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則
第二章 以物抵債的基本條件
第三章 抵債價值的確定
第四章 抵債資產的取得
第五章 抵債資產的入賬和管理
第六章 抵債資產的處置
第七章 以物抵債的會計核算
第八章 監督和考核
第九章 相關責任
第十章 附則
交通銀行各分、支行:
為了進一步規范全行以物抵債行為,現將《交通銀行以物抵債管理辦法》印發給你們,并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各行必須嚴格按照《辦法》規定的審批權限,在取得抵債資產及處置抵債資產之前就應辦理分級報批手續,并按審批意見實施以物抵債及處置抵債資產方案。嚴禁未經批準擅自行事的行為發生。
二、各行應該根據《辦法》要求上報審批資料,并對其真實性負責。管轄分行及總行統一以《交通銀行以物抵債業務審批通知書》(附表一)的形式將審批意見通知有關行。同時,為加快資料流轉速度,管轄及直屬分行在上報總行審批資料時,收件人為交通銀行風險資產管理部。各管轄分行可以根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及操作程序,并報總行備案。
三、各分支行必須嚴格按照《辦法》要求進行以物抵債的操作及管理。在《辦法》實施日之前,各行已經辦妥以物抵債手續,但尚未轉入“130”科目核算的抵債資產,賬務處理問題待總行調查研究后一并解決。
四、各行要加強對《辦法》貫徹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總行也將不定期地組織對執行《辦法》情況的檢查,并通報檢查結果。
五、各行在實施《辦法》中遇到重大問題應及時向總行報告。
交通銀行以物抵債管理辦法
???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及時、有效地化解金融風險,規范全行以物抵債行為,加強以物抵債管理,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我行實際情況,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以物抵債,是指債務人將非貨幣財產折價歸還我行,用于償還債務(包括本外幣貸款及非正常資產)的行為。
第三條 各分支行在實現其債權時,應首先以貨幣形式受償,嚴格控制以物抵債;債務人無貨幣清償能力時,應當以拍賣、變賣非貨幣財產或其他財產所得清償銀行債務。在債務人既無貨幣清償能力、財產又暫時難以變現時,方可辦理以物抵債。
第四條 以物抵債管理應當遵循嚴格控制、合理定價、合法取得、妥善保管、及時處置的原則。
第五條 各級行風險資產管理部門為以物抵債主管部門,市場營銷、授信、財會、稽核等部門為協同管理部門。
第六條 本辦法適用于交通銀行境內各分支行。
第二章 以物抵債的基本條件
第七條 以物抵債必須依據法院及仲裁機構生效的法律文書或相關當事人簽訂的書面協議辦理。
第八條 以物抵債協議如需經有關部門批準或登記方能生效的,必須辦理報批或登記手續。
第九條 抵債資產為國有企業關鍵設備、成套設備、重要建筑物等需要政府機關批準方能轉讓的,應當事先按照有關規定報批。
第十條 下列財產一般不得用于抵償債務,如有特殊情況,需逐筆報總行審批:
(一)法律規定的禁止流通物。
(二)抵債財產欠繳和應繳的各種稅收和費用已經接近、等于或者高于該財產價值的。
(三)權屬不明或有爭議的財產。
(四)財產已先于我行抵押或質押給第三人的。
(五)依法被查封、扣押、監管或者依法被以其他形式限制轉讓的財產。
(六)公益性質的生活設施、教育設施、醫藥衛生設施等。
(七)以行政劃撥方式獲得的尚未建有房屋及其他地上定著物的土地使用權。
(八)尚未建有房屋及其他地上定著物的農村集體所有土地使用權。
(九)依法列入城市房屋拆遷范圍或者集體所有土地征用范圍的房屋、土地使用權。
