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婚姻案件有關100個法律問題第四部分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5-05-09 · 768人看過

婚姻案件有關100個法律問題(第四部分)

第三節事實婚姻和同居關系

一、解除同居關系

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起訴到人民法院要求離婚的,應當區別對待:

(一)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前,男女雙方已經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按事實婚姻處理;

(二)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記管理條例》公布實施以后,男女雙方符合結婚實質要件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在案件受理前補辦結婚登記;未補辦結婚登記的,按解除同居關系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一)》第五條。

未按婚姻法第八條規定辦理結婚登記而以夫妻名義共同生活的男女,一方死亡,另一方以配偶身份主張享有繼承權的,按照本解釋第五條的原則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一)》第六條。

二、同居關系析產、子女撫養

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同居關系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當事人請求解除的同居關系,屬于婚姻法第三條、第三十二條、第四十六條規定的“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并依法予以解除。

當事人因同居期間財產分割或者子女撫養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二)》第一條。

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雙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撫養,雙方協商,協商不成時,應根據子女的利益和雙方的具體情況判決,哺乳期內的子女,原則上應由母方撫養,如父方條件好,母方同意,也可由父方撫養,子女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應征求子女本人的意見,一方將未成年的子女送他人收養,須征得另一方的同意。

——最高人民法院《同居生活案件若干意見》第9條

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同居生活期間雙方共同所得的收入和購置的財產,按一般共有財產處理,同居生活前,一方自愿贈送給對方的財物可比照贈與關系處理;一方向另一方索取的財物,可參照最高人民法院(84)法辦字第112號《關于貫徹執行民事政策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8)條規定的精神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同居生活案件若干意見》第10條

解除非示同居關系時,同居期間為共同生產、生活而形成的債權、債務,可按共同債權、債務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同居生活案件若干意見》第11條

解除非法同居關系時,一方在共同生活期間患有嚴重疾病未治愈的,分割財產時,應予適當照顧,或者由另一方給予一次性的經濟幫助。

——最高人民法院《同居生活案件若干意見》第12條

第四節離婚協議

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

當事人因履行上述財產分割協議發生糾紛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二)》第八條。

男女雙方協議離婚后一年內就財產分割問題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人民法院應當受理。

人民法院審理后,未發現訂立財產分割協議時存在欺詐、脅迫等情形的,應當依法駁回當事人的訴訟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二)》第九條。

一、離婚協議附離婚條件財產分割

當事人達成的以登記離婚或者到人民法院協議離婚為條件的財產分割協議,如果雙方協議離婚未成,一方在離婚訴訟中反悔的,人民法院應當認定該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并根據實際情況依法對夫妻共同財產進行分割。

——最高人民法院《婚姻法解釋(三)》第十四條。

二、離婚協議將共有房產贈與子女,未辦理變更登記手續,一方要求撤銷

在民政部門登記離婚時達成的財產分割協議所涉及的贈與條款,與解除婚姻關系密不可分,根據《婚姻法解釋(二)》第8條的規定,“離婚協議中關于財產分割的條款或者當事人因離婚就財產分割達成的協議,對男女雙方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反悔請求變更或者撤銷財產分割協議的,如果不能舉證簽訂協議時有欺詐、脅迫的情形,一般很難得到法院的支持。《合同法》第186條的特色在于撤銷權的任意性,即不需要任何理由,在贈與物的權利轉移之前均可以撤銷。而《婚姻法解釋(二)》第8條則強調了離婚協議中財產分割條款的法律約束力,不可擅自變更或撤銷。以離婚協議中贈與條款的法律約束力對抗任意撤銷權的任意性,根據特別法優于一般法的原則,這類糾紛應當優先適用《婚姻法解釋(二)》的規定。

——吳曉芳:《婚姻法解釋(三)適用中的疑難問題》,載《法律適用》2014年第1期。

三、離婚協議中非財產分割條款

《婚姻法解釋(三)》第14條的起草本意可以類推適用于非財產分割條件條款。從該條文的起草思路可知,之所以規定協議離婚未成,財產分割協議沒有生效,是認為夫妻一方為實現協議離婚目的,才會在財產分割中作出對自己不利的承諾。一旦協議離婚最終未果,夫妻一方當然可以反悔,不承認上述對己不利承諾的效力。成了財產分割協議之外,夫妻一方為促成協議離婚,還可能在離婚協議中作出其他對己不利的承諾。這些承諾在離婚協議中的主要表現就是分財產分割條款。既然這些非財產分割條款都是夫妻一方為實現協議離婚所作的對己不利承諾,那么其與司法解釋所言的財產分割協議在本質上并無不同。因此,本司法解釋條文的起草精神和原則同樣應類推適用于離婚協議中的非財產分割條款。也即,非財產分割條款的效力也取決于協議離婚條件是否成就。

——肖鋒:《離婚協議中非財產分割條款效力認定》,載奚曉明主編、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審判第一庭編:《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2012年第2輯(總第50輯),人民法院出版社2012年版,第117-119頁。

作者:陳家緒呂晉華來源/微信公眾號法客帝國(EmpireLawyers)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法律常識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