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政辦明電〔2007〕24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長
白山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廳委、各直屬機構:
省經委制定的《
吉林省2007年工業節能降耗工作實施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轉發給你們,請結合我省節能降耗的工作實際,認真落實。
二○○七年二月五日
吉林省2007年工業節能降耗工作實施意見
(吉林省經濟委員會 二○○七年一月三十一日)
加強節能降耗工作是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建設節約型社會的一項重大舉措,也是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長遠戰略方針和緊迫任務。按照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的總體要求,依據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現就2007年全省工業節能降耗工作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工業企業為主體,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為核心,堅持節能與結構調整、技術進步和加強管理相結合,突出重點行業、重點地區、重點企業,綜合運用經濟、技術、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動節能降耗工作深入開展,促進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努力實現全省工業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為完成“十一五”全省節能降耗目標奠定基礎。
(二)工作目標。
1.全省節能降耗總體目標:
全省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6%。(不作為工業系統考核目標)
全省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3.10噸標準煤下降到2.97噸標準煤,下降4.5%,力爭下降5%。2.各市(州)節能目標分解:
長春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1.81噸標準煤下降到1.75噸標準煤,下降3%;
吉林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6.41噸標準煤下降到5.77噸標準煤,下降10%;
四平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4.27噸標準煤下降到3.97噸標準煤,下降7%;
遼源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3.11噸標準煤下降到2.95噸標準煤,下降5%;
通化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5.24噸標準煤下降到4.82噸標準煤,下降8%;
白山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6.64噸標準煤下降到5.98噸標準煤,下降10%;
松原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1.99噸標準煤下降到1.92噸標準煤,下降3.5%;
白城市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1.37噸標準煤下降到1.34噸標準煤,下降2.5%;
延邊州規模以上工業萬元增加值能耗由2006年上半年的3.18噸標準煤下降到3.02噸標準煤,下降5%。
二、主要工作任務
(一)抓好重點耗能大戶。在全省冶金、石化、電力、建材等高耗能行業中選擇100戶年綜合能耗在1萬噸標準煤以上的企業作為重點管理對象,制定切實可行的節能降耗方案,加強節能目標管理和節能監察,尤其對23戶列入國家千戶企業節能行動的重點企業,加強節能監督管理,做好跟蹤服務工作,確保實現年度節能目標。
(二)抓好重點節能改造工程。以實施重大節能工程為切入點,不斷提高全省節能降耗工作總體水平。在全省重點耗能企業中實施30項節能示范意義大、帶動作用強和節能效果顯著的節能工程,預計形成80萬噸標準煤的節能量。重點組織實施燃煤工業鍋爐改造、余壓余熱利用、電機系統改造、節約和替代石油工程、能量系統優化工程、綠色照明等“十大重點節能工程”,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推動企業積極調整產品結構、能源結構,加快節能技術改造,降低能源消耗。
(三)抓好節能新技術、新產品。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節能新技術的研發和推廣,充分利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技術力量,大力開發、推廣、使用高效節能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和新設備,優先支持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節能共性和關鍵技術示范,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采取多種方式加快高效節能產品的推廣應用。對達到超前性國家能效標準、經過認證的節能產品可給予適當的補助,引導消費者使用。落實產品質量國家免檢制度,鼓勵高效節能產品生產企業做大做強。
(四)抓好重點產品單耗。對于鋼鐵、乙烯、玻璃、水泥等重要耗能產品,要參照國內先進水平制定產品單耗限額標準,對達不到標準的,要限期進行整改。有關職能部門和執法機構要在能源價格等方面予以約束,促使其節能降耗。
(五)抓好重點耗能地區。對于綜合能耗較高的吉林、四平、通化、白山等地區,要加大節能工作力度,調整工業結構,依靠高新技術改造和優化傳統產業,盡快走出高投入、高消耗、低產出的運行模式。堅決遏制高耗能行業的盲目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對本地區重點耗能企業進行清理整頓,依法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加快緩解工業發展中的資源能源約束。
(六)加強電力需求側管理。以提高終端用電效率、優化用電負荷和減輕環境污染等為重點,充分發揮電力需求側管理的綜合優勢,優化城市及企業用電方案,大力推廣變頻調速、高效節能燈等節能降耗技術和設備,大力提高我省電能使用效率。
(七)加快淘汰落后工藝、技術、設備。重點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鋼鐵、有色金屬、化工、建材、電力等行業的落后生產能力、工藝裝備和產品。各市(州)要按照《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要求,有步驟、分批次實施強制淘汰單耗高的企業和落后設備工藝。
(八)強化工業企業的節能管理。工業企業是我省能源消耗的重點領域,2005年工業能耗已占全省總能耗的70%,加強工業企業節能管理勢在必行。2007年全省重點耗能企業要編制節能規劃,開展能源審計、能源平衡測試,建立節能目標責任制,建立和完善能源計量、統計、標準、用能定額考核、節獎超罰等管理制度。各級政府工業節能主管部門要采用檢查、通報、交流等方式,加強對企業用能的跟蹤、指導和監督。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級人民政府要對本地區節能工作負總責,把節能工作納入到政府重要議事日程,主要領導要親自抓,并建立相應的協調機制,明確相關部門的責任和分工,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省政府成立全省工業節能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全省工業節能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省經委,負責全省工業節能的日常管理工作。各市(州)也要成立相應機構。各級經委作為工業節能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法履行職責,切實加強本行政區域內節能執法和監督管理工作。
(二)建立節能目標責任考核制度。省經委要將全年工業能耗下降4.5%的約束性指標分解落實到各市(州)和重點耗能企業。各市(州)要進一步將工業能耗降低指標分解落實到本地區的重點行業和企業,同時要盡快建立嚴格的目標責任制和評價考核制度,將工業能耗納入各市(州)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和年度考核體系,作為領導班子年終實績考核指標,以確保全省節能降耗工作落到實處。
(三)加強能源統計和計量管理。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本地區能源利用統計工作,逐步建立健全完整科學的能源利用統計制度,各級統計部門要切實加強能源利用統計,完善統計方法,及時準確反映能耗水平及節能目標實現情況。
(四)建立節能專項資金。各級政府要對節能技術與產品推廣、示范試點、節能監察、節能評估、宣傳培訓、信息服務等工作給予支持,所需節能專項資金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省財政也將安排適當的節能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全省節能工作。
(五)加強節能監督檢查力度。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加大節能監察執法力度,重點檢查高耗能企業及公共設施的用能情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情況、禁止淘汰設備異地再用情況,以及產品能效標準和標識、建筑節能設計標準、行業設計規范執行等情況。嚴禁生產、銷售和使用國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產品。
(六)實行節能獎勵制度。在全社會營造“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良好風尚。能源生產供應和使用單位要對本單位節能工作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節能獎勵資金計入工資總額。
各市(州)、縣(市)政府要依據本實施意見,結合實際,制定本地區、本單位的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