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电影网一区_jizz内谢中国亚洲jizz_都市激情亚洲综合_特黄特色欧美大片

關于印發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格式和內容技術指導原則的通知

來源: 律霸小編整理 · 2020-12-31 · 2728人看過
國食藥監注[2007]213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監督管理局):   為規范和指導中藥、天然藥物研究工作,保證研發質量,國家局組織制定了《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對主要研究結果的總結及評價》、《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藥學研究資料綜述》、《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藥理毒理研究資料綜述》、《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臨床試驗資料綜述》,現予印發,請參照執行。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二○○七年四月十五日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             ——對主要研究結果的總結及評價                   目 錄   一、概述   二、撰寫格式和內容   (一)中藥、天然藥物新藥申請   1.申請臨床試驗   1.1品種概況   1.2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1.3綜合分析與評價   2.申請生產   2.1品種概況   2.2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2.3綜合分析與評價   (二)已有國家標準的中藥、天然藥物的申請   1.品種概況   2.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3.綜合分析與評價   三、參考文獻   四、著者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             ——對主要研究結果的總結及評價   一、概述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對主要研究結果的總結及評價》(簡稱指導原則),是根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而制訂。   本指導原則針對中藥、天然藥物研發立題目的與依據、主要研究結果的總結、綜合分析與評價等方面,對申報資料格式與內容進行規范并做出一般性的要求。該資料是對藥學、藥理毒理和臨床研究綜述資料的進一步總結和提煉,強調對各項研究結果及其相互聯系的綜合分析與評價。注冊申請人需在“安全、有效、質量可控”這一藥物研究和技術評價共同遵守的原則指導下,對申報品種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以期得出科學、客觀的結論。   不同注冊分類的藥品資料的撰寫可參照本指導原則的一般要求,并結合品種的特點,在具體內容上有所側重或取舍。   本指導原則分為中藥、天然藥物新藥申請和已有國家標準的中成藥和天然藥物制劑的申請兩部分。中藥、天然藥物新藥申請部分又分為申請臨床和申請生產兩部分。   二、撰寫格式和內容   (一)中藥、天然藥物新藥申請   1.申請臨床試驗   1.1.品種概況   簡述基本情況,包括:   藥品名稱和注冊分類。如有附加申請,需進行說明。   處方(組成、劑量)、劑型、輔料組成、制成總量及規格。處方中是否含有毒性藥材及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毒性藥材的主要毒性及日用量是否符合法定用量要求。以新的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制成的制劑,應說明有效部位或有效成分及其臨床擬用劑量確定的依據。原料藥、輔料的質量標準出處。是否有貴細藥材、瀕危藥材,是否對原料來源進行過調研。 處方來源,申報的功能主治(適應癥),用法用量及折合原料藥量〔臨床擬用量,按60kg體重計算的g(mg)/kg或g(mg)原藥材/kg〕、用藥特點,擬定療程。   如為改變給藥途徑、改變劑型的品種,則需簡要說明擬改劑型、給藥途徑的合理性依據,說明原標準出處,比較現標準與原標準的功能主治、日用原料藥量是否一致。   是否有臨床應用史,有無不良反應報道,相關的研究進展情況。   簡述研發背景和研發過程,包括知識產權方面內容。   申報單位、全部試驗單位(分別描述藥學、藥理毒理及臨床試驗單位)。 1.2.