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危險行為的免責事由是什么
民事責任的一般免責事由或抗辯事由也是適用于共同危險行為的。我們這里所討論的,是共同危險行為制度中特有的免責事由,而對此特定免責事由的內涵與要求,學界存在兩種不同的觀點。
一種觀點認為:行為人只要證明自己不是真正的加害人就可以免責。理由在于:被告之一或一部分,如果已經證明自己沒有實施危險行為或其行為不可能造成損害后果,則表明他(或他們)不再屬于“不能知其中孰為加害人”之一部分,當然也就不應對損害后果承擔責任。至于“證明他人為真正加害行為人”,不是他或他們的義務,法律也不要求最終確定確切的加害人;至于民事責任則應由剩余的被告承擔(連帶責任)。此觀點可以概括為“排除可能的因果關系即可免責說”。
另一種觀點則認為:被告不僅應證明自己沒有實施加害行為,而且還需證明誰是真正的加害人,方可免責。其理由在于:僅能證明自己不是加害人,還不能確定責任的歸屬,若被免責則不利于對受害人的保護;從實際情況來看,各行為人最了解共同危險行為的產生和發展經過,因而有能力證明誰為加害人。總之,由于行為人可以通過證明有某種事實的存在而推翻對其過錯的推定,這樣,就不會對行為人強加某種不合理的責任。這種觀點可以概括為“指證真正加害人方可免責說”。
比較兩種觀點,我們認為前一種觀點更為可取,申言之,只要某行為人能夠舉證排除可能的因果關系、證明自己不可能是真正的致害人,即應可免除其責任。理由如下:
首先,從因果關系的角度而言,該主張較為可取。因為既然在共同危險行為中,各共同危險行為人的危險行為同損害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是法律推定的,那么這種推定當然可以通過客觀的、足以排除致害可能的性事實和證據予以推翻,這也是邏輯推理的必然結論。相反,后一種主張則與推定因果關系說相左。
其次,行為人若能證明自己的行為不可能導致損害結果的發生,要求其承擔損害賠償責任是不尊重事實,也是不合理的。
再次,至于有學者所擔心的,是否會出現所有的危險行為人都舉證證明自己的行為不是損害發生的原因或條件,從而導致全體危險行為人逃脫責任、受害人無法得到救濟的問題,我們認為這種情況實際上并不可能發生。
因為要求共同危險行為人中的某人能夠證明自己根本就不可能導致損害發生才能免責,這本身就意味著對免責的要求已經非常高了,絕大多數共同危險行為人是無法證明此點的,而客觀上總有某一人或某些人的行為造成了損害后果,所以擔心受害人無法獲得補償是沒有必要的。
以上就是小編對“共同危險行為的免責事由是什么”問題進行的解答,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19出版單位應如何避免侵權
2021-01-10交通事故皮外傷住院有期限嗎
2021-01-22未領結婚證生了小孩應該歸哪方撫養
2021-01-28子女贍養父母有哪些應盡義務
2021-01-26房子抵押給個人可以過戶嗎
2020-12-21房屋的遺產繼承可以選擇放棄嗎
2021-02-04證券監督管理機構的義務是什么
2020-12-22簽訂合同認購書效力
2021-03-09情勢變更是否屬于合同免責原因
2021-03-17交通事故鑒定責任還需要繳費嗎
2021-01-30志愿者屬于雇傭關系嗎
2021-02-14學生在學校受傷班主任有責任嗎
2020-12-03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飛機延誤險賠償標準有哪些
2021-02-08淺析保險合同糾紛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建議
2020-12-16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三)
2021-03-08辭職后用人單位不辦理保險交移
2021-03-01車輛超載事故保險可以拒賠嗎
2021-03-21有關理賠的其它問題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