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某等26名職工與某商場簽訂了勞動合同,在勞動合同履行中,該商場以經營虧損為由,于2000年5月辭退王某等26名職工。王某等人遂向當地勞動保障局的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請示糾正該商場的錯誤行為,維護自己的權益。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在接到王某等人的舉報后,經多次深入調查取證,查明該商場不具備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法定條件,又違反了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法定程序,在此前提下,單方解除王某等26名職工的勞動合同,屬違約行為,并責令該商場限期改正。該商場在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規定的期限內撤銷了辭退王某等26名職工的決定,恢復了王某等人的工作,補發王某等人的工資并為其補繳了社會保險費。
這是一起因用人單位違反經濟性減員法律規定,擅自解除勞動合同的案件。《勞動法》第27條規定“用人單位瀕臨破產進行法定整頓期間或者生產狀況發生嚴重困難,確需裁減人員的,應當提前30日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聽取工會或者職工的意見,經向勞動行政部門報告后,可以裁減人員。”根據《勞動法》和《企業經濟性裁減人員規定》的有關規定,用人單位在裁減人員時應當遵循下列原則:1.原因法定原則。即用人單位裁減人員必須出于法律規定的原因。用人單位只有以下兩種情況才可裁減人員:(1)用人單位瀕臨破產,被人民法院宣告進入法定整頓期間;(2)用人單位的生產經營發生嚴重困難,達到當地政府規定的嚴重困難企業標準。2.程序合法原則。這是指用人單位裁減人員時必須經過法律所規定的程序。(1)提前三十日向工會或者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提供有關生產經營狀況的資料;(2)提出裁減人員方案,內容包括:被裁減人員名單,裁減時間及實施步驟,符合法律、法規規定和集體合同約定的被裁減人員經濟補償辦法(3)將裁減人員方案征求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4)向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報告裁減人員方案以及工會或者全體職工的意見,并聽取勞動行政部門的意見;(5)由用人單位正式公布裁減人員方案,與被裁減人員辦理解除勞動合同手續,按照有關規定向被裁減人員本人支付經濟補償金,出具裁減人員證明書。某商場解除王某等26名職工勞動合同時不具備上述法定條件,也未履行法定程序,嚴重違反經濟性裁員有關法律規定,侵害了王某等26名職工的合法權益。勞動保障監察機構依法對某商場做出責令限期改正的決定是完全正確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是誰
2020-11-27新勞動法辭退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7有限責任公司變更登記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25交通事故死亡索賠訴訟要什么時候起訴
2021-01-14匯票提示付款無應答是否是拒付
2021-03-23關于夫妻債務問題裁判的新思路
2021-01-06熊孩子損壞滅火器,監護人是否承擔賠償
2021-03-07什么是家庭冷暴力,遭到冷暴力該如何處理
2020-12-31交通事故糾紛
2021-01-11法院管轄的確定
2021-01-20公司房產抵押貸款程序是什么
2021-03-01新大洲產品責任保險條款
2020-11-22天津航空飛機延誤賠償
2021-02-03保險經紀人需要什么條件資格
2021-02-27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疲勞駕駛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1-01-29四川省的商業車險二次費改啟動了
2020-12-08發生事故后如何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1-25車輛沒買保險被撞了能走保險嗎
2021-01-15天降冰雹致車輛受損,如何理賠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