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政發〔2007〕11號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德山開發區、柳葉湖旅游度假區、西湖管理區、西洞庭管理區管委會,市直有關單位:
《
常德市征地
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已經市人民政府研究同意并報經省人民政府批準,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二OO七年六月三十日
常德市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了做好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切實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
湖南省實施辦法》等法律、法規及規章,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市行政區域內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適用本辦法。
需要使用原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因征收土地其成員全部轉為城鎮居民后的剩余土地時,其地上建(構)筑物的拆遷
安置補償標準按本辦法執行。
國務院、省人民政府對公路、鐵路、水利、水電工程等基礎設施建設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條 市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統一管理全市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
縣級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
建設、規劃、發展改革、物價、財政、監察、公安、司法等部門及區縣(市)、鄉(鎮)人民政府、村(居)委會,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除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外,其他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進行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
第四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統一拆遷、合理安置的原則,對被拆遷房屋的所有權人給予補償和安置。被拆遷人要服從建設用地的需要,在規定的期限內搬遷騰地。
第五條 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的領導。有關部門以及被拆遷所在地的集體經濟組織應積極支持和配合做好拆遷工作。對在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市、區縣(市)人民政府給予表彰和獎勵。
第二章 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及安置
第六條 征地房屋拆遷補償以集體土地使用證或其它有關合法有效證件確認的房屋建筑面積、結構類型、使用性質、建筑年限為依據。
拆遷未到期限的臨時建(構)筑物,酌情補償。
第七條 根據區位條件和經濟發展水平確定征地房屋
拆遷補償標準。補償后的房屋由具體實施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的單位按照有關規定組織拆除。
第八條 拆遷非住宅房屋按下列規定補償:
(一)拆遷集體或集體股份制企業的房屋,對其合法建筑面積按同類結構的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增加120%補償(不再安排重建和給予其他安置)。
(二)拆遷土地使用證上載明用途為生產(經營)用地的個體工商戶自有營業或生產用房,對其合法建筑面積按同類結構的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標準增加150%補償(不再安排重建和給予其他安置);載明用途為住宅而擅自改變為生產、經營用房的,按住宅房屋拆遷補償標準補償。
