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隱私權的保護,受害者承擔哪些舉證責任
根據我國現行立法及有關司法解釋,隱私利益是受法律明確保護的一項人格利益,因此構成侵害隱私利益的,行為人就應承擔侵權民事責任。我國侵害公民隱私權的責任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停止侵害
受害人對于正在發生的侵害,如加害人正在宣揚傳播受害人的隱私資料、侵入受害人的私生活領域等,可以請求停止侵害,防止損害結果的發生或擴大等。
(2)賠禮道歉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名譽權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的規定,在適用此種民事責任時,應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3)賠償損失
隱私權的賠償范圍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受害人受到的精神損害進行賠償;二是對受害人因隱私權受到侵害而產生的其他損失進行賠償,主要指財產損失。
法律適用上應類推適用《民法通則》第120條的規定,侵害隱私利益的民事責任方式,應包括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和賠償損失。侵害他人隱私,造成財產損失的,應按照全部賠償原則,予以全部賠償。侵害他人隱私,致他人精神損害,并且造成嚴重后果的,受害人有權請求精神撫慰金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賠償數額,根據侵害人的主觀過錯程度,侵害的具體情節、后果和影響,侵害人的得利情況,侵害人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受訴法院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等因素,綜合考慮予以酌定。
如何保護隱私權呢?綜觀各國對隱私權的法律保護,在民事領域對隱私權的保護方法有三種:
(1)直接保護方法。法律承認隱私權為一項獨立人格權,當公民個人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可以以侵害隱私權作為獨立的訴因尋求法律保護與救濟。這就是隱私權的直接保護方法。如美國、德國。
(2)間接保護方法。法律不承認隱私權為一項獨立人格權,當公民個人隱私權受到侵害時,受害人不能以侵害隱私權作為獨立的訴因尋求法律保護與救濟,而只能將這種損害附從于(或稱“寄生”于)其他訴因(如名譽損害、非法入侵等)尋求保護與救濟。這就是隱私權的間接保護方法,如英國。
(3)概括保護方法。在民法或相關法律及判例中籠統地規定保護人格權或人格尊嚴,不列舉具體內容,在實踐中仍然保護個人隱私權,如日本。
要在現實生活中的的實際情況是比較復雜的,當然具體問題要我們具體是分析。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著作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1-02-06遭遇家庭冷暴力怎么辦
2021-02-09離婚協議中贈與財產能否再要回來
2021-03-07贍養費的給付標準詳解
2021-02-15哪些情形下無法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03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店面押金不退,報警能立案嗎
2020-11-25如何分割夫妻財產
2020-11-27離婚時,經濟適用房如何分割?
2021-02-09買賣雙方跳過中介私下成交是否還需付中介費
2021-02-09哪些情況可向勞動機構投訴
2020-12-25試用期離職領導不同意怎么辦
2021-03-16退休職工死亡撫恤金發放標準是什么
2020-12-25團體意外險條款內容有哪些
2020-11-23交通事故理賠有哪些事項
2021-01-24人身事故的保險責任和免除責任分別的概念
2021-01-08交通責任認定書下來保險就可以賠款嗎
2021-02-11車上人員受傷如何理賠
2021-02-05投保人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31保險欺詐的表現形式有哪些呢
202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