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事故賠償細則具體有哪些
根據《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50條的規定,醫療事故賠償的項目包括11項,具體為:醫療費、誤工費、住院伙食補助費、陪護費、殘疾生活補助費、殘疾用具費、喪葬費、被扶養人生活費、交通費、住宿費、精神損害撫慰金等,并較為明確地規定了上述賠償項目的計算標準和計算辦法。
一、 醫療費
“按照醫療事故對患者造成的人身損害進行治療所發生的醫療費用計算,憑據支付,但不包括原發病醫療費用。結案后確實需要繼續治療的,按照基本醫療費用支付。”
1、醫療費包括掛號費、檢查費、治療費、(中西)藥費、住院費、醫療機構的護理費等。憑合法醫療機構出具的醫療收費單據計算。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若干問題的意見(試行)》第144條的規定,治療一般應在發生醫療事故的所在地醫療機構進行治療,未經醫院批準或出具證明而強行轉院、擅自另找醫院治療的費用,一般不予賠償;擅自購買與損害無關的藥品或者治療其他疾病的,其費用不予賠償。患者經醫院治療已痊愈后,沒有必要再住院治療的,應當立即出院。如果無正當理由拒不出院的,繼續住院的費用由患者自理。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審理觸電人身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釋》中,規定醫療費還包括“其他器官功能訓練費”和“適當的美容費”,僅作參考。
2、“原發病醫療費用”是指非醫療事故所致的、患者治療本身原有疾病的醫療費用。可從兩個方面加以審查:
(1)以醫療事故發生的時間判斷。醫療事故發生前的醫療費用為原發病醫療費用;
(2)以處方藥品和治療項目判斷。凡用于治療患者本身原有疾病或損傷的藥費、檢查費、治療費等為原發病醫療費用。但上述原則也不完全盡然,如以時間判斷為例,醫療事故發生前的醫療費用為原發病醫療費用,這是毫無疑問的。但反之卻不必然,因為醫療事故發生后,往往兩種醫療費用會同時交混發生,即在治療因醫療事故給患者造成的損害的同時,也在治療患者的原發疾病,特別是當患者的原發病為重危疾病、而醫療事故只給患者造成較輕傷害(如四級醫療事故)時,單純以時間來劃分,將醫療事故發生后的所有醫療費用視為非原發病醫療費用,顯然有失公平。出現爭議時,可根據實際情況酌情界定,必要時可通過司法鑒定部門單純就醫療費用予以鑒定。
醫療事故的賠償需要自己進行一定的了解,因為涉及的有關內容較多,所以自己不可能完全知曉,所以在實際生活中,一旦有了此類問題,最好的方式就是尋求有關部門的幫助,從而更好的維護自己的權益,因此事情的處理所消耗的時間就會較多。
醫療事故鑒定答辯書范文
關于醫療糾紛責任認定和承擔方式
衛生部醫療事故處理條例全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等級與對應的殘疾賠償比例
2020-12-19民法典規定的維修基金有途有哪些
2020-12-29重大勞動安全事故罪的犯罪主體
2021-02-20同居關系能否申請保護令
2021-01-21機動車未經登記是否取得物權
2020-12-20吸毒又販毒怎么判
2020-12-09監護人死亡如何再確定監護人
2020-11-10孤兒院領養一般幾歲
2021-02-03無房產證原件能否過戶
2020-11-25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接管決定應載明內容
2021-02-22房地產開發公司類型有哪些,房地產開發費用包括哪些
2021-02-20房產部門可否撤銷房屋產權證
2020-11-24如何區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領導暗示辭退一定要辭職嗎
2020-12-31勞動爭議的追訴期是幾年
2020-12-19乘客沒有買航延險航班延誤能獲賠嗎
2021-03-01保險合同多久沒有交保費合同會終止
2021-01-28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可以是公司嗎
2020-11-19保險人的違約責任問題有哪些
2020-12-10告知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