第九條 征地房屋拆遷安置以當地人民政府關于集體土地上建設住宅房屋的有關規定為依據,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門具體負責對被拆遷人進行住房安置資格審查、審定,并予以公示。
第十條 符合下列條件之一者,可以分戶獲取安置資格:
(一)被拆遷戶多子女,且子女均已婚無住房或人均居住面積在40m2以下的(其父母必須與其中一個子女居住);
(二)被拆遷戶多子女,未婚子女已達到晚婚年齡,且人均居住面積在40m2以下的(其父母必須與其中一個子女居住);
(三)在征收土地公告發布時已依法辦理
離婚和財產分割手續一年以上,戶口仍在本地,且確實無房的。
第十一條 對符合住房安置資格的被拆遷人的住房安置,采取異地集中聯建安置、公寓式安置或貨幣安置三種方式。市城市規劃區內的征地房屋拆遷,分區域采取異地集中聯建安置、公寓式安置或貨幣安置,公寓式安置的具體實施意見和辦法另行制定;市城市規劃區外的征地房屋拆遷,一般采取異地集中聯建安置或貨幣安置兩種方式。
被拆遷人可以選擇其中一種住房安置方式,但必須符合其他有關規定。
異地集中聯建安置(以下簡稱重建安置)是指被拆遷人在經過依法批準的重建基地上自行聯體建房安置的一種安置方式。
公寓式安置是指被拆遷人房屋拆遷后,根據規劃要求不能采取重建安置,只能采取建造公寓樓置換安置的一種安置方式。
貨幣安置是指符合住房安置資格的被拆遷人,領取房屋拆遷補償費后,不要求重建安置,也不要求公寓式安置,而選擇領取住房安置補助費的一種安置方式。
第十二條 對符合住房安置資格的被拆遷人,按合法住房面積支付其住房安置補助費,合法住房面積不足240m2的按240m2支付其住房安置補助費,分支戶按150m2的面積標準支付其住房安置補助費。
市江北城市規劃區按400元/m2支付住房安置補助費;德山開發區、鼎城區武陵鎮城市規劃區、各縣縣城規劃區、津市市城市規劃區、武陵區和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所屬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按300元/m2支付住房安置補助費;鼎城區、各縣(市)所轄鄉(鎮)規劃區按260元/m2支付住房安置補助費。上述區域之外的其他區域按180元/m2支付住房安置補助費。
對選擇重建安置或公寓式安置的被拆遷人,其被拆遷房屋合法住房面積大于240m2的,大于240m2面積部分的住房安置補助費以貨幣形式支付給被拆遷人。
不符合住房安置資格的被拆遷人自行安置。
第十三條 屬于重建安置的,由被拆遷人按當地規劃、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要求自行修建住房,國家建筑規范內的房屋基礎部分由被拆遷人承擔。
第十四條 拆遷下列建(構)筑物不予補償:
(一)違法違章建(構)筑物以及非法買賣的建(構)筑物;
(二)超過批準期限的臨時建(構)筑物;
(三)在擬征收土地告知或征收土地公告發布后搶修搶建的建(構)筑物(含房屋內外裝飾裝修部分)。
第三章 其他補償及補貼
第十五條 拆遷鄉(鎮)、村企業用房,造成企業停產停業的,按擬征收土地告知前3個月核定實際在崗人數平均工資總額的80%發給雙停補助,一般只發3個月,最高不超過6個月。
第十六條 拆遷電力、通訊、給排水、燃氣等設施,按國家有關規定補償。
拆遷其它生產、生活設施、設備等按相關規定補償。
第十七條 拆遷房屋的內外設施、裝飾,按市物價部門和國土資源部門公布的補償標準補償。
第十八條 拆遷經規劃、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批準修建或改造的住宅房屋,對利用其住宅房屋做營業門面或家庭作坊(面積以批準的建筑面積為準),并持有有效
營業執照且依法納稅的,給予房屋所有權人經營損失補償(擬征收土地告知后領取證件的不予補償)。
拆遷經規劃、土地行政主管部門依法批準修建或改造的住宅房屋,對利用其住宅房屋出租,有房屋出租備案手續、
房屋出租協議(合同)且依法納稅的,根據其實際出租面積給予房屋所有權人房屋出租經營損失補償(擬征收土地告知后領取證件和簽訂協議或合同的不予補償)。
第十九條 拆遷住宅房屋應支付被拆遷人搬家費。搬家費以被拆遷戶為單位,按常住人口計算。重建安置或公寓式安置的被拆遷戶,計算兩次搬家費;貨幣安置的被拆遷戶,只計算一次搬家費。
第二十條 拆遷住宅房屋應支付被拆遷人過渡費。過渡費以被拆遷戶為單位,按月計算。重建安置的按六個月計算過渡費;公寓式安置的按被拆遷人交出被拆遷房屋之日起至領取到安置房止,再增加三個月計算過渡費;貨幣安置的按三個月計算過渡費。