(十)其他無法變現的財產。
第十一條 各分支行不得對企業實行整體接收。
第三章 抵債價值的確定
第十二條 抵債價值一般根據法院及仲裁機構生效的法律文書確定。在訴訟或仲裁過程中,分支行應當依法維護我行的合法權益,合理確定抵債資產價值。
第十三條 抵債價值由各分支行與債務人協商確定的,在確定前應對抵債資產價格構成的各種因素進行分析,包括基于抵債行為發生的各項稅費。以房地產、機器設備和交通運輸工具抵債的,原則上由資產評估機構進行評估,也可按照市場價、購置價或建造成本價孰低的原則與債務人協商確定抵債價值。
第十四條 在以物抵債過程中,發生的評估、過戶等費用,應當由債務人承擔,債務人無力承擔的,按抵債價值扣除上述費用后的凈值沖減債務本息。
第十五條 抵債價值高于債務本息且抵債資產不能分割的,銀行接受后在變現前不得以貨幣資金將差額退還債務人,可與債務人和保證人協議,將其差額列入保證金科目設專戶管理,待變現后將抵扣債務本息及支付變現費用后的剩余部分退還債務人。
第十六條 抵債價值不足抵償債務本息的,債權行應繼續向原債務人和保證人追索差額。原債務人和保證人確實無力償還的,作為呆賬或壞賬損失,按規定程序和審批權限上報核銷。
第四章 抵債資產的取得
第十七條 抵債資產的取得方式主要為訴訟(仲裁)方式和協議方式。
第十八條 取得抵債資產的審批程序。各行辦理以物抵債前,必須先由本行有關業務部門做好接收抵債資產的調查,通過委托評估機構對抵債資產進行評估或通過市場分析,了解抵債資產的權屬、狀況及變現可能性,掌握抵債資產的價值;與債務企業商談以物抵債具體事宜并撰寫以物抵債申請報告。經本行有關部門及風險資產審查委員會審查同意后報請行長核準。超出本行權限的,須逐級上報審批。
第十九條 取得抵債資產的申請。各分支行申請取得抵債資產時,應當報送以下材料:
1.交通銀行取得抵債資產審批表。
2.申請報告。申請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債務形成情況(性質、起訖日、金額等)和截至近期所欠我行的債務本息余額及質量狀況;(2)債務人及擔保人經營狀況;(3)申請以物抵債的主要理由;(4)抵債資產的構成、質量狀況、權利歸屬、變現能力以及變現計劃;(5)抵債資產的計價依據、目前市場價;(6)抵債資產的保管措施;(7)資產質量惡化的原因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3.債權債務合同(協議)等文本復印件。
4.抵債資產已經評估的,須報送資產評估報告復印件。
5.抵債資產的權屬憑證復印件。
6.本行風險資產審查委員會審查紀要。
第二十條 取得抵債資產的審批權限。
(一)在建房產、法律規定的限制流通物需逐筆報送總行審批。
(二)抵債價值高于債務本息的抵債資產需逐筆報總行審批。
(三)下列情形各行經本行風險資產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并經本行內部有權人分級批準方可辦理以物抵債:
1.抵債資產為足額并有效的存款單、國庫券、金融債券等有價證券的。
2.單個債務人以物抵債的抵債價值為:管轄分行A級行1000萬元及以下、A-級行700萬元及以下、B級行300萬元及以下;直屬分行A級行700萬元及以下、A-級行300萬元及以下、B級行100萬元及以下。
(四)除上述以外辦理的以物抵債,一律按下列規定報批:
1.單個債務人以物抵債的抵債價值為:管轄分行A級行1000萬元以上、A-級行700萬元以上、B級行300萬元以上報總行審批;直屬分行A級行700萬元以上、A-級行300萬元以上、B級行100萬元以上報總行審批。
2.其他分支行辦理的以物抵債,均須逐筆上報管轄分行審批;超出管轄分行審批權限的,由管轄分行初審同意后報總行審批。
第二十一條 取得抵債資產的審查。審查部門應當著重審查以物抵債的必要性、抵債金額的合理性以及抵債資產變現的可能性。
第五章 抵債資產的入賬和管理
