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有關部門:
為進一步促進我市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平穩渡過奶業由傳統奶業向現代奶業轉變的轉型期,根據《國務院關于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國發(2007)31號)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豫政辦(2007)96號),結合我市實際,提出以下實施意見,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落實好奶牛補貼政策
為穩定和增加奶牛養殖數量,提高奶牛養殖規模化、標準化水平,從2007年起,根據存欄奶牛數量,對奶牛養殖戶實施分檔補貼。
1.補貼的方式和標準。凡存欄200頭以上的奶牛養殖場(戶)由省政府補貼,每頭奶牛每年補貼500元;存欄20—199頭的奶牛養殖場(戶)由市政府補貼,每頭奶牛每年補貼500元;存欄奶牛19頭以下的養殖場(戶)由縣(市、區)政府參照省、市補助標準和辦法實施補貼。
2.奶牛存欄數量的核定。縣級畜牧部門負責組織核查奶牛的實際存欄數量。核實時限為上年的12月31日實際存欄量,因買賣等原因導致奶牛數量變化的,不能重復計算。
核實采取分檔分類登記公示確認的辦法進行,首先由鄉鎮政府將養殖場(戶)劃分為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場(戶)和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戶(小區)兩類分別公示: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場在該養殖場內、養殖戶在所在的村(小區)內和縣(市)有線電視臺公示;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戶(小區)在受益農民所在村(小區)張榜公示。公示內容包括養殖場名稱、農民姓名、核實奶牛數量、補貼標準和金額等,接受群眾和社會監督。公示時間不得少于7天。
縣級畜牧部門組織核查奶牛存欄數量時要做到“四見”,即:見牛,由村干部和村級防疫員逐場逐戶逐頭核查;見人,現場核查的奶牛數量要經奶牛養殖戶確認;見標,對奶牛佩帶的耳標實行一牛一號登記造冊,建立檔案;見榜,張榜公布農戶飼養奶牛情況,接受群眾監督。
3.補貼清冊的制定。公示后,鄉鎮政府按照本意見附件所列表樣(見附件)制定分檔分類奶牛存欄核查和補貼資金發放清冊。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場(戶)由縣級畜牧部門組織人員根據公示情況審核確認,分別由養殖場(戶)負責人、鄉鎮政府審核人員、縣(市、區)畜牧局審核人員簽字確認。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戶(小區)由農戶、村委(小區)負責人和鄉鎮政府審核人簽字確認。
4.補貼資金的籌措。各級財政部門根據上年度年底核定的存欄奶牛數量安排補貼資金。市財政部門應及時將省、市政府補貼資金撥付到縣(市、區)。
5.補貼資金的發放。補貼資金的發放要公開透明、據實補貼、直補養殖場(戶)。根據制定的奶牛存欄核查和補貼資金發放清冊,按以下程序辦理:
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場(戶)由縣(市、區)畜牧局通知養殖場(戶)在規定時間內到縣(市、區)財政局領取補貼,此類養殖場(戶)實施國庫集中支付形式撥付資金,領取人需攜帶本人身份證、養殖場營業執照、單位公章等法定證件,并由領款人在發放清冊上簽名、蓋章,以便備查。
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戶(小區)發放清冊由縣(市、區)畜牧局分鄉鎮審核后,將分鄉鎮匯總表報縣(市、區)財政局,作為縣(市、區)財政局向鄉鎮撥付資金的依據。同時,將發放清冊返還鄉鎮政府,作為鄉鎮政府直補農民的依據。縣(市、區)財政局依據縣(市、區)畜牧局的審核意見,將不具有法人資格的養殖戶(小區)補貼資金撥入鄉鎮在同級農村信用社開設的“農民補貼資金”專戶。同時,鄉鎮財政所及時將補貼發放清冊抄送鄉鎮農村信用社營業網點,由農村信用社營業網點在農戶補貼專用存款折上存入補貼款,并在存款折摘要欄注明“奶牛補貼”字樣。補貼農戶確認存入補貼款后,要在補貼發放清冊上簽名、簽章(手印),以便備查。發放清冊分別由縣鄉財政部門保存。
向農民(養殖場)兌付奶牛補貼資金時,要給農民發放兌付通知書,明確補貼頭數、補貼標準、補貼金額、聯系方法等內容,使農民真正理解和支持政府的補貼政策。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場兌付通知書由縣(市、區)畜牧局發放,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的養殖戶(小區)通知書由鄉鎮政府發放。
6.補貼資金的監督與管理。各縣(市)、區要建立和落實嚴格的工作責任制,加強對補貼資金的日常監管。補貼資金必須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套取、擠占、截留、挪用。對發現有違規違紀行為的,依照法律、法規追究有關單位及其責任人的法律責任。
二、加大奶業發展的政策扶持
1.加大良種奶牛補貼力度。繼續實施良種奶牛凍精和引進國外高產奶牛的財政補貼政策,增加補貼資金,擴大補貼范圍。市財政要在每年100萬元奶牛良種工程經費的基礎上逐年有所增加,同時繼續對引進1頭國外高產奶牛補貼1500元。具體補貼辦法由市畜牧局會同市財政局制定。
2.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為有效保障奶牛養殖安全,增強抵御重大動物疫病、自然災害等風險的能力,我市將按照國務院國發(2007)31號文件精神,積極創造條件,建立奶牛政策性保險制度。政府對參保奶農給予一定的保費補貼。
