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意見認為,劉某的行為只承擔刑事責任,對于其侵害公民人身自由的行為,因我國民法對人身自由權沒有規定,公民是否享有人身自由民事權利,不能確定,所以許某不能提起民事訴訟,請求保護其人身自由民事權利。
第二種意見認為,我國《憲法》對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有規定,即公民生而享有人身自由權,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是其人格權重要組成部分,應由民法加以保護。許某可提起民事訴訟,對他的人身自由民事權利予以救濟。
本文認為:許某可提起民事訴訟,以救濟自己的人身自由民事權利。
(一)是否需要對公民的人身自由加以民法保護
首先,從現實需要來看,公民的人身自由權應由民法加以規定,對于公民人身自由權遭受侵害的問題,應由民法規范予以救濟。我國《憲法》在第二章中,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加以規定,其中第37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剝奪或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體。"這是對公民一般的人身自由權進行保護的規定,側重于對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相對人(包括國家、組織、個人)行為的約束,也即是說侵害公民人身自由權利的責任人將受到來自國家法律的制裁,而對于人身自由遭受侵害的公民來說,追究侵害人公法上的責任和尋求私法上的救濟也就成為該條憲法條款的應有之意。從現實生活來看,如果僅僅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行政責任,對被侵害人所遭受的損失不予民事賠償,對被侵害人來說也是不公平的。事實上,被侵害人往往更加關注其所得到的民事救濟,如本案當事人亦曾表示,只要給他恢復名譽、賠償損失就行了,到不一定非要追究其刑事責任。而對于關系整個國家全體公民基本權利的具體制度的設計來說,如欠缺對公民最基本人身權利的民事救濟方法,我們也不能不說這個制度設計是有所疏漏的。
(二)如何看待《民法通則》沒有規定公民人身自由權
就象上面所討論的那樣,對于公民基本權利的保護,法律制度的設計應當全面周到,但是現行《民法通則》卻沒有規定自然人享有人身自由民事權利,這應該說是《民法通則》立法上的疏漏。大陸法系大部分國家都在自己的民法典里規定自然人享有人身自由權,如德國民法典和瑞士民法典都規定自然人享有人身自由權,我國臺灣地區民法也規定自然人享有人身自由權。而且我國立法上的疏漏也并不代表我國立法已經否定自然人享有人身自由民事權權利,如我國《婚姻法》規定自然人有結婚離婚的自由;我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第七條和第九條都規定消費者"享有人身、財產安全不受損害的權利",第五條規定:"經營者不得對消費者進行侮辱,誹謗,不得搜查消費者的身體極其攜帶的物品,不得侵犯消費者的人身自由。"第四十五條規定:"違反本法第二十五條規定,……侵犯消費者人身自由的,應當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由此可見,人身自由權作為自然人基本權利,是為我國法律所確認并加以保護的。隨著我國民事法律制度的日益完善,我國在民事法律規范中對自然人的人身自由權加以規定,也將是順理成章的事。
(三)何為人身自由權
自由,應是指在法律范圍內,自然人在自己意志支配下,獨立為行為而不受他人干涉的狀態。康德說:自由乃是"每個人據其人性所擁有的一項唯一的和原始的權利。"正是為了維護這一權利,約翰.洛克宣稱:"法律的目的并不是廢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護和擴大自由。"①資產階級革命后各國普遍將自由作為人的一項基本權利加以保護。所謂自由權,是指公民的個人意志和行為不受他人干涉的狀態②。自由權的內容極為廣泛,通常認為包含兩部分,一部分為國家憲法所規定的政治性權利,如公民享有言論自由、出版自由,集會、結社以及宗教信仰自由等,另一部分為民法所保護的民事權利如婚姻自由、住宅自由和遷移自由、人身自由等。
