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
泰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泰州市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辦法(試行)實施細則
泰政辦發 [2009]70號
各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泰州市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試行)實施細則》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希認真貫徹執行。
二〇〇九年五月十三日
泰州市城鄉居民社會基本
養老保險辦法(試行)實施細則
第一條 根據泰州市政府《泰州市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辦法(試行)》(泰政發[2008]192號)(以下簡稱《辦法》),以及國家和省有關規定,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辦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的城鄉居民不得重復參加政府主辦的社會基本養老保險,是指城鄉居民不得同時參加機關事業養老保險、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只能參加其中一個險種。
第三條 《辦法》第九條按規定由統籌地區財政安排的1%經費,由統籌地區經辦機構主要用于開展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考核獎勵、彌補工作經費不足等支出。
第四條 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人員, 原則上應在本人戶籍所在地辦理參保手續。應填寫《泰州市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參保申請表》,經村(社區)、鄉(鎮、街道)或經辦機構審核后,辦理參保手續。參保手續原則上由各鄉(鎮、街道)
勞動保障事務所辦理(不含低保家庭人員參保)。
第五條 參保人員須妥善保管《泰州市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繳費證》(以下簡稱《繳費證》)《繳費證》。《繳費證》不得涂改、轉借、偽造,一旦遺失,參保人應及時到經辦機構申請補辦。補證應按規定繳納工本費。經辦機構要在系統軟件中做好補證記錄,并在補發證件上標明補證標識。
第六條 《辦法》第十一條規定的“按年繳納”,是指每年的保險費應在當年的1月1日到12月31日之間一次性足額繳費。每年的繳費金額不得低于當年確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低繳費標準,也不得高于當年規定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最高繳費標準。
第七條 《辦法》第十二條、第二十五條中規定的上年省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是指當年1月1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執行的省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如2009年1月1日執行的省在崗職工社會平均工資為27374元/年。
第八條 《辦法》第十四條規定的對低保家庭中參保人員給予的參保補貼標準,是指補貼標準的基數為當地當年確定的最低繳費標準。
低保家庭中參保人員應在每年11月底前憑當年民政部門核發的“低保證”和相關低保證明手續,到村(社區)申領《泰州市城鄉居民低保家庭人員享受養老保險參保補貼申請表》,辦理當年參保、繳費和補貼手續。2010年12月31日前首次參保時因年齡原因需向前補繳的,須提供補繳年份的低保證明手續,沒有低保證明手續的年份不享受低保參保補貼。經辦機構應在《繳費證》和“低保證”上予以注明。
第九條 《辦法》第十五條規定的質押免息
借款是指參保人員,因家庭成員患大病或遭受重大災害等變故的,經本人提出書面申請和提供相關證明后,戶籍所在地村(社區)和鄉(鎮、街道)審核、市(區)經辦機構批準,可以持參保人本人的《繳費證》、身份證等手續辦理質押免息借款。
借款金額不超過本人累計本金。借款期限最長為二年,最多可以借二次。距享受養老待遇年齡(即男60周歲、女55周歲)不足二年的人員,不得借款。經辦機構應在借款人本人《繳費證》上做好借款、還款記錄。借款期間原個人帳戶繼續計息。
借款人必須與市(區)經辦機構簽訂還款協議,還款的最后期限不超過期滿前最后一個工作日,借款必須一次性還清。
借款未按時一次性還清的,經辦機構可按照還款協議,作為自動退保處理,一次性結清個人帳戶(個人帳戶不包括借款期內借款部分的計息),并注銷養老保險關系。
參保人在注銷養老保險關系后要求繼續參保的,按新參保辦理。
第十條 《辦法》第十六條、十七條規定的補助、獎勵,均納入個人賬戶。
第十一條 經辦機構每年1月應當對參保人員上年度個人帳戶儲存額進行結息。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為個人帳戶的一個結息年度。計息方法實行分段計息,復利計息。
參保繳費計算從實際繳費的次月1日起計息,到達養老年齡領取待遇的,計息到首次領取待遇的上月底。
第十二條 個人帳戶儲存額按照不低于人民銀行公布的城鄉居民1年期銀行定期存款利率的利率計息,個人帳戶儲存額計息利率按省有關部門發布的標準執行。
第十三條 低保家庭中參保人員參保后退保的,只退還個人繳費部分的本息(不含政府參保補貼)。
參保人員在未享受待遇前因各種原因退保或被注銷養老保險關系的,只退還個人繳費部分的本息。
