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換專利使用方式可節稅相關問題
1.直接出賣專利權以獲取收入;
2.個人利用該無形資產獨資興辦企業;
3.以專利極為基礎與他人合伙經營或投資入股。
對以上三種處理辦法,在稅收上的效果是不同的。比如,某專家取得了一項發明,該專利公布以后,就有幾家企業愿意以不低于1000萬元的價格購買這項專利,另外又有一些企業希望與他合作辦實業。作為專利權的所有者,此時應該如何決策呢?在這里我們不妨從稅收的角度作一個理財分析。
案一:直接變現。如果直接轉讓專利以取得現金,則可以取得收入1000萬元,但是同時應該繳納有關稅金。
按照營業稅有關法規規定,轉讓專利權屬于轉讓無形資產,應該繳納營業稅,其稅率為5%。但根據(則稅字[1999]273號文的規定,如果納稅人履行了有關手續,可以免稅,只是辦理程序較復雜,耗時較長。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規的有關規定,轉讓專利權屬于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特許權使用費收入以個人每次取得的收入,定額或定率減除規定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因為該所有入一次收入已超過4000元,應減除20%的費用。所以該專利權所有人應納稅額為:
[1000-1000×20%]×20%=160(萬元)。
繳納個人所得稅后,他的實際所得為840萬元。
這才是他實實在在擁有的專利權轉讓收入。
方案二:投資辦獨資企業。如果該專家通過投資建廠使自己所擁有的專利變為資本,然后通過銷售產品取得收入,情況就會發生變化。由于新建企業,大多都可以享受一定的減免優惠。在稅收上;他所要負擔的個人所得稅與方案一相比,必然大大地降低。
該方案的優勢是使他的資產通過經營過程實現了保值、增值,產生了長期的經濟效益。當然,這樣做是有條件的:一是要有其他資金的支持;二是自身要有經營才能;三是要有其他所必備的條件等。
方案三:投資興辦合資企業。如果無力獨立經營而選擇與他人合作經營,發明人出技術(專利),其他人出資,建立有限責任公司,只要事先約定好專利權占企業資本的比重,那么,在企業生產經營正常的情況下,就可以根據各自所占有的比重分配利潤。他的專利權所折資本1000萬元將在經營期內攤到產品的成本中,通過產品銷售收入收回。除了企業應負擔的稅收外,他僅需要負擔投資分紅時所應承擔的個人所得稅額,而其資本份額在轉讓之前,不需負擔其他稅收。
如果他選擇在股份有限公司擁有股權的話,他承擔的稅負如何?預期的收入可能有多少呢?
按照營業稅有關法規的規定,以無形資產投資入股,參與接受投資方的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用負擔營業稅。同時,他每年可從公司稅后利潤中分得1000萬元股權所對應的利潤,至于到底是多少錢,則要看公司的稅后利潤有多少。但只要公司存在,如果他不轉讓股權的話,這個收入是長期的。當然,這部分收益作為擁有股權取得的股息、紅利,應按20%的比例稅率繳納個人所得稅。
作為股份公司,該所有人擁有的股權是以股份表現的,股份通常表現為股票。一旦上市,他能擁有兩方面的好處,一是所持股票有可能升值,那就不只是1000萬元了;二是上市后,所持股票較容易出手套現。根據個人所得稅有關法規的規定,轉讓股票目前暫免繳個人所得稅。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持有的1000萬元股份不僅能夠保值增值,而且不用負擔方案一所承擔的稅款。這樣既獲得專利收入,又獲得經營收入,如此操作與單獨的專利轉讓相比,稅收負擔可能是最輕的。
專利權繼承手續如何辦理
專利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但它同樣具有財產權的某些特性,即專利權人有權處置專利權,有權轉讓、贈與、許可他人使用其專利權,當專利權人死亡或者消失時,其法定繼承人或者權利繼受人享有繼承該專利權的權利。專利權的轉讓是指權利主體發生了變更。這種變更可以因權利人自愿轉讓而發生,如買賣、變換或者贈與,也可因法定原因而發生,如專利權人死亡或者消失。
當專利權人是自然人時,該自然人一旦死亡,其專利權就依繼承法的規定而轉移給有權繼承的人。專利權人如果是法人,一旦發生合并或者解散,其專利權也依法轉移給有權繼受該權利的法人。
專利法規定專利權主體的變更是一種要式的法律行為。即必須經過合法的手續才能履行,必須完成合法的手續才能生效。
因此,一旦專利權人死亡或者消失,專利權的繼承人或者繼受人就應當在專利局辦理專利權繼承或者繼受手續。—即專利權人為自然人時,必須提交專利權人死亡證明,還要提交可以證明其與專利權人之間存在法定繼承關系的證明,如父母與子女關系證明,夫妻關系證明等,專利權人為法人時,必須提交法人解散或者合并證明,或者要求繼受該專利權的企業的上級主管部門證明等,經專利局審核后,可以辦理專利權人著錄項目變更手續,由其繼承或者繼受該專利權,并要由專利局予以登記和公告。
從上面律霸網小編為大家介紹的關于專利的問題,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律霸網小編提醒大家在日常中對于專利的申請,是有著相應的要求的,如果大家有什么需要的話,也可以委托相關的機構進行,更多問題,可以致電律霸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注銷倒閉員工賠償怎么算
2021-03-24交通違規罰款收取的滯納金會超過本金嗎
2020-11-20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特征呢
2021-02-25家庭暴力簡介與家庭暴力類型有哪些
2021-02-27外公屬于非直系親屬嗎
2020-12-28交通事故致人死亡該如何定罪
2020-11-21撫恤金發放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23撫恤金誰有權領取
2021-01-08房屋延期交付有賠償嗎
2020-12-25孩子需要請保姆,男方承擔一半保姆費嗎
2021-01-01工會成立需要什么條件
2020-12-11某公司訴保險公司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1-02-04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合同生效后保險標的的危險程度是否確立
2021-01-04追討賭資被殺身亡,保險公司應否承擔理賠責任
2021-03-10上了全險 為什么保險公司不賠?
2021-01-20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肇事車駕駛員受傷保險理賠嗎
2021-03-25被車碰了該怎么理賠
2020-12-21車禍輕傷保險怎么賠償,賠多少錢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