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1.2.1 藥學   簡述制法及工藝參數、中試研究結果和質量檢測結果。若為改劑型的品種,說明現工藝和原工藝的異同及參數的變化情況。   簡述質量標準中列入的鑒別和檢查項目、方法和結果。闡述對毒性成分等的控制方法。說明含量測定指標、方法及含量限度。   簡述穩定性考察方法及結果,說明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   1.2.2 藥理毒理   簡述藥效學試驗結果,重點說明支持功能主治(適應癥)的試驗結果。   簡述一般藥理學的試驗結果。   簡述急性毒性試驗的主要結果,重點描述毒性反應,提供半數致死量(LD50)、最大耐受量(MTD)或最大給藥量。   簡述長期毒性試驗的主要結果,包括受試動物,劑量組別,給藥途徑,給藥周期,安全劑量、中毒劑量、毒性作用靶器官以及毒性反應可逆程度等。   簡述致突變、生殖毒性、致癌試驗結果。   簡述過敏性、溶血性、刺激性及依賴性試驗結果。   簡述動物藥代動力學(吸收、分布、代謝與排泄)的特征,提供主要的藥代動力學參數。   1.2.3 臨床   簡述處方來源、應用、篩選或演變過程,說明處方合理性的依據。如按中醫理論組方,應簡述處方中君、臣、佐、使及各自功用,如有相關的臨床應用經驗,還應簡述原臨床適應病癥、用法、用量、療程、療效及特點和安全性情況。   簡述擬選擇適應病癥的病因、病機、治療等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申請注冊藥物的特點和擬臨床定位。   簡述臨床試驗計劃。若有不同期或階段的臨床試驗,需要考慮不同試驗的聯系和區別,可圍繞擬選適應病癥,結合受試藥物的特點,分析試驗設計的合理性。如申請減或免臨床研究,需說明理由。   1.3.綜合分析與評價   根據研究結果,結合立題依據,對質量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研究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完整性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在完整地了解藥品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整體把握申報品種對擬選適應病癥的有效性和臨床應用的安全性。綜合分析藥學、藥理毒理和臨床研究結果之間的相互關聯,權衡臨床研究的風險/受益情況,為是否或如何進行臨床研究提供支持和依據。   1.3.1 質量可控性   根據處方組成、既往的臨床應用經驗和/或處方各組成藥物臨床應用背景以及現代研究進展,結合所擬定的適應病癥,評價劑型選擇、制備工藝及質量標準的合理性,分析工藝研究、質量標準研究與藥品安全、有效的相關性,綜合評價質量可控性。   1.3.2 安全性   根據中醫理論、既往的臨床應用經驗、處方中各組成藥物臨床應用背景、現代研究進展以及擬選適應病癥,結合藥效學、毒理學及藥代動力學等試驗結果,對其安全性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根據藥效學、毒理學及藥代動力學等試驗結果,明確安全劑量、中毒劑量、毒性靶器官及毒性反應可逆程度,分析藥效學有效劑量與毒理學安全劑量的關系,以及與臨床擬用劑量的倍數關系,判斷安全范圍,提示臨床可能的不良反應和應關注的監測指標(包括安全性指標和藥代動力學參數),綜合評價安全性。   處方中含有毒性藥材或毒性成分時,應結合工藝、質量標準研究情況,分析藥學研究與毒理學研究的相關性,綜合評價安全性。   當毒理學研究出現了與處方組成藥物特點不相符合、難以解釋的毒性反應時,應結合藥學研究等情況和文獻資料,分析其毒性產生的可能原因,綜合評價安全性。  1.3.3 有效性   從中醫理論、既往的臨床應用經驗、處方各組成藥物臨床應用背景、現代研究進展,藥效學試驗結果與臨床擬選擇適應病癥的關系等方面,對申報品種的有效性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   根據藥效學試驗結果說明有效劑量和/或起效劑量,為擬定臨床試驗劑量提供參考。如有藥代動力學試驗結果,應結合藥效學試驗結果,為擬定臨床試驗劑量與用藥間隔提供參考。   綜合評估申報品種對擬選適用人群的可能受益情況,評估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風險以及預防措施。經過科學、合理的分析,做出其能否進行臨床試驗的評價。   2.申請生產   2.1.品種概況   簡要介紹申報品種的基本情況,包括:   藥品名稱和注冊分類。如有附加申請,需進行說明。   處方(組成、劑量)、劑型、輔料組成、制成總量及規格。明確處方中是否含有十八反、十九畏及毒性藥材。毒性藥材的主要毒性及日用量是否符合法定用量要求。原藥材、輔料的質量標準出處。   處方來源,功能主治(適應癥)。處方中君、臣、佐、使及各自功用(如非按照中醫理論組方,可略)。用法用量、用藥特點。   