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夜晚22時許,被告人萬某駕駛重型半掛牽引車和半掛車與相向駕駛的被害人李某駕駛的小型汽車相撞,導致李某當場死亡,萬某駕車逃逸。后經交警大隊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認定書認定,由于被告人萬某事故發生后逃逸,應承擔事故全部責任,萬某未對認定書提出復核。經法院審理查明,被害人李某為無證駕駛,且其駕駛的車輛為套牌車輛。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對被告人萬某構成交通肇事罪沒有異議,但對萬某如何適用法定刑有兩種意見:
第一種意見認為,被告人萬某負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致一人死亡,構成交通肇事罪,后又駕車逃逸,應當在有期徒刑3到7年內量刑;
第二種意見認為,在無法查清交通事故發生原因的情況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92條規定,“發生交通事故后當事人逃逸的,逃逸的當事人承擔全部責任”,在本案中,認定被告人萬某犯交通肇事罪的充分條件是萬某因為逃逸承擔全部責任,根據禁止重復評價原則,被告人的逃逸情節已經在判斷是否符合犯罪構成中使用一次,所以不應在量刑上再次予以評定,應當在有期徒刑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內量刑。
評析
律霸小編同意第二種意見,理由如下:
上述兩種意見的爭議焦點在于如何對被告人萬某的逃逸情節進行合理評價,其實質是如何應用刑法中的“禁止重復評價”原則。根據學術界和實務界的主流學說,并結合國外的立法規定和目前的刑法理論,所謂禁止重復評價,是指在定罪量刑的刑事審判階段,禁止對同一不法事實在判斷是否符合犯罪構成和認定刑罰裁量事實方面做重復評價。簡言之,即定罪階段的定罪情節不能在量刑階段進行重復評價。具體到本案,萬某之所以承擔事故的全部責任,是因為其具備肇事后逃逸這一情節,交警部門即據此作出責任認定。如果被告人萬某不具備逃逸這一情節,那么其可能在事故中承擔的是主要責任、次要責任甚至是無責任,當然可能不構成犯罪。因此,逃逸已經是交通肇事的構成要件(定罪情節),根據刑法中禁止重復評價原則的通說理論,對其應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刑檔內確定宣告刑。
河南省桐柏縣法院審理后認為,被告人萬某違反交通管理法規,因而發生重大交通事故,致一人死亡,其行為構成交通肇事罪。但案發后,被告人主動賠償受害人親屬的經濟損失并取得諒解,且能夠主動認罪,可酌定對其從輕處罰并可適用緩刑,故判處被告人萬某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三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民政局撤銷結婚證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若干問題的解釋
2021-01-30物業管理費包括垃圾處理嗎
2020-12-29拿房產證幫別人擔保有期限嗎
2020-11-15有撫恤金能辦理低保嗎
2020-12-09企業外銷收入會計要如何計賬
2021-01-21電梯事故死人構成犯罪嗎
2020-12-14集資房交易受法律的保護嗎
2021-02-03工傷認定爭議由誰舉證
2020-12-01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賠償金和經濟補償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2020-12-14企業做出調崗決定,員工是否應無條件服從
2021-02-10勞務外包繳納什么稅
2021-01-05勞動爭議調解協議效力及缺失
2021-01-22旅游人身意外險有什么規定
2021-01-14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18如何認定保險責任免除條款是不是合理
2021-02-11再保險是如何分類的
2020-12-03淺析人身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問題
2020-12-22荊州市交通事故賠償律師:保險理賠指的是什么,保險理賠有什么法律規定?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