第二十一條 拆遷非住宅房屋的搬家費和過渡費按被拆遷房屋面積一次性計發搬家費和過渡費。
第二十二條 對符合住房安置資格,只有一處房屋,且被拆遷房屋面積小、結構等次低,選擇重建安置的被拆遷戶,建房確有困難的,給予建房補貼。具體補貼標準為:市江北城市規劃區,被拆遷戶的房屋及附屬設施等按本辦法計算補償后,其各種費用總額達不到7萬元的,可補貼到7萬元;德山開發區、鼎城區武陵鎮城市規劃區、各縣縣城規劃區、津市市城市規劃區、武陵區和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所轄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其他區域,被拆遷戶的房屋及附屬設施等按本辦法計算補償后,其各種費用總額達不到6萬元的,可補貼到6萬元;鼎城區、各縣(市)所轄鄉(鎮)集鎮規劃區,被拆遷戶的房屋及附屬設施等按本辦法計算補償后,其各種費用總額達不到5萬元的,可補貼到5萬元。上述區域之外的其他區域,被拆遷戶的房屋及附屬設施等按本辦法計算補償后,其各種費用總額達不到4萬元的,可補貼到4萬元。建房補貼由被補貼人本人申請,集體經濟組織簽署意見,鄉(鎮)人民政府審核,并張榜公告無異議后,報當地土地行政主管部門批準再實施補貼。
第四章 附 則
第二十三條 對符合住房安置資格中選擇貨幣安置的被拆遷人,給予節約用地獎。其中:市江北城市規劃區每戶2萬元,德山開發區、鼎城區武陵鎮城市規劃區、各縣縣城規劃區、津市市城市規劃區、武陵區和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所屬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每戶1.8萬元,鼎城區、各縣(市)所轄鄉(鎮)集鎮規劃區每戶1.5萬元。上述區域之外的其他區域每戶1.2萬元。
第二十四條 對在規定期限內交出房屋、騰出土地的被拆遷人,按拆除房屋面積,給予按時搬遷獎。
為鼓勵提前搬家騰地,對自搬遷規定期限首日起15日內搬家騰地的被拆遷人,給予提前搬家獎。其中,7日內搬家騰地的,給予每戶3500元的獎勵;10日內搬家騰地的,給予每戶2000元的獎勵;15日內搬家騰地的,給予每戶1500元的獎勵。
第二十五條 對積極參與、協助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并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工作任務的村、組干部,給予誤工補助。
第二十六條 對支持配合房屋拆遷補償安置工作出色的鄉(鎮)人民政府和村級集體經濟組織給予獎勵。獎勵標準是,房屋拆遷補償安置預算總額500萬元以內的按2%獎勵,500萬元以上的,以10萬元為獎勵基數,每增加補償安置費1萬元,增加獎勵100元。
第二十七條 申請征地房屋拆遷的單位應將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費用(包括工作費用)在
征地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后10個工作日內一次性支付給從事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工作機構,實行專款專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二十八條 拆遷市轄國有農場、林場、漁場、牧場等國有農用地上的房屋,參照本辦法中各縣(市)所轄鄉(鎮)集鎮規劃區房屋拆遷的補償安置標準予以補償安置。國家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鄉(鎮)、村公共設施、公益(用)事業建設經批準需使用集體土地,并拆遷集體土地上房屋的,參照本辦法執行。
第二十九條 本辦法附件中所列各類補償、補助標準的調整,由市國土資源、物價部門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擬定,報市人民政府批準后公布實施。
第三十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本市其他有關征地房屋拆遷補償安置的規定與本辦法相抵觸的,自行廢止。
附件:1、征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2、征地房屋拆遷的誤工補助標準
3、征地房屋拆遷的經營損失補償標準
4、征地房屋拆遷的其他補償標準
附件1