適應病癥的病因、病機、治療等研究現狀及存在的主要問題;簡述與國內外已上市同類品種的比較,申請注冊藥物的特點和臨床定位。   如為改變給藥途徑、改變劑型的品種,則需簡要說明所改劑型、給藥途徑的合理性依據,說明原標準出處,比較現標準與原標準的功能主治、日用原料藥量是否一致。   是否有臨床應用史,有無不良反應報道。   臨床批件情況(獲批件號和批準時間,批件中“審批結論”具體內容及完成情況)。   臨床試驗時間、臨床試驗病癥、病例數。   臨床試驗負責單位,臨床試驗參加單位數目。   2.2.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2.2.1 藥學   簡述臨床研究期間補充完善的藥學研究結果。   明確臨床研究前、后制備工藝的一致性。對于改劑型品種,說明現工藝和原工藝的異同。   簡述質量標準內容及擬定的含量限度。說明非法定來源的對照品是否提供了法定部門的標定結果。   簡述穩定性研究方法及結果。擬定的有效期。   2.2.2 藥理毒理   簡述臨床研究期間補充完成的藥理毒理研究結果。 根據藥效學、毒理學和藥代動力學試驗結果,簡述其藥理毒理作用和藥代動力學過程。   簡述安全性試驗得出的對臨床試驗安全性觀察具有參考價值的結論。  2.2.3 臨床   簡述試驗主要目的,隨機、對照、盲法的設計與實施,診斷標準、納入標準和排除標準關鍵內容,觀察指標,療效標準和評價方法;給藥途徑、劑量、給藥次數、療程和有關合并用藥的規定;質量控制、數據管理及統計分析評價。影響療效評價主要因素的組間均衡性分析。   簡述臨床試驗有效性結果。應綜合考慮以下因素:受試人群特征,包括人口統計學特征,疾病分級、其他潛在的重要變異,排除人群,特殊人群,討論受試人群和上市后可能用藥人群的區別;病例入選情況,研究觀察周期,研究終點的選擇是否合理;研究結果的臨床價值/意義。   描述臨床試驗安全性結果。特別注意非預期的不良反應及不能肯定與試驗藥物無關的不良事件及其程度和轉歸。   簡述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若有不同期或階段的臨床試驗,需要考慮不同試驗的聯系和區別,可圍繞適應癥結合受試藥物的特點,分析試驗設計的合理性與試驗結果的可靠性。 2.3.綜合分析與評價   應將研究過程中的思路、方法、體會更多的體現在綜合評價中,以突出申報品種的特點。根據研究結果,結合立題依據,對其的質量可控性、安全性、有效性及研究工作的科學性、規范性和完整性進行綜合分析與評價。在完整地了解藥品研究結果的基礎上,整體把握對所選適應人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綜合分析藥品研發過程中藥學、藥理毒理和臨床研究結果之間的相互關聯。在臨床試驗的合法性、設計的合理性評價的基礎上,對所選適用人群的受益情況及臨床應用后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風險作出綜合評估。   2.3.1 質量可控性   從質量可控的角度出發,分析質量標準的質控指標及限度與原料藥、工藝及穩定性之間的關系,評價質量標準與安全性及有效性的聯系。若毒理或臨床研究中出現明顯的毒性或不良反應,應進一步分析原因,說明相應的解決方法。   2.3.2 安全性   以臨床試驗結果為依據,結合受試人群特征及藥理毒理試驗結果,綜合評價申報品種的安全性,歸納不良反應、注意事項和禁忌、特殊人群以及藥物相互作用。分析可能的高風險人群。分析安全性問題對申報品種臨床廣泛應用的可能影響。   說明非預期的安全性問題并予以分析,同時還應說明是否對臨床試驗中出現的非預期不良反應進行了進一步的非臨床安全性研究。   當臨床研究出現不良反應或者出現無法確定與申報品種因果關系的不良事件時,要回溯藥理毒理試驗結果,并結合中醫理論、既往的臨床應用經驗、處方組成藥物臨床應用背景、現代研究進展,對其安全性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為臨床安全用藥提供參考。   2.3.3 有效性   以臨床試驗結果為依據,針對臨床試驗所選受試人群的特點,分析申報品種的療效及特點。明確功能主治(適應癥)。   評價整個試驗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綜合評估對所選適用人群的受益情況,評估廣泛臨床應用后可能存在的問題或風險以及預防措施。   (二)已有國家標準的中藥、天然藥物的申請   1.品種概況   簡要介紹申報品種的基本情況,包括:   藥品名稱、國家標準的出處,申報品種的處方(組成、劑量)、劑型、輔料、制成總量及規格。處方中是否含有毒性藥材及十八反、十九畏配伍禁忌。毒性藥材的主要毒性及日用量是否符合法定用量要求。說明處方、日用原料藥量與已有國家標準藥品的一致性。是否附加申請非處方藥。   申報單位。   2.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2.1.藥學   說明生產工藝與原工藝的一致性。簡述中試研究結果和質量檢測結果。   說明原料、輔料法定標準出處。   