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勞動爭議的受案范圍和處理程序分別是怎樣的
我國勞動爭議的受案范圍和處理程序分別是怎樣的一、爭議處理(一)申請調解勞動爭議的調解是指在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主持下,在雙方當事人自愿的基礎上,通過宣傳法律、法規、規章和政策,勸導當事人化解矛盾,自愿就爭議事項達成協議,使勞動爭議及時得到解決的一種活動。發生勞動爭...
勞動爭議調解法
一、勞動爭議調解的法律效力是怎樣的 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勞動爭議依照《企業勞動爭議條例》有關規定,應當在當事人申請調解之日起三十日內進行。在此期間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者未達成調解協議的,調解委員會應當向當事人宣布調解不成,告知其在規定的期限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
如何完善我國勞動爭議解決機制
(一)加強調解機構的建設 改變用人單位設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構置,設立由鄉鎮勞動站為主導、該行業的專業人員、工會代表、用人單位代表參加的行業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該組織由鄉鎮勞動站主導,能更好的取得勞資雙方的信任,各方代表的參加便于加強溝通,以利于調解組織能盡量發...
勞動爭議仲裁與勞動爭議調解有什么不同
勞動爭議仲裁與勞動爭議調解有什么不同 一、受理案件機構不同 勞動爭議發生以后,如果當時人通過協商不能解決,或者不愿協商解決,可以向調節委員會申請調節。當事人申請調節,應當自知道或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30日內,以口頭或者書面形式向調節委員會提出申請,病填寫...
集體勞動爭議應該怎么解決
一、集體勞動關系 是在個別勞動關系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勞動者通過行使團結權,組成工會來實現自我保護,并進而平衡和協調勞動關系。集體勞動關系的一方是工會組織,另一方為雇主或雇主組織,是團體對團體的關系。雙方主要通過集體談判和集體協議的形式來體現其構成和運行...
勞動爭議糾紛增多有新原因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展和市場經濟的建立、發展,我國的勞動糾紛日益增多,也日趨復雜,勞資矛盾、現行勞動爭議處理體制同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也日益突出。表現在訴訟上便是勞動爭議案件的增多。據統計,山東省兗州市法院2003年全年受理勞動爭議案件為13件,2004年僅1-10...
勞動爭議的特有原則概括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仲裁勞動爭議,除遵守《勞動法》規定的處理勞動爭議的基本原則外,還需遵守如下特有原則: (1)先行調解原則。即仲裁委員會或仲裁庭在裁決前,首先應進行調解,不經調解一般不得裁決。先行調解是仲裁的必經程序,但當事人拒絕調解或調解無效的,應及時裁決。 ...
哪些機構負責處理勞動爭議
(1)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 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調節委員會),是指依法成立的調節勞動爭議的群眾性組織。用人單位可以設立調節委員會,負責調節本單位發生的勞動爭議。 (2)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以下簡稱仲裁委員會),是指依法成立的行使勞動...
解決勞動爭議程序的反思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刻調整和思想觀念的深刻變化,《勞動合同法》和《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規的相繼實施,勞動者的維權意識進一步增強,勞動關系中潛在的矛盾和問題不斷涌現,在程序上如何妥善處理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反思。一、目前勞動爭議解決的途徑《勞動法》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