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阱1:手續不全以小利引誘購置
一些開發商在未拿到預售許可證的環境下,就舉行所謂的內部認購。由于內部認購的價格相對較低,對買房人來說,十分具有誘惑力。通常買房人自以為得到了好處,開發商也借此時機籌到了資金。然而,這種方式是不正當的。一旦出了題目,買房人的投資就充滿了危險。
因此,購房者在確定簽合同之前,應該在售樓部仔細檢查開發商的證件是否齊全。一個合法規矩的開發商,必須具備齊全的“五證”、“二書”。
陷阱2:補充合同上開發商暗地動手腳
目前的購房合同,基本上都是采用房管部門統一印制的標準房屋買賣合同文本。即使如此,購房者也切莫掉以輕心,一定要注意查看合同及補充件上雙方所填寫的內容中權利與義務是否對等。
有些開發商在合同文本及補充文件上,事先已填寫好內容,這里面大多存在著條款約定的權利義務不平等的情況。比如說,開發商違約應付的利息是總價款的月萬分之三,而購房者違約要付的利息卻變成了日萬分之三。因此,一旦發生此類情況,買房人一定要堅持自己的意見,以免日后的麻煩。
陷阱3:合同空白條款藏玄機
開發商交給客戶的《商品房買賣合同》上,往往會有許多空白的地方,有些地方是有待雙方確定后寫入內容的,而有些選擇性填寫處,可能還空著。這時,購房者往往以為該約定的都已注明了,合同就算是完成了,殊不知就是這些空白處為開發商日后作弊提供了條件。
陷阱4:簽合同前必須先交定金
有的開發商不是先簽訂合同,而是先讓購房者交一定數額的定金或“誠意金”,只給購房者一個收條。一旦發生糾紛,往往使得購房者在追究開發商責任方面,舉證困難。
因此,購房者一定要注意房屋買賣的付款方式是否規范,在合同中對付款的數額、期限、方式及違約責任等作出約定。
陷阱5:交房日期故意模糊不清
開發商因資金不足或工期拖延而延期交房是經常有的事,為避免承擔違約責任,往往在預售合同上大做文章,比如只注明竣工日期,而不注明交付使用日期;運用“水電氣安裝后、質量驗收合格后、小區配套完成后”等一些模糊語言。
對此,購房者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將交房日期明白無誤地規定為“某年某月某日”,并注明開發商不能按時交房所需承擔的違約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擔保合同無效的情形
2020-12-20對抗環保強制措施怎么處理
2021-02-13近親屬是否可以申請工傷認定
2021-03-14孩子傷害了別人,父母是否承擔責任?
2021-03-15解約定金如何在合同中約定
2021-03-21房屋中介負的法律責任都有哪些
2021-03-18離職了怎樣才可以拿到經濟補償金
2021-02-01交強險理賠怎么墊付和追償
2021-01-02兩歲小孩被撞輕傷住院四天保險公司一般陪多錢
2021-03-23某服飾公司訴保險公司車險理賠糾紛
2021-02-26失業保險基金數額如何確定
2021-02-24投資類保險的類型和各自的優點
2021-03-25有關第三者責任強制保險幾個基本
2020-12-21耕地,草地和林地的承包期限分別是多少
2021-01-26未經批準的劃撥土地轉讓有效嗎
2020-12-09土地流轉政策、原則及合同要點有哪些
2021-02-212020年各地拆遷補償政策在哪里能查看
2020-12-22被拆遷人對評估報告不滿意怎么辦
2021-02-18拆遷安置房房產證辦理流程
2020-11-27公租房拆遷,該跟誰簽協議
2021-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