簡述質量標準中列入的鑒別和檢查項目、方法和結果,說明含量測定指標、方法及含量限度。對新增或修訂的內容應予說明。   簡述穩定性考察方法及結果,說明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貯藏條件及擬定的有效期。   2.2.藥理毒理   根據需要提供相關研究結果。   2.3.臨床   質量標準及說明書中處方、功能主治、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禁忌、注意事項是否與已有國家標準藥品一致,如有修改之處,需說明理由。簡述原藥品不良反應報道。【成份】或【主要成份】中藥味是否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公布的順序排列。如附加申請非處方藥,提供的說明書是否按照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批準的非處方藥說明書格式和內容修訂。   如需要進行臨床研究,參考新藥的格式和要求。   3.綜合分析與評價   圍繞藥學、藥理毒理以及臨床等方面研究結果與已有國家標準藥品進行比較、分析,評價與已有國家標準藥品日用原料藥量、工藝等方面的一致性,如有修改,應說明理由。同時,說明質量標準的完善情況。   三、參考文獻   1.ICHharmonisedtripartiteguideline.OrganizationoftheCommonTechnicalDocumentfortheregistrationofpharmaceuticalsforhumanuseM4.   四、著者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課題研究組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                ——藥學研究資料綜述                   目 錄   一、概述   二、撰寫格式和內容 (一)中藥、天然藥物新藥申請   1.申請臨床試驗   1.1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1.2分析與評價   2.申請生產   2.1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2.2分析與評價   (二)已有國家標準的中藥、天然藥物的申請   1.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2.分析與評價   三、參考文獻   四、著者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                ——藥學研究資料綜述   一、概述   中藥、天然藥物藥學研究資料綜述撰寫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簡稱指導原則),是根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而制訂。   本指導原則的制訂旨在指導申請人規范對藥學研究綜述資料的撰寫,引導申請人對藥學研究結果及藥學與藥理毒理、臨床等相關研究之間的相互聯系進行分析與評價,關注藥品研究的科學性和系統性,從而提高藥品研究開發的水平。   藥學研究內容包括原料藥〔包括藥材(含飲片)、提取物(含有效部位、有效成分)、化學藥等〕的鑒定與前處理、劑型選擇、制備工藝研究、中試研究、質量研究及質量標準的制訂、穩定性研究(包括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或容器的選擇)等。藥學研究資料綜述則是申請人對所進行的藥學研究結果的總結、分析與評價。   本指導原則主要內容包括:新藥申請和已有國家標準的中藥、天然藥物的申請;新藥申請又包括申請臨床研究和申請生產。   二、撰寫格式和內容   (一)中藥、天然藥物新藥申請   1.申請臨床試驗   1.1.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1.1.1 劑型選擇及規格的確定依據   根據試驗研究結果和/或文獻,簡述劑型選擇及規格確定的依據。   1.1.2 制備工藝的研究   簡述制劑處方和制法。若為改變劑型品種,還需簡述現工藝和原工藝的異同及有關參數的變化情況。   簡述制備工藝參數及確定依據,如:提取、分離、純化、濃縮、干燥、成型工藝的試驗方法、考察指標、輔料種類和用量等。   簡述中試研究結果和質量檢測結果,包括批次、投料量、輔料量、中間體得量(率)、成品量(率)。說明成品中含量測定成分的實際轉移率。 評價工藝的合理性,分析工藝的可行性。 1.1.3 質量研究及質量標準   原料藥、輔料的質量標準:   說明原料藥、輔料法定標準出處。簡述原料藥新建立的質量控制方法及含量限度。無法定標準的原料藥或輔料,說明是否按照相關技術要求進行了研究及申報,簡述結果。 說明是否建立了中間體的相關質量控制方法,簡述檢測結果。   