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是否享有名譽權,理論界頗有爭議,法律也未明確予以規定。這給司法實踐帶來了不少困惑。在天津市因《今晚報》刊載連載小說《荷花女》引起了關于死者名譽權保護的爭論,進而波及全國法學界,隨著該案的判決,以及類似案例的判決,加之最高法院幾個權威性批復的公布,首次明確死者應享有名譽權。這是我國民事司法上一大突破,是法律進步一大表現。如何準確地理解保護死者名譽權,無論是在實務上還是在學理上,仍然具有進一步探討的必要。
一、死者享有名譽權的理論依據
通常所說的死者名譽是指人們對死者生前的道德品質、生活作風、工作能力等方面的社會評價。人死后其肉體和精神歸于消滅。但死者生前的行為和表現,并未因其死亡而消失。死者生前表現仍然可以作為人們的評價對象,因此死者的名譽應受法律保護。此依據在于名譽具有約束人們的行為作用,如果公民死后,名譽得不到保護,名譽作為一種社會評價,作為一道德標準,就會失去約束作用。同時依法保護死者的名譽也是維護社會公共利益的需要。對死者的社會價值的肯定,往往是通過他人的社會評價所來實現的,這種評價如何與社會利益有著密切聯系。
名譽成為法律事實之后,便產生相應的法律后果,這種法律后果通常由法律關系來調整。當名譽這種法律事實上升為法律規范所確認所保護的一種權利時,就是名譽權。關于死者名譽權的問題,理論界說法不一,但基本上有四種說法。(注1)
1、名譽權說。死者和生者一樣享有名譽權并應當受到法律保護。
2、準名譽權說。死者的名譽應受到保護,但死者不能像生者那樣享有完整的名譽權,不能通過賦予死者名譽權的方式來保護死者的名譽,但是為了保護死者生前的利益,使生者的名譽不受損害,所以由法律明文規定,在名譽方面視同生者享有準名譽權。
3、死者近親屬名譽權說。死者因為與近親屬有直接的人身關系,所以他的名譽好壞,直接影響到其遺屬的名譽,保護死者名譽的實質和作用在于保護死者近親屬的利益,與其說死者的名譽受到民法的保護不如說死者近親屬的名譽權受到法律保護。
4、死者名譽說。認為應該區別名譽與名譽權兩個概念。名譽權作為人身權的組成部分只能由活著的人享有,但作為對人的名譽無論是死者還是生者都應是相同的,法律保護的應是死者的名譽。
上述四種說法,雖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能準確地說明保護死者名譽權的理論依據。
筆者認為,保護死者名譽權的理論依據在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履行合同賠償要求怎么寫
2021-02-17勞動爭議仲裁與勞動監察有哪些區別
2021-03-056萬元的存款公證費多少
2020-11-12試用期內企業能否解約
2021-02-11口頭承諾能判凈身出戶嗎
2021-02-16如何應對專利無效糾紛
2021-03-09夫妻債務償還案
2021-03-16被家暴后自殺定罪嗎
2021-01-11包辦婚姻與買賣婚姻有何異同
2020-12-29配偶被判刑,婚姻關系如何解除
2021-02-21重組家庭繼子女有沒有代位繼承權
2021-03-25不安抗辯時能不能解除合同
2021-03-24臨時使用林地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8毛坯房驗房的十三個步驟
2021-02-02詐騙罪 偽造房產證
2020-12-14涉及房產確權的離婚案件訴訟費用法律有沒有統一的標準
2021-01-16人事外包協議
2020-12-12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財產保險中出現施救費用怎么賠
2020-11-24公眾責任險評估的主要內容
20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