關于人身自由權的屬性,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先哲們已經思考過自由是否人格的一種必然屬性的問題,而到了湯因比那里,自由權為一種人格權已經沒有任何問題,湯因比指出"沒有一種最低限度的自由,人就無法生存,這正如沒有最低限度的安全、正義和食物,人便不能生存一樣。人性中似乎存在著一種難以控制的意象……,這種意向要求獲得一定的自由,并且在意志被刺激得超出忍耐限度時知道如何設定自己的意志③。現我國學界對于自由權為人格權沒有疑義,但對于作為民事權利的人身自由權是否包含身體自由權,則見解不盡一致④。筆者認為,身體自由權是人身自由權里最基本的權利,而其他人身自由權,要么以身體自由權為基礎,要么依附于身體自由權,人身自由權包含身體自由權應為不須證明的道理。
(四)侵害人身自由權責任構成要件
侵害人身自由權責任構成要件,亦應參照一般侵權行為責任構成要件的標準。本文之討論以三要件說為基礎。
1、要有侵害人身自由權的損害事實存在
本構成要件應包含兩方面,即損害行為和損害結果,一般而言,侵害身體自由權的行為,主要是侵權人采取一定行為致受害人身體自由受到限制,從而改變人的身體自由狀態。其損害結果為被侵害人的自由權利受到了損害。
2、侵權行為人主觀上應有過錯
確定侵害人身自由權行為的侵權責任,適用過錯責任原則,亦即侵權人需具有主觀上之故意或過失。故意指行為人預測到自己行為的后果,仍然希望或放任結果的發生的心理狀態。過失是指行為人對其應盡的注意義務的違反。
3、侵權行為與損害事實之間有因果關系
即行為人的行為與受害人自由權受到損害之間具有因果關系,這與普通侵權責任中的因果關系是一致的。此處不作闡述
(五)關于人身自由權的民法救濟
前述已討論過,《憲法》第37條規定,自然人享有人身自由權,我國《消費者權益保障法》亦規定消費者享有人身自由權。我國《民法通則》第106條第2款規定:"自然人,法人由于過錯侵害國家的、集體的財產,侵害他人的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就為人身自由權遭到侵害進行司法救濟提供了法律依據。具體而言,可比照最高人民法院對隱私權所做的司法解釋,對《民法通則》第120條關于人格權的救濟作擴大適用范圍的解釋,即對人身自由權遭受侵害的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條,根據該條規定,自由權受到侵害的受害人,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六)關于本案
由以上討論,我們看出,劉某基于侵犯他人人身自由權的故意,實施限制許某人身自由的行為,對許某的人身自由權造成了損害,許某可提起民事訴訟,要求劉某賠禮道歉,消除影響,賠償損失。
①對劉某涉嫌非法拘禁罪以及有關訴訟程序問題,本文不予討論,只討論人身自由權問題
①《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美]E.博登海默著鄧正來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298頁
②〈〈中國民法學〉〉主編李開國張玉敏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95頁
③〈〈法理學法律哲學與法律方法〉〉同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車禍幾年之后死了還用負刑事責任
2020-12-05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2020年房產稅如何征收
2020-12-13兒媳贈與公婆房產怎么繳稅
2021-03-15競業限制領域如何界定
2021-01-10什么情況下勞務派遣單位不能與被派遣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
2021-03-04非試用期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19“高保低賠”條款是否屬于免責條款
2020-12-20加快發展出口產品責任險的對策
2021-01-02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家庭財產保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況有哪些
2020-12-14車禍受害人對保險公司賠償不服該如何處理
2020-12-19勞動局的保險認證什么時間結束
2021-01-19跳槽去另一個公司保險基數怎么算
2020-12-20保險公司應當賠償交通事故中自費藥品費用
2021-02-05被保險人精神失常自殺保險公司是否應免責
2020-11-11為員工購買保險算工資福利嗎
2021-03-14哪些事故車輛可以申請報廢找保險賠償
2021-01-23保險合同期限屆滿或履行完畢是指什么
2021-03-24保險合同解除有哪些方法
20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