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區、市、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辦局、各直屬機構:
現將《
大連市貫徹國務院實施辦法》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二○○七年九月四日
大連市貫徹國務院《生產
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實施辦法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規范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落實生產安全事故責任追究制度,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根據國務院《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93號發布,以下簡稱《條例》),結合我市實際情況,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在大連市行政區域內從事生產經營活動中發生的造成人身傷亡或者直接經濟損失的生產安全事故的報告和調查處理,適用本實施辦法;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第三條 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含先導區管委會,下同)負責組織領導本地區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處理工作,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具體負責生產安全事故報告及調查處理工作。其他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按職責分工參與相關事故的調查處理。
工會依法參加事故調查處理,有權向有關部門提出處理意見。
第四條 事故報告應當及時、準確、完整,任何單位和個人對事故不得遲報、漏報、謊報或者瞞報。
事故調查處理應當堅持實事求是、尊重科學的原則;堅持
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過,事故責任者得不到處理不放過,整改措施不落實不放過,教訓不吸取不放過的原則。
第五條 市及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依照《條例》和本實施辦法的規定,嚴格履行職責,及時、準確地完成事故調查處理工作。
事故發生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含鄉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應當支持、配合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者有關部門的事故調查處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便利條件。
參加事故調查處理的部門和單位應當互相配合,提高事故調查處理工作的效率。
第六條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和干涉對事故的報告和依法調查處理。
第七條 對事故報告和調查處理中的違法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縣級以上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監察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舉報,接到舉報的部門應當依法及時處理。
第二章 事故報告
第八條 事故發生后,
事故現場有關人員應當立即向本單位負責人報告;單位負責人接到重傷(含重傷,下同)以上事故報告后,應當于1小時內,按下列規定報告:
(一)與市政府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的相關委辦局、企業和市直委辦局所屬單位應直接向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二)其他生產經營單位向生產經營地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報告。
(三)情況緊急時,事故現場有關人員可以直接向事故發生地市或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報告。
第九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在2小時內將事故報告本級人民政府。應通知公安機關、
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工會和
人民檢察院,并依照《條例》規定上報事故情況。
第十條 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應在2小時內向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上報事故情況。
第十一條 報告事故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單位概況(單位全稱、隸屬關系、行業類型、經濟類型、企業規模、各類證照等);
(二)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事故現場情況;
(三)事故的簡要經過;
(四)事故已經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傷亡人數(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數)和初步估計的直接經濟損失;
(五)已經采取的措施;
(六)其他應當報告的情況。
第十二條 事故報告后出現新情況的,應當及時補報。
自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道路交通事故、火災事故自發生之日起7日內,事故造成的傷亡人數發生變化的,應當及時補報。
第十三條 事故發生單位負責人接到事故報告后,應當立即啟動事故相應應急預案,或者采取有效措施,組織搶救,防止事故擴大,減少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第十四條 事故發生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接到事故報告后,其負責人應當立即趕赴事故現場,組織事故救援。
第十五條 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建立值班制度,并向社會公布值班電話,受理事故報告和舉報。
第三章 事故調查
第十六條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大連行政區域內較大生產安全事故和與市政府簽訂安全生產責任狀的相關委辦局、企業和市直委辦局所屬單位發生的一般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其他生產經營單位發生的一般生產安全事故的調查。
未造成人員傷亡的一般事故,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也可以委托事故發生單位組織事故調查組進行調查。
第十七條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認為必要時,可以調查由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調查的事故。
第十八條 事故發生地與事故發生單位不在同一個區市縣行政區域的,由事故發生地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責調查,事故發生單位所在地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當派人參加。
第十九條 事故調查組的組成應當遵循精簡、效能的原則。
根據事故的具體情況,事故調查組由相關人民政府以及同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監察機關、公安機關以及工會派人組成,并應當邀請人民檢察院派人參加。
事故調查組可以聘請有關專家參與調查。
第二十條 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具有事故調查所需要的知識和專長,并與所調查的事故沒有直接利害關系。
第二十一條 事故調查組組長由負責事故調查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人員擔任(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事故調查組組長主持事故調查組的工作。
第二十二條 事故調查組履行下列職責:
(一)查明事故發生的經過、原因、人員傷亡情況及直接經濟損失;
(二)認定事故的性質和事故責任;
(三)提出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四)總結事故教訓,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
(五)提交事故調查報告。
第二十三條 事故調查組有權向有關單位和個人了解與事故有關的情況,并要求其提供相關文件、資料,有關單位和個人不得拒絕。
事故發生單位的負責人和有關人員在事故調查期間不得擅離職守,并應當隨時接受事故調查組的詢問,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事故調查中發現涉嫌犯罪的,事故調查組應當及時將有關材料或者其復印件移交司法機關處理。
第二十四條 事故調查中需要進行技術鑒定的,事故調查組應當委托具有國家規定資質的單位進行技術鑒定。必要時,事故調查組可以直接組織專家進行技術鑒定。技術鑒定所需時間不計入事故調查期限。
第二十五條 事故調查組成員在事故調查工作中應當誠信公正、恪盡職守,遵守事故調查組的紀律,保守事故調查的秘密。
未經事故調查組組長允許,事故調查組成員不得擅自發布有關事故的信息。
第二十六條 事故調查組應當自事故發生之日起60日內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特殊情況下,經負責事故調查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或請示本級人民政府批準,提交事故調查報告的期限可以適當延長,但延長的期限最長不超過60日。
第二十七條 事故調查報告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一)事故發生單位概況;
(二)事故發生經過和事故救援情況;
(三)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
(四)事故發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質;
(五)事故責任的認定以及對事故責任者的處理建議;
(六)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
事故調查報告應當附具有關證據材料。事故調查組成員應當在事故調查報告上簽名。
第二十八條 事故調查報告報送負責事故調查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后,事故調查工作即告結束。事故調查的有關資料應當歸檔保存。
第四章 事故處理
第二十九條 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在收到一般事故的調查報告之日起15日內做出批復。收到較大事故的調查報告后,應提出批復意見,報市政府批復。
區市縣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應在收到一般事故的調查報告之日起15日內做出批復。但一次死亡2人,或重傷3人以上的一般事故需報請本級政府同意后批復。
有關機關應當按照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批復,依照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權限和程序,對負有事故責任的國家工作人員進行行政處分。
事故發生單位應當按照市及區市縣人民政府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的批復,對本單位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進行處理。
負有事故責任的人員涉嫌犯罪的,由司法部門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十條 事故發生單位應當認真吸取事故教訓,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防止事故再次發生。防范和整改措施的落實情況應當接受工會和職工的監督。
各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應當對事故發生單位落實防范和整改措施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第三十一條 事故處理的情況由負責事故調查的人民政府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以及人民政府授權的部門、機構向社會公布,依法應當保密的除外。
第五章附則
第三十二條 事故發生單位和主要負責人及其有關人員、國家公務人員、中介機構、有關地方人民政府、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負有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職責的有關部門、參與事故調查的人員對事故發生和在事故發生后及調查處理中有違反安全生產法律法規規定的,應按《條例》的規定嚴肅處理。
第三十三條 道路交通事故的報告和調查依據《大連市道路交通事故行政責任調查追究規定》(大政發〔2007〕76號文件印發)執行。
第三十四條 本實施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