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適用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責任的侵權死亡案件與特別規定
1.精神損害賠償民事責任在侵權死亡案件中的普遍適用性
法釋〔2001〕7號是最高人民法院依據《民法通則》的有關規定做出的一項關于精神損害賠償的全面的司法解釋其中關上市公司之要約收購于死亡的精神損害賠償金(或者精神損害撫慰金,因死亡賠償金已經“變”為物質損失)的規定,具有普遍的適應性只要法律、行政法規對這一問題沒有做出明確的不同規定,即適用該司法解釋質言之,大多數侵權死亡案件,受害人一方均可以依據法釋〔2001〕7號的規定請求加害人一方賠償精神損害。
2.法律、行政法規有明確特別規定的侵權死亡案件《醫療事故處理條例》明確規定了不同于一般侵權案件的死亡賠償制度,依據最高院通知,因醫療事故發生死亡的案件,應當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處理此外,《工傷保險條例》對因工傷死亡的死亡補償做出了特別規定,應當適用這樣的特別規定而不適用法釋〔2001〕7號的規定但是,“因用人單位以外的第三人侵權造成勞動者人身損害,賠償權利人請求第三人承擔民事賠償責任的,人民法院應予支法律顧問持”。此時,死者的近親屬選擇對第三人的侵權賠償請求權而不是選擇工傷保險救濟,則仍然有權請求相應的精神損害賠償。
《國家賠償法》對國家賠償案件中的死亡賠償做出了特別規定:“造成死亡的,應當支付死亡賠償金、喪葬費,總額為國家上年度職工工資的20倍對死者生前扶養的無勞動能力的人,還應當支付生活費”。
(二)關于犯罪行為致人死亡的案件
法律、行政法規并沒有規定,在犯罪行為致人死亡的案件中死者的近親屬不得請求精神損害賠償金,但是前述的最高人民法院法釋〔2002〕17號卻限制了此項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盡管法釋〔2003〕20號將死亡賠償金界定為財產性質的賠償,使得在此類案件中近親屬受到限制的賠償請求權范圍變小,但是對精神損害賠償請求權的限制并沒有解除這樣的規定之合理性仍然受到質疑。
(三)概括性賠償離婚損害賠償的概念的案件
因空難發生的賠償責任,我國歷來采用具有最高限額的概括性賠償方式處理國務院發布的《國內航空運輸旅客身體損害賠償暫行規定》規定,“對每位旅客的最高賠償金額為人民幣七萬元”《國內航空運輸承運人賠償責任限額規定》:“對每名旅客的賠償責任限額為人民幣40萬元”(第3條第1項)這種“賠償責任限額”的規定屬于“概括性”的損害賠償規定,具有兩層含義:(1)在這樣的案件中,不對賠償的項目(如財產性質的死亡賠償、精神損害賠償)進行區分;(2)所有賠償金額的總數不得超過這一最高限額在空難案件中,受害人死亡的,其近親屬也就難以提出單獨的精神損害賠償請求。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國家公職人員違規違紀受處分后是否能保留其工作
2021-01-03涉外結婚外國人提交哪些材料
2021-01-22深圳注冊商標如何操作
2021-03-19轉賬支票可不可以掛失止付
2021-01-20未成年能不能構成特別累犯
2021-01-25繼承權喪失的情形有哪些
2021-03-07交通事故應該怎么起訴
2020-12-22工傷社保賠了單位還要怎么賠
2021-01-05商業銀行授信中設置歧視性要求怎么辦
2021-01-23公司同城搬遷離職是否有賠償
2021-02-21反訴是否需要舉證期限
2021-02-13購房定金交多少
2021-01-15非法侵入住宅罪立案標準是什么
2020-12-23建筑工程保險的除外責任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01新車可以異地購買交強險嗎
2021-01-02保險公司中的罰款有哪些
2021-03-14被保險人違反及時報案的保險義務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1-27代理人錯簽保單怎么辦
2021-01-29失業保險基金的構成
2021-02-02私了后報保險算騙保嗎
2021-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