3.扶持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建設。按照國務院“國家對養殖小區(場)的水電路、糞污處理、防疫、擠奶設施及飼草料基地建設等給予適當補助”的要求,市財政在2008—2010年,每年安排300萬元奶牛小區補助資金。其中,200萬元用于水電路等基礎設施補助,100萬元用于綜合技術服務站(含奶牛生產性能測定及防疫設施)補助。通過3年的改造升級,使我市奶牛養殖小區建設逐步達到規范化、標準化的要求。具體補助辦法由市畜牧局會同市發展改革委、財政局制定。
4.加強對奶牛養殖農戶信貸支持。金融機構對奶牛養殖農戶、奶農合作社等要給予信貸支持,開發適應奶業發展需要的金融產品,搞好金融服務,各縣(市)、區人民政府要給予適當貼息補助。
5.支持奶農合作經濟組織建設。市財政每年安排20萬元,用于奶農合作社和各級奶業協會補助。
6.建立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機制。市政府安排資金,由河南省畜產品檢測中心(鄭州)購置鮮奶檢測設備,建立和完善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制度,規范原料奶收購秩序,逐步實現原料奶收購的優質優價。對原料奶質量第三方檢測由市畜牧局制訂具體的操作辦法。
三、強化各項工作措施落實
1.加快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建設,優化產業布局。畜牧部門要盡快制定《鄭州市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建設規劃》,市政府有關部門及沿黃5縣(市)、區要按照《規劃》要求,在項目、資金、技術等方面給予傾斜,要充分利用世界銀行、農業發展銀行、農村信用社的貸款,認真做好項目篩選。通過項目實施,帶動社會資金投資發展奶業,提高灘區種草和奶牛養殖小區建設的規模和檔次,推動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建設,力爭用5年時間把我市黃河灘區綠色奶業示范帶建成全省最大的奶源基地,不斷優化奶業產業布局。
2.加強良種繁育和推廣,提高奶牛生產水平。加強奶牛良種繁育,加大良種推廣力度,優化奶牛群體結構,不斷提高奶牛單產水平。畜牧部門要抓緊制定奶牛品種改良計劃,切實做好良種登記和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等基礎性工作。
3.推進養殖方式轉變,提高原料奶質量。通過發展標準化奶牛養殖小區,加快推進養殖環節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逐步解決奶牛養殖規模小而散問題。把提高原料奶質量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努力提高原料奶的乳脂率和乳蛋白含量,降低菌落總數。以推廣全日糧混合飼喂技術為重點,大力推廣科學飼養技術。加強飼草料基地建設,擴大青貯飼料生產。全面普及機械化擠奶,減少生產環節的污染。
4.強化奶牛疫病防治,規避奶業發展風險。認真貫徹落實《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河南省重大動物疫病應急方案》(豫政辦(2006)46號),把奶牛的防疫、檢疫納入規范化、制度化的軌道,規避奶業發展風險,確保奶業健康發展。認真落實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切實加強奶牛疫病防治,有效降低傳染病、多發病發病率。加強技術服務,努力提高基層畜牧獸醫人員業務素質和進場入戶服務水平。
5.積極發展產業化經營,形成合理的原料奶定價機制。大力發展以奶農為基礎、基地為依托、企業為龍頭的奶業產業化經營方式,形成奶業產業鏈各個環節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格局。鼓勵乳品加工企業通過訂單收購、建立風險基金、返還利潤、參股入股等多種形式,與奶農結成穩定的產銷關系和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更好地發揮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積極扶持奶農合作社、奶牛協會等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使其在維護奶農利益、協商原料奶收購價格、為奶農提供服務等方面充分發揮作用。
6.培育和扶持加工企業,提高帶動能力。鼓勵企業通過資產重組、企業兼并等方式,合理擴大生產規模,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引導企業合理確定奶源半徑和經濟規模,防止加工企業盲目發展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乳品加工企業要加快技術改造步伐,調整產品結構,加強內部管理,自覺遵守行業規范;要建立穩定的奶源基地,避免和防止哄搶奶源。
