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幾年中,勞動者提出的醫療糾紛也是在漸漸增加,因為一些糾紛導致了當今社會的醫患矛盾也是日益尖銳化,醫療糾紛也是成為了法院審理案件中的難點,那么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等案件是,最焦點的問題就是關于醫療糾紛的鑒定上,下面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審理醫療糾紛司法鑒定的問題點有哪些。
第一、關于法院受理醫療糾紛后,是否必須委托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人民法院受理醫患糾紛案件后,必須委托醫療事故技術
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定。其依據就是鑒定事故的主體是法定的,即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是本地區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唯一合法組織。而且,國務院頒布的醫療事故處理條例也規定了法院要進行醫療事故技術鑒定的,應當委托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進行。也有觀點認為,醫療事故鑒定只適合于醫療衛生行政部門處理醫療糾紛案件,并作為醫療單位和醫務人員承擔行政責任的依據,醫療事故鑒定只是證據的一種,是否采信應由人民法院決定。因此,法院在受理醫療糾紛案件后,也可以不委托做醫療事故鑒定,甚至可以直接做司法鑒定,或者不通過鑒定直接決定案件當事人的勝負。筆者認為,以上觀點均有不足之處,審判實踐當中,患方以人身損害、醫療糾紛、醫療事故損害賠償、醫療合同糾紛等起訴到法院來的,不論案由是什么,法院都應當受理。而法官本身又不是醫生,僅憑自身的能力,很難判斷醫方是否有過錯。因此,實際上鑒定也就成了必經程序,況且只要醫方以是否構成醫療事故來抗辯,要求進行醫療事故鑒定的,法院別無選擇,只能進行鑒定。即使損害后果存在,醫方過錯明顯法院也不能自定醫療事故等級,只能由有關部門,即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委員會來確定,因此,只要醫方以醫療事故進行抗辯的,不論患方以何種理由起訴,均應進行醫療事故鑒定已成為一種趨勢
第二、關于經鑒定不構成醫療事故是否就不予賠償的問題
有觀點認為,既然不構成醫療事故,按照國務院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就不應該賠償,應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還有觀點認為,不夠事故不等于不承擔賠償責任。認為不夠事故就不賠償的觀點,混淆了醫療損害賠償與醫療事故損害賠償糾紛的區別,按照全國民事審判會議精神,人民法院在審理因醫療行為而發生的損害賠償案件時,要正確理解上位法與下位法的關系,要正確理解醫療事故處理條例
第四十九條第二款,關于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責任的規定。對于鑒定機構認為不構成醫療事故,但經審理能夠認定醫療機構確實存在過錯,符合民事侵權構成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等法律關于過錯責任的規定,確定醫療機構應當承擔的民事責任,以保護患方的合法權利。在這里,可以看出最高法院的意思是并非只有當醫療損害構成了醫療事故才能請求民事賠償。筆者認為以上兩種觀點都有道理,但應區別情況分別對待。審判實踐中,有的法院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判決駁回了患方的訴訟請求,有的法院在鑒定不夠醫療事故后,又進行了司法鑒定,來確定醫方是否有過錯,然后根據司法鑒定判決醫方承擔賠償責任。
審判中的難點是如何理解最高院民事審判會議精神,即經審理能夠認定醫療機構確實存在過錯,這里能夠認定,如何去認定。法官不是鑒定人員,也不是醫生,由法官來認定問題很多。比如,醫療鑒定委員會鑒定后,患方不要求重新鑒定的,是否可以判決駁回患方的訴訟請求:還有一種情況,經鑒定,雖不夠醫療事故,患方提出再次鑒定,經再次鑒定,還是不夠醫療事故的,法院是否應當判決駁回原告的訴訟請求;而經過兩次鑒定,患方還不服的,法院是否允許患方再進行司法鑒定:這是困擾法院的一大難題。
如果不鑒定,患方不依不饒,如果鑒定,依據又是什么?理論界認為,已經經過了醫療事故鑒定,結論不屬于醫療事故的,而當事人認為醫療機構存在過錯,申請對過錯進行鑒定的,應當準許,但是在實踐中,很難有法院敢開這個口子,一但作出這個判例,就會石激起千層浪,只要醫學會鑒定不構成醫療事故,患方都要求進行司法鑒定來鑒定因果關系,法官如何處理。對第一次鑒定不夠事故的,患方不再提鑒定的,一般應視為對首次鑒定的認可,對該鑒定原則上應予以采信。但在審判實踐中,患方往往不信任醫療事故鑒定委員會所做的鑒定,認為醫療事故委員會與醫院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而一旦做出司法鑒定,司法鑒定與醫療事故鑒定相矛盾的話,就會使法官陷入困境。
法院在審理醫療糾紛案件時,首先要了解一下該糾紛是否要上升到需要鑒定的層面上,其次還要注意案件中醫院是否有過錯需要鑒定等情況,因為法官對與醫療方面的領域并不是太過于了解,所以鑒定有變得極其重要。
醫療糾紛的舉證責任分配及鑒定問題
醫療糾紛協議書,反悔了該怎么辦
醫療糾紛中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是什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空調車不開空調乘客可以要求退票嗎
2020-11-16對接第三方支付要多久
2020-12-22商標權轉讓應該怎么做
2020-11-26職稱使用假學歷如何處罰
2020-11-15看守所人犯的近親屬病重,可以回家探視嗎
2020-11-23探視權與探望權的區別
2021-03-19精神損害賠償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0-12-05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合同債權債務什么時候一起轉讓
2020-12-25私人地皮有土地使用證可以買賣嗎
2021-03-14保障性住房在沒辦房本前可以抵押嗎
2020-11-13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哪些情況下解聘職工要給補償
2021-03-18勞務外包需要行政許可嗎
2021-03-05保險合同解除的溯及力問題有哪些
2020-12-31車禍撞死人保險賠多少錢
2021-03-01快速理賠對方不去定損怎么辦
2021-03-17保險欺詐的法律后果是怎么樣的呢
2021-01-23投保人在投保時要保護自己的利益應該如何處理
2020-11-30汽車投保人維權存在哪些誤區
202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