務人。未經通知,該轉讓對債務人不發生效力。”顯然,境內外資銀行是否將轉讓行為通知中資銀行,法律效力不完全一致;跨境轉讓是否完全等同于境內轉讓,也有必要辨析。
(一)轉讓人將跨境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的法律效力
根據《合同法》第七十九條規定,債權人可以將合同的權利全部或者部分轉讓給第三人,但有根據合同性質不得轉讓、按照當事人約定不得轉讓、依照法律規定不得轉讓等三種情形之一的除外。境內外資銀行與中資銀行之間因代付而產生的債權債務關系,雙方并沒有約定該債權不得轉讓,境內外資銀行對中資銀行的債權也不在現行法律禁止轉讓的范疇,合同性質方面,形式上似乎也不屬于學術界通常所理解的帶有人身權屬性的不可轉讓性。毫無疑問,債權人可以向境內任何具有民事行為能力的第三者轉讓其債權。但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銀行跨境債權轉讓行為的法律效力將一定程度上受制于現行外匯管理法規規章。
(二)轉讓人未將跨境債權轉讓通知債務人的法律效力
商業銀行外匯業務的代付,其金融屬性是融資,法律屬性是第三人代為履行。中國是外匯管制國家,外債方面仍執行較為嚴格的管制政策。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2007年度金融機構短期外債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第一條第一項的規定,期限在90天以上(不含90天)的已承兌未付款遠期信用證應納入短期外債余額指標管理。中資銀行應客戶申請,向境外受益人開出90天以上已承兌遠期信用證,在未付匯之前,該信用證項下金額構成其自身外債,占用其短期外債指標。中資銀行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以支付利息為代價申請境內外資銀行在信用證到期時代為向境外受益人支付信用證項下應付款。境內外資銀行應申請后的代付行為,其法律后果對中資銀行而言是消滅了其外債,對自身而言是間接占用外債指標。
跨境后涉及的方面很廣,其一是國家與國家之間債權債務的轉讓的法律規定不一樣,從而法律效力也是的。需要不同對待,使跨境債權債務也能夠具有合法性和相應的法律效力。了解更多的法律知識請上律霸網進行專業的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土地租賃合同怎么寫
2020-12-14農民進城買房會被認定為空掛戶嗎
2021-01-03試用期不簽合同誰吃虧
2021-02-02對重婚罪如何立案追究
2020-12-03交通事故車輛扣押時間要多久
2021-01-21撫恤金有一個親屬不簽字如何處理
2021-02-25同行業財務崗位有競業限制嗎
2020-12-29勞動糾紛官司期間可以計算利息嗎
2020-11-26陸上貨物運輸保險的相關法律常識有哪些
2020-11-14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保險合同運用最大誠信原則的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21交通事故中有人員傷亡,保險公司什么時候能理賠
2021-03-22輕微傷保險公司賠付還要額外賠付嗎
2021-01-05保險公司不承擔或者免除承擔責任的情況
2020-12-25貨車沒有營運證保險公司理賠嗎
2021-01-20保險合同免責條款的具體分類包括哪些
2020-11-28什么是財產保險合同
2020-11-14保險合同冒名掛失是詐騙嗎
2020-12-27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