征地房屋拆遷補償標準
房 屋
類 別
補償標準
主 要 特 征
鋼
混
結
構
700
二層以上建筑物,樁基礎或整板基礎,承重部分全部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現澆樓面、屋面、樓梯、天溝,層高3m,屋面上部應有架空隔熱層或平瓦坡屋面,24cm眠墻,地面磚或水磨石地面,外墻鋼磚,內墻紙筋粉刷且仿瓷涂料罩面,鋁合金門窗、紗窗,油漆木制門及紗門,水、電、衛生設施和廚房設施配套齊全,封閉陽臺,入戶防盜門。
磚
混
一
類
560
二層以上建筑物,標準磚石基礎或樁基礎,基礎深度1.2m以上,鋼筋砼地梁,層層有串梁,規定的構造柱,鋼筋砼樓面、屋面、樓梯、天溝,屋面上部應有架空隔熱層或者平瓦坡屋面,層高3m,24cm眠墻,外墻水刷石,內墻紙筋粉刷且仿瓷涂料罩面,油漆木制門及紗門,鋁合金窗、紗窗、亮玻璃,室內水泥地面,獨立廚房,無煙灶臺,水沖廁所,水電進戶(含室內管線)
二
類
500
二層及以上建筑物,標準磚石基礎,基礎深度1.2m以上,鋼筋砼地梁、串梁、部分構造柱,廚房、廁所樓面、樓梯、天溝均現澆,其他樓面預制,屋面上部有架空隔熱層或平瓦坡屋面層,層高3m、24cm眠墻,外墻水刷石,內墻紙筋粉刷且仿瓷涂料罩面,油漆木制門窗、紗門窗、亮玻璃,室內水泥地面,獨立廚房、水沖廁所、水電進戶(含室內管線)。
三
類
420
二層以上建筑物,標準磚石基礎,基礎深度1.2m以上,鋼筋砼地梁,鋼筋砼預制樓面、屋面、樓梯、天溝,屋面上部有架空隔熱層或者平瓦坡屋面屋、層高3m,24cm斗墻,外墻搓沙,內墻粉紙筋且“106”涂料罩面、油漆木制門窗、紗門窗、亮玻璃,室內水泥地面、獨立廚房、水沖廁所,水電進戶(含室內管線)。
磚
木
一
類
350
標準磚石基礎,基礎深度0.76m,24cm眠墻,瓦屋面,前后檐口高度不低于3m,外墻清水,內墻粉灰“106”涂料罩面,室內水泥地面,油漆木制門窗、紗門窗,亮玻璃,油漆紙板頂棚,水電進戶(含室內管線)。
二
類
310
標準磚石基礎,基礎深度0.76m,24cm斗墻和部分眠墻,瓦屋面,前后檐口高度不低于3m。外墻清水,內墻粉灰或者涂料罩面,油漆木制門窗、紗門窗、亮玻璃,室內水泥地面,水電進戶(含室內管線)。
房 屋
類 別
補償標準
主 要 特 征
木結構類
270
標準磚石基礎,基礎深度0.5m以上,木柱屋梁,木板墻或卡磚墻,瓦屋面,前后檐口高度2.8m以上,油漆木制門窗,水電進戶(含室內管線)。三合土地面或水泥地面。
土木類
230
標準磚石基礎,基礎深度0.5m以上,雜磚和土筑混砌墻,木屋架,瓦屋面,前后檐口高度2.8m以上,水泥地面或三合土地面,普通門窗,水電進戶(含室內管線)。
偏屋類
140
標準磚石基礎,基礎深度0.5m,無獨立山墻,24cm斗墻或13cm墻,瓦屋面,檐口高度2.2m以上,三合土地面或水泥地面,油漆木制門窗,簡易水電進戶。
雜屋類
90
磚石基礎,基礎深度0.5m,13㎝墻或雜磚墻,瓦屋面,檐口高度1.8m以上,三合土地面或水泥地面,油漆木制門窗,簡易水電進戶。
說明:
1、以上各類房屋的補償標準系指拆遷在集體土地上所建房屋的征收補償單價。房屋拆遷補償費按合法建筑面積結合成新進行計算。
2、上述標準為建(構)筑物建成五年內的補償標準,五年以上者,按房屋新舊程度及維修使用狀況,鋼混和磚混類每年遞減2%、磚木類每年遞減2.5%,木結構和土木結構類每年遞減3%,其它類每年遞減4%,遞減的總額不得超過50%。
3、上述房屋主要特征中的子項目,如有增減,按有關規定增減補償;層高在上述標準規定的層高增減10cm以內的,不增加或減少補償;層高增加或減少超過10cm以上的,每增減10cm,其單價工業用房增減5%,其他用房增減3%。
4、常德市江北城市規劃區按上述標準執行,德山開發區、鼎城區武陵鎮城市規劃區、各縣縣城規劃區、津市市城市規劃區、武陵區和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所轄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按上述標準90%執行,鼎城區、各縣(市)所轄鄉(鎮)集鎮規劃區按上述標準85%執行。上述區域之外的其他區域按上述標準80%執行。
5、房屋建筑面積的測量計算按GBIT50353-2005《建筑工程建筑面積計算規范》規定的標準執行。
附件2
征地房屋拆遷的誤工補助標準
拆遷住宅房屋數量
補助標準
備 注
5戶以下
(含5戶)
300元/戶
1、房屋拆遷的誤工補助,是補助給直接參與協助配合拆遷工作的村(居)、組干部。
2、房屋拆遷的誤工補助標準以村(居)為單位,按被拆遷房屋的戶數進行核算。
3、沒有在規定時間完成拆遷工作任務的,酌情補助。
5戶以上至15戶