成品質量標準:   鑒別:簡述質量標準中列入的鑒別項目、方法及結果,包括所采用的鑒別方法、鑒別藥味、對照藥材和/或對照品、陰性對照結果、方法是否具有專屬性。對未列入質量標準的藥味說明不列入質量標準(草案)正文的原因。說明對照品和/或對照藥材的來源。   檢查:說明檢查項目、檢查依據、檢查方法及結果。并簡述與安全性有關的指標是否建立了質量控制方法和限度,如:重金屬及有害元素、有機溶劑殘留量、農藥殘留量、黃曲霉毒素、大孔樹脂殘留物等。   浸出物測定:說明是否建立了浸出物測定方法,簡述檢測結果。   含量測定:說明含測指標的確定依據、方法學研究結果、樣品測定的批次、含量限度制定的依據、對照品的來源及純度等。   說明非法定來源的對照品是否按照相關技術要求進行了研究,簡述研究結果。   簡述樣品的自檢結果。   評價所制訂質量標準的合理性和可控性。   1.1.4 穩定性研究   簡述穩定性考察結果,包括考察樣品的批次、時間、方法、考察指標與結果、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等。需要進行影響因素考察的,還需簡述影響因素的考察結果。評價樣品的穩定性。   1.2.分析與評價 對劑型選擇、工藝研究、質量控制研究、穩定性考察的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各項研究結果之間的聯系。結合臨床應用背景、藥理毒理研究結果及相關文獻等,分析藥學研究結果與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間的相關性。評價工藝合理性、質量可控性,初步判斷穩定性。   2.申請生產   2.1.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2.1.1 臨床批件情況 簡述臨床批件內容,包括:批件號、批準時間、要求完成的內容等。簡述針對批件要求所進行的研究結果。  2.1.2 生產工藝   明確臨床研究前、后制備工藝的一致性。   若確需改變,說明改變的時間、內容及合理性,是否按照有關法規進行了申報。 簡述中試樣品的批次、規模、質量檢查結果等,說明工藝是否穩定、合理、可行。   2.1.3 質量研究及質量標準   簡述質量標準較臨床前是否有完善和/或提高,并說明其內容及依據。   簡述質量標準的主要內容。說明含量測定的批次、擬定的含量限度及確定依據。說明對照品的來源及純度等。   說明非法定來源的對照品是否提供了法定部門的標定結果。   2.1.4 穩定性研究   簡述穩定性研究結果,包括考察樣品的批次、時間、方法、考察指標與結果、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等。評價樣品的穩定性,擬定有效期及貯藏條件。   2.1.5 說明書、包裝、標簽   明確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說明是否提供了其注冊證和質量標準。簡述說明書、包裝、標簽中【成分】、【性狀】、【規格】、【貯藏】、【包裝】、【有效期】等內容。   2.2.分析與評價   對制備工藝、質量控制、穩定性研究的結果進行總結,分析各項研究結果之間的聯系。結合臨床研究結果等,分析藥學研究結果與藥品的安全性、有效性之間的相關性。評價工藝可行性、質量可控性和藥品穩定性。 (二)已有國家標準的中藥、天然藥物的申請   1.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1.1 生產工藝   簡述生產工藝與原工藝的一致性。說明其工藝參數及確定依據。   簡述中試生產樣品的批次、規模、中間體得量(率)、成品量(率)等。   1.2.質量研究及質量標準   參照新藥申請要求。   簡述質量標準的主要內容,說明質量標準較原標準是否有完善和/或提高,對新增或修訂的內容予以說明。   1.3.穩定性研究   簡述穩定性研究結果,包括考察樣品的批次、時間、方法、考察指標與結果、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等。評價藥品的穩定性,擬定有效期及貯藏條件。   1.4.說明書、包裝、標簽   明確直接接觸藥品的包裝材料和容器,說明是否提供了其注冊證和質量標準。簡述說明書、包裝、標簽中【成分】、【性狀】、【規格】、【貯藏】、【包裝】、【有效期】等內容。   2.分析與評價 與已有國家標準藥品比較,說明日用原料藥量、工藝的一致性,說明質量標準的完善情況。評價質量可控性和藥品穩定性。   三、參考文獻   1.藥品審評中心.2004年度藥物研究技術指導原則起草和修訂工作方案   2.中藥新藥研究的技術要求.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1999年   四、著者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藥學研究資料綜述》課題研究組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               ——藥理毒理研究資料綜述                   目 錄   一、概述   二、撰寫格式和內容   (一)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1.