參保人員在未享受待遇前因各種原因退保(含低保家庭中參保人員參保后退保)或被注銷養老保險關系的,其個人帳戶中個人繳費部分的利率根據歷年1月1日人民銀行同期城鄉居民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確定。
參保人員在享受待遇后,個人帳戶不再計息。
參保人員在享受待遇后,一般不得退保(出國定居或死亡除外)。
第十四條 受刑事處分(不含
緩刑)的人員,在處分期間不得繳納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費,處分期間的個人帳戶由經辦機構予以封存保留,封存保留期間不間斷計息。處分期滿后可繼續參保繳費。
第十五條 《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參保人員(含低保家庭中參保人員)在本行政區域內跨統籌地區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且仍參加轉入地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儲存額全部轉移。參加轉入地其他社會養老保險的,轉個人賬戶儲存額中剔除財政補貼及其利息后的余額。
第十六條 《辦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在本行政區域內跨統籌地區轉移養老保險關系(不含行政區劃調整人員),參加轉入地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實際繳費10年以上的,方可在轉入地享受養老待遇 。在轉入地實際繳費滿10年后,超過享受養老待遇年齡的,按實際年齡所對應的計發月數計發待遇。
第十七條 《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享受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參保人員,從核準、辦理領取養老待遇手續的次月起,按月發給養老金,是指參保人員符合《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的條件,在到達養老待遇領取年齡的當月,由經辦機構及時核準并辦理領取養老待遇手續,次月起按月發給養老金。
第十八條 《辦法》第二十六條規定的主體資格消失,是指參保人員在領取養老待遇后死亡或經法院宣告失蹤死亡。
參保人員在享受養老待遇后受刑事處分(不含緩刑)的人員,在處分期間停發其養老待遇,養老待遇也不調整。處分期滿后次月起繼續享受原待遇并參加調整。
第十九條 《辦法》第二十七條規定在2010年12月31日前首次參保的(包括老農保轉換參加本辦法),可以一次性補繳不足的繳費年限,是指到達享受養老待遇年齡時繳費年限不足15年的差額繳費年限。
2011年1月1日后初次參保并需延長繳費的人員,享受養老待遇時超過70周歲的,按70周歲的計發月數計發待遇。
第二十條 《辦法》第二十八條規定的參保人員在繳費期間死亡的,個人繳納的養老保險費及其利息,是指個人帳戶中個人繳費的累計儲存額。
參保人員在領取養老待遇期間死亡或出國定居的,應終止養老保險關系,個人帳戶有余額的應一次性結清個人帳戶余額。個人帳戶余額是指個人帳戶全部儲存額剔除已發放的養老金(不含基礎養老金以及調增的養老金)的余額。
第二十一條 《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一款規定的享受高齡補貼的條件是指本辦法實施后(不含因行政區劃調整)的人員。
《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三款規定的家庭子女,是指男不滿60周歲、女不滿55周歲的兒子、兒媳、女兒(不含已經出嫁)、入贅女婿。
《辦法》第二十九條第一項第四款規定的“各種社會保障待遇和企事業單位發放的生活待遇”,是指享受機關、事業、企業養老待遇(含遺屬生活補助)、農村養老保險待遇、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待遇,以及各級財政出資的定期養老、生活補助(不含計劃生育補助、獎勵)。
第二十二條 符合享受高齡補貼條件的城鄉居民應向本人戶籍所在地的村(社區)申報。經村(社區)組織公示10日以上無異議后,報鄉(鎮、街道)、各市(區)經辦機構審核后發放。
第二十三條 《辦法》第三十條規定“參加資格認證的人員”,是指享受城鄉居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員,本人每年應接受經辦機構的資格認證。凡不按規定參加資格認證的人員,從規定認證的次月起停止發放其養老待遇。待資格認證合格后再恢復其待遇,并補發停發期間的待遇。
享受城鄉居民高齡補貼的人員,本人每年應接受經辦機構的資格認證,其家庭子女也應接受符合參加社會保險情況的核查。凡當期不按規定參加資格認證或家庭子女不按規定參保繳費的,從規定認證的次月起停止發放其高齡補貼。待資格認證合格后再恢復其待遇,停發期間的待遇不補發。
第二十四條 本細則實施后,原《《泰州市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實施細則(泰政辦發[2007]48號)與本實施細則內容不一致的以本細則為準。
第二十五條 各市(區)對2008年12月31日前已經按《泰州市農村社會基本養老保險試行辦法》(泰政發[2006]186號)參保的人員,在按本實施細則核發其養老待遇時,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執行。已領取養老待遇的人員,各市(區)自行確定過渡辦法;未領取養老待遇的人員,到齡辦理養老待遇領取手續時,按照不重復享受政府參保補貼和基礎養老金的原則計發養老待遇。
第二十六條 本實施細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