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網絡商標侵權
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消費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通過網絡購買商品,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但與此同時,網絡商標侵權現象也急劇增加,如域名搶注侵犯商標權、網絡廣告和網絡鏈接中的商標侵權等。由于網絡的全球性、虛擬性和客觀性并存,科技含量高等特點,使得對網絡商標侵權的監管變得復雜。現行法律法規對網絡商標侵權規定的缺失,也使得對網絡商標侵權的監管更加無所適從。盡管如此,對網絡商標侵權也并不是無法監管的。
傳統意義上的商標侵權主要指在相同或者近似種類的商品(服務)上使用與他人注冊商標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標,這種侵權行為的表現形式一般是具體的、有形的,而網絡商標侵權行為一般是抽象的、虛擬的。網絡上的商標使用相對于傳統意義上的商標使用而言,不過是傳統商標的使用在網絡領域的延伸,由此網絡商標侵權亦是傳統商標侵權在網絡領域的發展,其改變的只是形式和手段,但在法律適用上理應遵循相同的條款。二者不同之處在于網絡商標侵權對象的無形性、侵權地的不確定性、侵權證據的隱匿性。這些不僅使網絡商標侵權的手段、方式等發生了變化,發生的頻率有所增加,而且使得網絡商標侵權的主體和對商標侵權案件的管轄權難以確定。
二、網絡商標侵權行為有哪些
1、是網絡域名中包含他人注冊商標文字的關鍵單詞、字母等。
2、是將他人注冊商標名稱惡意注冊為自己的域名。行為人明知屬他人享有權利的知名商標、商號或其他標識的文字組成,還故意將其注冊為自己的域名,再以高價賣給該知識產權所有人或其競爭對手。
3、是在自己的網頁,或將他人商標的圖形設計成自己網頁的圖形,或者在網絡鏈接中,隨意使用他人的知名商標、字號、商品(服務)名稱作為鏈接標志。
三、網絡商標侵權行為的責任承擔是如何的
網絡服務商的責任
《侵權責任法》第36條第3款規定:“網絡服務提供者知道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他人民事權益,未采取必要措施的,與該網絡用戶承擔連帶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2013)第8條規定:“人民法院應當根據網絡服務提供者的過錯,確定其是否承擔教唆、幫助侵權責任。網絡服務提供者的過錯包括對于網絡用戶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行為的明知或者應知。”承擔共同侵權責任的條件是網絡服務提供者具體知道網絡用戶在實施直接侵權行為且對該行為予以幫助。具體知道是一種主觀心理狀態,包括已知、明知與應知。已知與明知是有區別的,明知應當是能夠證明行為人明確知道,故意而為;已知是證明行為人已經知道了而已,屬于間接故意;應知是根據具體事實推斷網絡服務提供者是否應當知道。
實際侵權者的責任
(一)、民事責任
我國法律對侵犯商標權,未構成犯罪的,可以采取以下民事處罰措施:
1.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停止侵害、消除影響是商標侵權案件中侵權人首先應承擔的一項民事責任,它往往和其他民事責任合并使用。商標侵權行為的嚴重后果是給消費者造成混淆,使商標權人的商品或服務受到不利影響,停止侵害、消除影響可以減少商標權人的損失,盡快恢復商標權人在市場競爭中應有的位置。因此,在處理商標侵權案件時,通常要求侵權人承擔此類民事責任。
2.賠償損失。根據《商標法》第56條的規定,侵犯商標專用權的賠償數額,為侵權人在侵權期間因侵權所獲得的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在被侵權期間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包括被侵權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商標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的有關規定,侵權所獲得的利益,可以根據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商品單位利潤乘積計算;該商品單位利潤無法查明的,按照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計算;因被侵權所受到的損失,可以根據權利人因侵權所造成商品銷售減少量或者侵權商品銷售量與該注冊商標商品的單位利潤乘積計算;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包括權利人或者委托代理人對侵權行為進行調查、取證的合理費用。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訴訟請求和案件具體情況,可以將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的律師費用計算在賠償范圍內。根據《商標法》第56條的規定,侵權人因侵權所得利益,或者被侵權人因被侵權所受損失難以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五十萬元以下的賠償。這就是所謂的“法定賠償額”制度,有助于人民法院迅速結案,防止久拖不結,以保護商標權人的合法權益。
(二)、行政責任
根據《商標法》第53條的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處理商標侵權案件時,認定侵權行為成立的,責令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銷毀侵權商品和專門用于制造侵權商品、偽造注冊商標標識的工具,并可處以罰款。根據《商標法實施條例》第52條的規定,對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罰款數額為非法經營額3倍以下;非法經營額無法計算的,罰款數額為10萬元以下。
(三)、刑事責任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商標犯罪違法行為有三種:假冒注冊商標罪、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或銷售非法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罪。