研發背景   2.主要藥效學試驗   3.一般藥理學試驗   4.急性毒性試驗   5.長期毒性試驗   6.過敏性、溶血性、局部刺激性和依賴性試驗  7.致突變試驗   8.生殖毒性試驗   9.致癌試驗   10.動物藥代動力學試驗   (二)分析與評價   1.有效性分析及評價   2.安全性分析及評價   3.藥代動力學特征分析及評價   4.藥理毒理綜合分析及評價   5.藥理毒理與其它專業間的相關性分析   三、參考文獻   四、著者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               ——藥理毒理研究資料綜述   一、概述   《中藥、天然藥物綜述資料撰寫的格式和內容的技術指導原則—藥理毒理研究資料綜述》(簡稱指導原則),是根據《藥品注冊管理辦法》等相關要求,結合我國中藥、天然藥物研發的實際情況而制訂。   本指導原則旨在規范中藥、天然藥物藥理毒理綜述資料的格式和內容,引導和提高藥品注冊申請人對新藥研發過程及結果的綜合分析能力和自我評價意識。   本指導原則根據中藥、天然藥物注冊分類不同類別及藥理毒理申報資料的要求,對申報臨床的藥理毒理綜述資料統一進行規范。撰寫時可按《藥品注冊管理辦法》附件一中申報項目的不同要求撰寫相應的內容。   本指導原則主要內容包括主要研究結果的綜述以及分析與評價兩大部分。   二、撰寫格式和內容   (一)主要研究結果總結   對主要研究結果的總結建議按以下內容進行全面、簡要的描述,建議對藥效學和毒理學研究結果以列表的形式進行歸納總結,不宜對試驗結果進行簡單羅列,不必列出具體試驗數據等。 1.研發背景   簡要說明文獻情況。如果有臨床應用史,需描述有無不良反應報道及相關的研究進展情況。   簡要說明前期是否進行過基礎研究或篩選研究(主要指藥效學篩選研究,如配伍或配比篩選等)。若有相關研究,簡述主要研究結果。   簡要說明是否有相關研究成果(獎項、論文、專利等)。   2.主要藥效學試驗   2.1.試驗方法和結果總結   簡要說明所選擇的實驗模型及其用于評價受試物功能主治的依據,重點描述主要藥效學試驗結果。可按照先主要、后次要,先體內、后體外的順序描述,主要包括:動物、劑量組別(給藥途徑、劑量、頻次、時間,與臨床擬用量的倍數關系等)、對照組設立及主要試驗結果等。建議將試驗結果以列表方式表示(參見表1),也可自行設計表格。               表1 主要藥效學試驗總結 ──────────────────────────────────────────── 試驗項目 模型/方法 途徑    給藥情況    起效劑量 與臨床擬    主要試驗結果              劑量/濃度 頻次/時間      用量的關系 (有明確作用的結果) ────────────────────────────────────────────   1   2   3 ...... ────────────────────────────────────────────   2.2 作用機制的研究   若對受試物進行了有關作用機制的研究,簡述其主要研究結果。   若有相應的國內、外文獻報道,簡要描述主要文獻結果。   3.一般藥理學試驗   簡要描述動物、劑量組別(給藥途徑、劑量、頻次、時間,相當于藥效學劑量或臨床擬用量的關系)及主要試驗結果等。建議將試驗結果以列表方式表示(參見表2),也可自行設計表格。                  表2 一般藥理學試驗總結 ──────────────────────────────────────────── 試驗項目 動物    給藥情況     與藥效學起效劑量/       主要試驗結果      選擇 途徑 劑量 頻次/時間  臨床擬用量的關系 ──────────────────────────────────────────── 精神神經系統:  一般行為 自主活動  機能協調  催眠協同   其它 ──────────────────────────────────────────── 心血管系統  呼吸系統   其它 ────────────────────────────────────────────   4.急性毒性試驗   簡要描述不同種屬動物及不同給藥途徑的急性毒性試驗,包括動物、給藥途徑和給藥劑量(與臨床擬用劑量的倍數關系)。對試驗結果的描述應包括:毒性反應(毒性反應類型及程度,出現時間、持續時間及恢復時間,出現毒性的最低劑量及劑量-毒性關系);死亡情況(瀕死動物癥狀,死亡時間,解剖及病理檢查);觀察期結束時的肉眼或病理(肉眼觀察有變化時)檢查情況;半數致死量(LD50)或最大耐受量(MTD)等。盡量描述性別差異及毒性靶器官,并分析可能的致死原因。   5.長期毒性試驗   簡要描述不同種屬動物(如嚙齒類及非嚙齒類)的長期毒性試驗,包括動物種屬、給藥途徑、劑量組別(與藥效學劑量及臨床擬用量的倍數關系)、給藥周期及恢復期長短、主要觀察指標及主要試驗結果,如一般表現,體重,進食量,心電圖,血液學,尿常規,血生化,骨髓象,臟器重量或系數,組織病理學檢查;動物死亡情況,包括瀕死癥狀、死亡動物檢測結果;及其他檢查結果等。 