(含15戶)
以1500元為基數,每增加1戶,加補270元
15戶以上至25戶
(含25戶)
以2600元為基數,每增加1戶,加補240元
25戶以上至40戶
(含40戶)
以4000元為基數,每增加1戶,加補200元
40戶以上至70戶
(含70戶)
以5800元為基數,每增加1戶,加補180元
70戶以上
以15000元為基數,每增加1戶,加補160元
說明:
1、拆遷非住宅房屋的誤工補助費,參照上述標準執行。一戶或一個單位(或集體經濟組織)被拆遷的建筑面積超過300平方米的,每增加100平方米,增補30元。
2、常德市江北城市規劃區按上述標準執行。德山開發區、鼎城區武陵鎮城市規劃區、各縣縣城規劃區、津市市城市規劃區、武陵區和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所轄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按上述標準的90%執行,鼎城區、各縣(市)所轄鄉(鎮)集鎮規劃區按上述標準的85%執行。上述區域之外的其他區域按上述標準的80%執行。
附件3
征地房屋拆遷的經營損失補償標準
經營類型
經營損失補償標準
備 注
自營門面
平均年繳稅額+營業面積×180元/㎡
自營家庭
作坊
平均年繳稅額+作坊生產面積×160元/㎡
房屋出租
作門面
平均年繳稅額+營業面積×160元/㎡
后一部分的補償費的30%由房屋所有人支付給租賃戶
房屋出租作生產、辦公等用房
平均年繳稅額+出租面積×80元/㎡
每戶最高不超過10000元,后一部分的補償費的25%由房屋所有人支付給租賃戶
房屋出租
作住宅
平均年繳稅額+出租面積×60㎡
每戶最高不超過8000元,后一部分的補償費的25%由房屋所有人支付給租賃戶
說明:
1、平均年繳稅額=征地公告前三個月的實際所繳營業稅的平均值×12個月。營業稅系指自營門面及家庭作坊所繳納的營業稅,或出租房屋應繳納的營業稅。
2、營業面積系指門面直接用于經營的實際凈建筑面積,不含配套的輔助面積(如廁所、樓梯間等)。
3、作坊生產面積系指直接用于生產的實際凈建筑面積,不含配套的輔助面積(如廁所、樓梯間等)。
4、出租面積系指直接的出租面積,即協議(合同)面積,不含為其提供的公用面積(如公用廁所、樓梯、走廊、過道等)。
5、常德市江北城市規劃區按上述標準執行。德山開發區、鼎城區武陵鎮城市規劃區、各縣縣城規劃區、津市市城市規劃區、武陵區和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所轄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按上述標準的90%執行,鼎城區、各縣(市)所轄鄉(鎮)集鎮規劃區按上述標準的85%執行。上述區域之外的其他區域按上述“其他補償”各表內標準的80%執行。
附件4
征地房屋拆遷的其他補償標準
1、拆遷住宅房屋的搬家費、重建過渡費及重建誤工補償標準
類 別
補償標準
備 注
搬家費
400元/戶
三人以上戶每增加一人,增加100元
過渡費
300元/戶·月
三人以上戶每增加一人,增加100元
重建
誤工費
1000元/戶·月
按三個月計算
2、拆遷非住宅房屋的搬家費和重建過渡費補償標準
類 別
補償標準
備 注
搬家費
6元/m2
按拆遷房屋的建筑面積計算(雜、棚面積除外)
過渡費
12元/m2、月
按拆遷房屋的建筑面積計算(偏、雜、棚面積除外)
3、按時搬遷獎勵標準
類 別
補償標準
備 注
按時搬遷獎
10元/m2
按拆遷面積計算(雜、棚面積除外)
4、遷墳和埋電桿、拉線及綠籬補償標準
類 別
補償標準
備 注
新墳
(五年內)
舊墳
(五年以上)
遷
墳
土筑墳
1000元/座
700元/座
在公告遷墳期限,逾期不遷的,由建設單位深埋處理,不再補償。
水泥墳、
三沙墳
1200元/座
900元/座
磚墳、石墳
1500元/座
1200元/座
埋電桿、拉線
占用耕地的按350元/根補償
占用耕地以外的其他農用地按250元/根補償
占用非耕地的按150元/根補償
不再給予其他補償
綠 籬
4元/m
高度在1.5米以下
綠 帶
8元/m
高度在1.5米以上
說明:常德市江北城市規劃區按上述“其他補償”各表內標準執行。德山開發區、鼎城區武陵鎮城市規劃區、各縣縣城規劃區、津市市城市規劃區、武陵區和柳葉湖旅游度假區所轄城市規劃區以外的其他區域按上述“其他補償”各表內標準的90%執行,鼎城區、各縣(市)所轄鄉(鎮)集鎮規劃區按上述“其他補償”各表內標準的85%執行。上述區域之外的其他區域按上述“其他補償”各表內標準的80%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