(1)侵犯商標權犯罪的構成要件
1、必須違反了國家商標管理制度和侵犯了他人的注冊商標專用權。
2、必須實施了侵犯他人已注冊商標的行為,包括:
(1)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
(2)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者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
(3)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侵犯注冊商標權的犯罪是以“情節嚴重”作為標準的,所謂“情節嚴重”,表現為:
(1)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的;
(2)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違法所得數額在2萬元以上的;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或銷售偽造、擅自制造的注冊商標標識,違法數額在1萬元以上的;
(3)假冒他人已經注冊的人用藥品商標;
(4)假冒他人注冊商標造成惡劣社會影響、國際影響的;
(5)因假冒他人注冊商標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給予兩次行政處罰又假冒他人注冊商標的;
(6)利用賄賂等非法手段推銷假冒商標商品或偽造、擅自制造的他人注冊的商標標識的。
3、侵犯商標權的主體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單位。對單位的刑事處罰包括罰金和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判處刑罰。所謂“直接責任人員”是指企業中直接決定、策劃和主辦假冒商標的人員。由于我國經濟政策的放寬,假冒商標的行為人已不局限于企業還包括個體工商戶以及公民個人。
4、行為人在主觀上必須是故意的,即有假冒他人注冊商標以非法牟利,或破壞他人商標信譽,或謀取其他非法利益的目的。行為人在主觀上沒有犯罪故意,不構成此罪。在對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行為進行處罰時,要注意承擔民事責任和承擔刑事責任的構成要件不同,行為人承擔民事責任不以“明知”作為構成要件,而承擔刑事責任行為人必須明知其銷售的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這是區分罪與非罪的重要界限。
(二)刑罰
為了懲治假冒注冊商標的犯罪行為,全國人民代表大會1997年通過的《刑法》修正案對涉及商標的犯罪行為在量刑幅度上有了提高,原《刑法》規定:“違反商標管理法規,工商企業假冒其他企業已經注冊的商標的,對直接責任人員,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罰金。”現行《刑法》規定:未經注冊商標所有人許可,在同一種商品上使用與其注冊商標相同的商標,情節嚴重的,或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較大的,或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的以及銷售偽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冊商標標識,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可并處或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或銷售金額巨大的,處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此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追究刑事責任。
(三)與商標侵權有關的其他犯罪行為
《商標法》規定: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必須秉公執法,廉潔自律,忠于職守,文明服務。從事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工作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循私舞弊,違法辦理商標注冊、管理和復審事項,收受當事人財物、牟取不正當利益,構成犯罪的,依《刑法》第397條、第385條等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咨詢,歡迎來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贈予合同的贈予人有哪些法律義務
2020-11-23工傷賠償申請怎么寫
2020-12-20離婚損害賠償無過錯方如何舉證
2020-12-21拘役算不算犯罪記錄
2021-02-09房產抵押給我之后被別人起訴保全了如何處理
2021-01-26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勞動合同續訂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01勞動確認無效判決能否恢復勞動關系
2021-02-03勞動關系轉移手續
2020-12-28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的改造
2021-01-20人壽保險理賠有哪些注意事項
2020-11-23拼車可能涉及到哪些保險
2021-03-20保險代理人的作用是什么
2020-12-06影響我國農村集體所有制承包經營權土地流轉都有什么因素
2021-03-03簽訂土地出讓合同的條件是什么
2021-03-12公租房的拆遷補償金額是怎么計算的
2020-11-23動遷簽完字錢多久到賬
2020-12-06被拆遷房屋的同住人如何認定
2021-03-06拆遷補償過程中的隱形陷阱有哪些
2021-01-15婚前承租的公房,婚后拆遷重獲公房要如何分割
2021-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