7.引導乳品消費,開拓奶業市場。各級畜牧部門要加強與新聞部門的聯系,有效調動和發揮乳品加工企業的作用,通過多種形式在全社會廣泛宣傳和大力普及奶類營養知識,引導城鄉居民擴大消費,特別要注重培養青少年消費群體。在條件成熟時,在我市實施國家學生飲用奶計劃。深入宣傳復原乳、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等科普知識,使消費者獲得客觀真實信息,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8.加強組織領導,落實政策措施。各縣(市)、區要全面落實“菜籃子”市長(行政領導)負責制,把促進奶業發展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當前,要把避免奶業大起大落作為緊迫任務,把國務院和省政府的政策措施與本地實際緊密結合,狠抓落實,確保奶農得到政策實惠。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加強指導,為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創造良好條件。畜牧部門要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好奶業發展規劃,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落實支持奶業發展的各項資金,交通部門要落實好鮮奶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電力部門要落實好奶牛養殖小區(場)享受農用電政策,土地部門要按照《關于促進規模化畜禽養殖有關用地政策的通知》(國土資發(2007)220號)規定落實好奶牛養殖小區用地政策,商務、質檢等部門要加大乳品市場秩序和產品質量監管力度。各行業協會要當好政府與奶農、企業的橋梁,充分發揮協調、服務、維權、自律的作用。
二○○八年一月二日
河南省鄭州市人民政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本人具有豐富、扎實的專業知識,熟悉交通事故和保險法律事務、人身損害、勞動爭議和工傷事故、婚姻家事等各類民商事法律制度和刑事辯護以及其它訴訟、仲裁等法律程序,熟悉各類公文,并在法律文書的起草、審查、修改等非訴訟業務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執業期間曾擔任諸如盜竊罪、詐騙罪、交通肇事罪等多起刑事訴訟案件的辯護人,憑借豐富、扎實的專業知識,盡全力維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此外,本律師常年為人保公司、人壽公司等單位提供法律服務,曾代理多起訴訟案件,憑借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服務單位的良好口碑。作為一名年輕律師,堅持以誠信和正直取信于當事人是我的工作風格,進而為各類當事人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文化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五條的決議
1980-09-10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93修正)
1993-03-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關于地區反恐怖機構的協定》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2000-12-28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1980-09-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的決定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批準國務院關于華僑捐資興辦學校辦法的決議
1970-01-01華僑申請使用國有的荒山荒地條例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企業法
1986-04-12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2-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條的解釋
2002-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3-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懲治虛開、偽造和非法出售增值稅專用發票犯罪的決定
1995-10-30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機關團體建設樓堂館所管理條例
2017-10-05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不動產登記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4-02-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種業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
2013-12-20關于印發《中央和國家機關會議費管理辦法》的通知
2013-09-13國務院關于黑龍江省“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試驗總體方案的批復
2013-06-13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2修正)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加強道路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見
2012-07-22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2-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