明確無毒劑量、中毒劑量及毒性靶器官,劑量-毒性及時間-毒性關系。 如果進行了毒代動力學研究,則應描述相應的試驗方法和結果。   6.過敏性、溶血性、局部刺激性和依賴性試驗   6.1.過敏性試驗(全身主動/被動皮膚過敏試驗) 簡要描述試驗方法,包括動物、劑量組別及對照組(包括陰性及陽性對照)、致敏方式(途徑、劑量/濃度、頻次、抗血清制備等)、激發方式(途徑、劑量/濃度)。簡要描述試驗結果,包括全身過敏反應的發生率和嚴重程度、持續及恢復時間、死亡率等,以及被動皮膚過敏反應的抗體稀釋度等。 6.2.溶血性試驗   簡要描述體外和/或體內試驗方法、受試物(是否為臨床擬用制劑,批次)、對照組的設立、試驗結果(如溶血發生的時間及試管號)。   6.3.局部刺激性試驗   6.3.1 血管及肌肉刺激性試驗   簡要描述試驗動物、劑量組別、給藥方式(途徑、濃度、速度、頻次)、觀察時間及試驗結果(如給藥局部的肉眼觀察、評分情況及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等)。   6.3.2 皮膚刺激性試驗   簡要描述完整及破損皮膚的制備方法、劑量組別及對照組別、給藥方式(部位、面積、固定方法、劑量或濃度、給藥頻次)及試驗結果(肉眼觀察、評分、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是否有全身毒性表現,毒性發生時間及消退時間等)。   6.4.依賴性試驗   簡要描述身體依賴性試驗方法及試驗結果,包括自然戒斷試驗、替代試驗、催促試驗、誘導試驗等。 簡要描述精神依賴性試驗方法及試驗結果,包括自身給藥試驗等。   7.致突變試驗   7.1.微生物回復突變試驗   簡要描述菌株、劑量組別(包括空白對照、溶媒對照、陽性對照、加S9或不加S9及受試物組)、試驗方法及試驗結果等。   7.2.染色體畸變試驗   簡要描述細胞、劑量組別(包括空白對照、溶媒對照、陽性對照、加S9或不加S9及受試物組)、試驗方法及試驗結果等。   7.3.微核試驗   簡要描述動物、劑量組別(包括空白對照、溶媒對照、陽性對照)、給藥途徑、試驗方法(如骨髓采樣等)及試驗結果等。   8.生殖毒性試驗   8.1.一般生殖毒性試驗   簡要描述動物、劑量組別(與藥效學劑量及臨床擬用量的倍數關系)、給藥途徑、給藥時間(如雌雄交配前連續給藥時間及交配后繼續給藥時間)、觀察指標及試驗結果等。   8.2.致畸敏感期毒性試驗   簡要描述動物、劑量組別(與藥效學劑量及臨床擬用量的倍數關系)、給藥途徑及時期、觀察指標及試驗結果等。   8.3.圍產期毒性試驗   簡要描述動物、劑量組別(與藥效學劑量及臨床擬用量的倍數關系)、給藥途徑及時期、觀察指標及試驗結果等。   9.致癌試驗   9.1.短期致癌試驗   簡要描述不同的試驗項目(如哺乳動物培養細胞惡性轉化試驗、小鼠肺腫瘤誘發短期試驗)的細胞或動物、劑量組別、對照組(包括空白對照、溶媒對照、陽性對照)、給藥方式(與細胞接觸時間及培養時間,給藥途徑及時間)及試驗結果等。  9.2.長期致癌試驗   簡要描述動物、劑量組別、對照組(包括溶媒或賦形劑對照,空白對照)、給藥途徑、給藥時間及試驗結果等。   對上述毒理學研究結果,建議將試驗結果以列表形式表示(參見表3),也可自行設計表格。                   表3 毒理學研究總結 ──────────────────────────────────────────── 試驗項目 動物    給藥情況     與藥效學起效劑量/       主要研究結果      選擇 劑量 途徑 頻次/時間  臨床擬用量的關系 ────────────────────────────────────────────  急性毒性試驗  長期毒性試驗 特殊安全性試驗   刺激性   血管刺激性   肌肉刺激性   皮膚刺激性   .......    溶血性    過敏性   全身主動   皮膚被動  依賴性試驗 ────────────────────────────────────────────   致突變試驗    回復突變   染色體畸變    微核試驗    致畸試驗   一般生殖毒   致畸敏感期    圍產期    致癌試驗    短期致癌    長期致癌 ──────────────────────────────────────────── 注:根據所進行的試驗項目對表中內容進行填寫,未進行的試驗不必列出。 10.動物藥代動力學試驗   簡要描述在不同種屬動物(如嚙齒類及非嚙齒類)所進行的藥代動力學試驗,包括動物、劑量組別、給藥途徑、動物受試狀態(麻醉或清醒)、生物樣本測定方法、方法學確證(特異性、靈敏度、精密度、準確度、穩定性等,標準曲線,方法學質控情況等)。簡要描述受試物和/或活性代謝物的藥代動力學主要結果:吸收(生物利用度)、分布(血漿蛋白結合率、主要分布的組織或臟器)、代謝(主要代謝產物,原形藥排泄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登錄×

