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號:贛財農[2007]128號
附件下載:《
江西省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暫行辦法》
江西省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積極支持解決“三農”問題,調動廣大養豬戶的積極性,保護能繁母豬的生產能力,進一步穩定生豬市場供應,建立有利于生豬產業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障人民生活,國家財政安排專項資金,支持建立能繁母豬保險制度。為做好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的各項工作,提高財政補貼資金的使用效益,根據財政部《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管理暫行辦法》(財金[2007]66號),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是指,各級財政對有關農業保險經營機構(以下簡稱經辦機構)開展的能繁母豬保險業務,按照保費的一定比例,為投保的養豬戶提供直接補貼。
第三條 能繁母豬保險保費補貼應遵循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廣泛參與、協同推進的原則。
政府引導是指各級財政部門通過保費補貼等調控手段,積極宣傳、推動和落實能繁母豬保險業務的開展,保護養豬戶的積極性,促進生豬生產。
市場運作是指能繁母豬保險業務以經辦機構市場化經營為依托,在充分調動經辦機構積極性的同時,重視經營風險并制定防范和化解風險的辦法和措施。
廣泛參與是指財政部門、農業部門、經辦機構、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有關各方要共同努力,促使符合條件的養豬戶積極投保,將符合條件的能繁母豬全部納入保險范圍。
協同推進是指保費補貼政策要同其他支農惠農政策和農業信貸政策有機結合、協同推進,以發揮財政政策的綜合效應,切實取得成效。
第二章 補貼范圍
第四條 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能繁母豬保險業務,其保險責任為重大病害、自然災害和
意外事故所引致的能繁母豬直接死亡。
重大病害包括: 敗血癥、豬瘟、豬傳染性胸膜肺炎、豬丹毒、藍耳病、流行性腹瀉、豬鏈球菌、口蹄疫及其免疫副反應。
自然災害包括: 包括臺風、龍卷風、暴雨、雷擊、地震、洪水(政府行蓄洪除外)、冰雹。
意外事故包括: 泥石流、山體滑坡,火災、爆炸、建筑物倒塌、空中運行物體墜落及難產。
因人為管理不善、故意或過失行為,以及違反防疫規定或發病后不及時治療所造成的能繁母豬死亡,不享受財政部門提供的保費補貼。
第五條 財政門提供保費補貼的能繁母豬保險業務,其保險金額按照能繁母豬生理價值(包括購買價格和飼養成本)的一定比例確定,并且不超過能繁母豬的市場價格。經辦機構應以此為基礎,測算保險費率。
第六條 投保養豬戶要具備以下條件:
1、能繁母豬存欄量為30頭以上;未達到此規模的,要通過專業合作組織或以村、鄉為單位,以統保方式參加保險。
2、飼養圈舍衛生、能夠保證飼養質量。
第七條 能繁母豬保險業務的保費由財政部門和養豬戶共同承擔,其中:
1、對省直養殖場,中央財政補助50%、省財政負擔30%、養殖場負擔20%。
2、對設區市直養殖場,中央財政補助50%、省財政負擔20%、設區市財政負擔10%、養殖場負擔20%。
3、對縣及縣以下養殖戶,中央財政補助50%、省財政負擔20%、縣(市、區)財政負擔10%、養殖戶負擔20%。
市(縣區)財政部門可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適當提高保費補貼比例,也可動員龍頭企業為養豬戶承擔部分保費。投保養豬戶根據應該承擔的比例直接繳納保費。
第三章 資金預算編制管理
第八條 各級財政應將本級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列入本級年度財政預算。
第九條 各級財政部門應設立專門科目管理保費補貼資金。保費補貼資金實行專項管理、分賬核算。
第十條 省級財政部門根據各地能繁母豬的投保數量、保險費率、保險金額和保費補貼比例,測算各級財政各自應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編制保費補貼年度計劃,并按編制的年度計劃將市(縣、區)財政應承擔的保費補貼資金結算到省級。
第十一條 市(縣、區)財政部門應隨時掌握保費補貼資金的實際使用情況。年度執行中,如因投保數量超過預計數而出現保費補貼資金不足時,由省級財政部門安排資金代墊補足,并在年終和有關市(縣)結算。
第十二條 各級財政部門安排的保費補貼資金,應專款專用,當年如有結余,抵減下年度預算。
第四章 資金預算執行
第十三條 保費補貼資金由省級財政部門統一和經辦機構進行結算,實行省級國庫集中支付。
第十四條 市(縣、區)財政部門應于每季度末對當地保險機構實際生效的保單保費情況進行審核,并由設區市財政部門統一匯總上報省級財政部門。省級財政部門依據經市(縣、區)財政部門審核的保單保費情況,對經辦機構進行撥款和結算。
第十五條 省級財政部門在年初按全年預計保費補貼的30%將資金預撥給經辦機構,以后每季度末結算一次并在下季度初5個工作日內按下一季度預計保費補貼資金的60%進行預撥。年終據實結算,保費補貼資金不足時, 省級財政部門須及時安排撥付;保費補貼資金結余時,經辦機構須全部上繳省級財政部門。
第十六條 省級財政部門于年度終了后2個月內對上年度的保費補貼資金進行結算,編制保費補貼資金年度決算。
第五章 機構管理
第十七條 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能繁母豬保險業務,其經辦機構要通過招標確定,招標要主要體現保險服務水平,避免惡性價格競爭。
第十八條 財政提供保費補貼的能繁母豬保險業務,其經辦機構應具備以下條件:
(一)已得到保險監督管理部門批準,可以經營農業保險業務;
(二)具備兩年或兩年以上相關業務經驗;
(三)機構網絡健全,能夠深入農村基層開展業務;
(四)具備一定的資金實力,能夠承受相關經營風險。
第十九條 各級政府有關部門應對經辦機構的展業、承保、查勘定損、理賠、防災防損等工作給予積極支持。
第二十條 經辦機構應不斷加強業務宣傳和人才培訓,認真向養豬戶介紹有關保險知識,明確告知保險責任范圍,不斷提高業務經營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第二十一條 經辦機構要對投保能繁母豬嚴格把關,準確核實投保數量和體貌特征。凡投保能繁母豬,須打上統一標識,并以此為投保依據,切實防范道德風險。
第二十二條 經辦機構應編制保費補貼資金季度使用情況表及季度財務報告,于每季度終了后10日內報省級財政部門。并應于年度終了后1個月內就上年度業務開展情況向省級財政部門作出專題報告,報告內容應包括投保數量、投保率、風險狀況、經營結果等。
第六章 監督檢查
第二十三條 各級財政部門要建立和落實工作責任制,加強保費補貼資金的日常監督檢查,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對于保費補貼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應及時向省級財政部門報告。
第二十四條 各市(縣、區)應采取有力措施推動能繁母豬保險業務的開展,使能繁母豬的投保率達到100%。要將保費補貼政策與其他財政惠農政策有機結合保證能繁母豬的投保率。
第二十五條 對于經辦機構提供虛假材料騙取保費補貼資金的,將責令其改正,追回相應保費補貼資金,并按《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國務院令427號)等國家有關規定給予處罰。
第二十六條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