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勞動仲裁訴訟時效中斷的認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以下簡稱《調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當事人一方向對方當事人主張權利,或者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者對方當事人同意履行義務而中斷。從中斷時起,仲裁時效期間重新計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當理由,當事人不能在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申請仲裁的,仲裁時效中止。從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時效期間繼續計算。
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勞動者申請仲裁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的限制;但是,勞動關系終止的,應當自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可知,勞動仲裁時效的中斷因當事人主張權利而產生。
二、勞動爭議案件同樣適用《訴訟時效規定》
筆者認為勞動爭議案件受理上的特殊程序性決定了人民法院應受勞動仲裁申請期限制度的約束,應當成為訴訟法上的制度,而不僅是勞動爭議仲裁法上的制度。在《調解仲裁法》頒行前,針對原60天仲裁期限性質的紛爭,《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以下簡稱《勞動解釋》)第三條實際確立了勞動仲裁申請期限是訴訟法上的制度,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超過勞動仲裁申請期限的案件應當受理,受理后查明無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正當理由的,依法駁回其訴訟請求。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3條規定:“當事人超過訴訟時效期間起訴的,人民法院應予受理。受理后查明無中止、中斷、延長事由的,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與《勞動解釋》第3條規定相比,兩者的規定基本是相同的,可見原勞動仲裁申請期限與訴訟時效期間基本相同。在此基礎上,《調解仲裁法》第27條明確規定了勞動仲裁時效制度,規定了中止和中斷制度。至此,勞動仲裁時效與訴訟時效除前者為一年,后者普通時效為二年外,兩者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均為消滅時效,都是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害之日起算,都具有法定性,在特定情況下可以中止、中斷。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整理的資料的全部內容,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勞動仲裁方面的法律知識。如果對上述介紹還有其他疑問,歡迎來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也可以撥打律霸網熱線電話進行咨詢,我們的專業律師會為您提供優質的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權利質押及其規定
2020-12-16醫療糾紛申請再審之前的判決有效嗎
2021-01-17為被繼承人提供主要經濟來源算不算盡了主要贍養義務
2021-01-23操縱股票市場是什么罪
2020-11-18商標復審的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27改裝車違法嗎,改裝后要怎么過年檢
2021-02-25本案婚姻關系是否有效
2020-11-24贍養費能訴前提前支付嗎
2021-02-28贍養費能追溯嗎
2020-12-11撤銷強制執行兩個月了怎么還沒消除
2021-03-19車禍死亡26歲該賠多少錢
2021-02-11私有房向機關等出租或出售的規定
2020-12-28小產權房改名有效嗎
2021-02-25首套住房能沒收嗎
2021-02-22崗位變更需要重簽合同嗎
2020-12-30勞務方簽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2-04勞動糾紛宣判后多久執行
2020-12-29被他人撞骨折可以走自己的意外險嗎
2020-12-27未取得駕照簽訂機動車意外險合同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05未超合理范圍保險應理賠嗎
2021-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