驗證手機號

我們會嚴格保護您的隱私,請放心輸入

為保證隱私安全,請輸入手機號碼驗證身份。驗證后咨詢會派發給律師。

評論區
登錄 后參于評論
相關文章

專業律師 快速響應

累計服務用戶745W+

發布咨詢

多位律師解答

及時追問律師

馬上發布咨詢
劉博

劉博

執業證號:

13101201810029251

上海公鼎律師事務所

簡介:

微信掃一掃

向TA咨詢

劉博

律霸用戶端下載

及時查看律師回復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201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決議

2013-03-17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

2007-12-2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和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關于三國國界交界點的協定》的決定

2000-04-29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長期建設國債和今年財政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

2000-08-25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世界衛生組織《煙草控制框架公約》的決定

2005-08-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2005-10-27

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

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12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法

1993-07-02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6-08-29

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

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

2001-10-27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04-28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的決定

2004-08-28

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2014修訂)

2014-04-29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

不動產登記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

工程咨詢行業管理辦法

2017-11-06

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

國務院關于修改《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的決定

2013-12-1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7-11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6-23

全國新增1000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2009-2020年)

2009-11-04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國慶節期間有關工作的意見

2009-09-28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9-07-20

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暫行條例

2008-11-10

國務院關于修改《外商投資電信企業管理規定》的決定

2008-09-10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環境保護部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08-07-10
法律法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