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縣、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惠州市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置審批與監管實施辦法(試行)》業經十一屆9次市政府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按照執行。
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二○一二年七月十七日
惠州市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置審批與監管實施辦法(試行)
第一條 為規范我市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置審批工作,加強監督管理,根據國家工商總局《關于支持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的意見》(工商辦字〔2012〕38號)、省政府辦公廳《轉發國家工商總局關于支持廣東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東意見的通知》(粵府辦〔2012〕20號)和《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惠州市企業登記注冊審批制度改革方案(試行)>的通知》(惠市委發〔2012〕8號)的精神,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后置審批與監管是指在實行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改革、企業取得法人主體資格后,各級部門對涉及企業經營的行政審批、信息公開、行政檢查、行政處罰等具體行政管理行為。
第三條 本辦法適用于我市實行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改革的試點縣、區。
第四條 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置審批與監督管理按照“誰許可、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由審批部門負責,建立權責一致、審批與監管相統一的監管機制,各審批部門在職權范圍內履行相應的審批和監管職責。
第五條 實行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制度,原涉及企業登記注冊的前置行政審批一律改為后置行政審批。后置行政審批事項實行目錄管理制度,由發展改革、工商、法制、監察等四部門負責定期梳理目錄并壓縮辦理時限,行政服務中心牽頭制定目錄中審批事項的辦事指南。
第六條 后置行政審批實行“一個入口、一個出口”的統一管理模式。所有涉及企業經營的后置行政審批與企業登記注冊業務一律進駐各級行政服務中心,由行政服務中心統一受理、送達行政審批決定,各部門不得在本部門受理申請和送達行政審批決定。
第七條 申請人在辦理企業登記注冊時,可根據企業經營需要,同時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向各有關管理部門申請辦理相關行政審批。
第八條 企業主體登記注冊與后置行政審批按照“一家受理、抄告相關、并聯審批、限時辦結”模式實行并聯審批,具體方式參照《惠州市企業登記注冊并聯審批管理辦法(試行)》(惠府辦〔2012〕42號)有關規定執行。
第九條 企業登記注冊與后置行政審批納入“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實行網上協同辦公。各并聯審批部門應當安排專人負責網上審批工作,按照審批時限和服務承諾辦理審批業務,審批業務信息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供各并聯審批部門共享使用。
各縣、區統一按照市級的業務規范和技術標準建設“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實現市、縣(區)共享審批信息。
第十條 企業登記注冊實行信息公開制度。“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是全市統一的企業登記注冊信息公開平臺,相關部門應當通過信息公開平臺實現企業登記注冊、經營許可審批和監管信息互通。
第十一條 各縣、區應當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公開后置行政審批目錄及辦事流程規范。
第十二條 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公開的企業信息應包含以下內容:
(一)企業登記注冊及相關后置經營許可辦理情況;
(二)企業章程、經營范圍、注冊資本繳付和經營場所等信息及其變動情況;
(三)被處罰情況、榮譽稱號;
(四)年審年檢情況;
(五)其他應當予以公開的事項。
第十三條 信息公開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提供、誰管理”原則,由提供信息的各有關部門確定是否可以公開。涉及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查處情況的,各部門應將其最近1年內的處罰記錄在“網上注冊易”平臺上予以公開。
第十四條 企業信息的公開應做到及時、準確、同步,信息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和個人隱私的不得對外公開。
第十五條 實行企業登記注冊主體資格與經營資格分離后,各部門應根據法律法規的規定履行監管職責,涉及經營項目或經營場所的,由相關許可審批部門履行監管職責;企業營業執照登記事項的監管職責由工商部門履行。
各部門應當采取建議、輔導、提醒、規勸、示范、警示、告誡、公示公開等指導行為,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引導其合法守信經營。
第十六條 企業經營行為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社會公眾可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以視頻、圖片等方式舉報企業違法違規行為。收到群眾舉報后,有關部門應在3個工作日內核實情況,并將結果反饋 “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辦理情況納入市綜合性電子監察平臺。對經核實確有違法違規行為的,應依法進行查處。
第十七條 企業有違法違規行為的,有關監管部門應按法律、法規、規章的規定依法處罰。有關部門應及時將企業被處罰情況錄入“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有關部門在履行監管職責過程中,如發現企業違法違規經營行為屬于其他部門職責范圍的,實行“一家發現,抄告相關”的方法,通過“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告知相關部門,相關部門應在收到告知后3個工作日內核實情況,依法進行查處并將查處結果在“網上注冊易”服務平臺公開。
第十八條 各部門應按規定通過轉移職能、購買服務等方式減少部門日常事務性工作,集中更多人力、物力,增強執法隊伍力量,提高檢查頻率,進一步強化對企業的監管。可創新監管方式,引入社會組織或第三方機構、輿論媒體等參與對企業經營行為的監督。
第十九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有效期2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2019修訂)
2019-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三號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2007-12-29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組織通則[失效]
1970-01-0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禁止發展、生產、儲存和使用化學武器及銷毀此種武器的公約》的決定
1996-12-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的決定(2006)
2006-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土庫曼斯坦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6-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來制定的法律、法令效力問題的決議
1979-11-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礦產資源開采登記管理辦法(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船舶登記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廣播電視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5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4-12-16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南水北調工程供用水管理條例
2014-02-1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土地使用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開展2011年全國糧食穩定增產行動的意見
2011-03-20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2010-12-3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關于加強對行政機關公文中涉及字母詞審核把關的通知
2010-04-0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2009-09-10流動人口計劃生育工作條例
2009-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