第二十二條 符合本辦法取得的房產、土地及車輛,原則上應將資產權屬轉移至交行名下并在權屬轉移至交行名下之日起轉入“130待處理抵債資產”科目核算;如各行所在地的政府有關部門有明確規定可暫不轉移資產權屬且能保證抵債資產安全的,需逐筆上報總行審批。
第二十三條 符合本辦法取得的除房產、土地、車輛外的其他抵債資產必須在資產交付至我行之日起轉入“130待處理抵債資產”科目核算。
第二十四條 轉入“130待處理抵債資產”科目核算的抵債資產價值應當按照本辦法第十四條之規定,在扣除有關費用后先沖減債務本金,再沖減應收利息。
第二十五條 各分支行取得抵債資產后,應及時建立臺賬和相關保管檔案,詳細記載債務人名稱、抵債資產種類、規格和數量、抵債金額、收取時間、存放地點、保管人、入賬情況以及處置情況等要素,并將辦理以物抵債過程中制作或者收到的各種憑證、協議以及其他文件作為附件,與保管檔案一并保存。
第二十六條 各行取得抵債資產后,應抓緊處置。對暫時無法處置的抵債資產,應設專人妥善保管,并建立保管員責任制;定期進行抵債資產的檢查、核對,確保賬實相符及抵債資產的安全與完好;定期做好抵債資產的統計工作。
第六章 抵債資產的處置
第二十七條 處置抵債資產的程序。各行申請處置抵債資產時,應當先由各行有關業務部門做好抵債資產市場價格、處置抵債資產所需各項費用的調查;與抵債資產的受讓企業商談具體事宜,如為信貸方式處置抵債資產的,應當做好取得企業的資信調查。上述處置意向均須經本行有關部門及風險資產審查委員會審查同意后報請行長核準。超出本行權限的,須逐級上報審批。
第二十八條 處置抵債資產的申請。各行向上級行申請處置抵債資產時,應當報送以下材料:
1.交通銀行處置抵債資產審批表。
2.申請報告:申請報告應當包括以下內容:(1)擬處置的抵債資產名稱、取得時間、取得方式、轉入“130”科目的日期及抵債資產的地理位置、成新率等;(2)處置方式、變現底價及定價依據;(3)折損金額(率)及原因分析。
3.取得抵債物時的分級批準復印件及轉入“130”科目的入賬憑證復印件。如取得抵債資產時未經上級行審批,還需在申請報告中補充以物抵債的主要理由、計價依據。
4.對將要處置的抵債資產經過評估的,還須報送資產評估報告復印件。
5.對通過分期收取現金方式變現或通過信貸方式進行抵債資產處置的,須報送受讓抵債資產企業的資信調查、貸款審查報告。
6.本行風險資產審查委員會審查紀要。
第二十九條 處置抵債資產的審批權限。
下列情形各行經本行風險資產審查委員會審查通過并經本行內部有權人分級批準可處置抵債資產:
1.抵債資產變現價格超過或等同于抵債價值的。
2.變現價格雖不足抵債價值,但折損金額A級行在50萬元及以下、A-級行在40萬元及以下、B級行在30萬元及以下的,或上述三類行的折損率在20%及以下的。
除上述以外處置抵債資產,一律按下列規定報批:
1.單筆變現折損率在20%以上且折損金額為A級行50萬元以上、A-級行40萬元以上、B級行30萬元以上的,均需上報總行審批。
2.其他分支行處置抵債資產,無論折損金額大小及折損率高低,均須逐筆上報管轄分行審批;超出管轄分行審批權限的,由管轄分行初審同意后上報總行審批。
第三十條 抵債資產應當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內變現。一年內未變現的,應于一年屆滿后的次年一月份向上級行提交書面報告,說明未變現的原因和抵債資產的現狀,以及預計變現可能性和時限。
第三十一條 抵債資產變現,可采取公開拍賣、協議轉讓等方式。
第三十二條 對難以一次性處置的抵債資產,可以逐步變現還債,也可以在降低風險并落實擔保措施的前提下,通過信貸方式處置。
第三十三條 抵債資產變現價格,可根據資產評估機構的評估價并結合市場價格,由買賣雙方協商確定。
第三十四條 抵債資產一般不得轉讓給本行職工。
第三十五條 各行原則上不得自用抵債資產。如確有需要,應視同抵債資產處置,按本辦法規定分權限報批。同時必須按照購建該抵債資產的財務制度、基建管理辦法有關規定辦理購建審批手續。
第七章 以物抵債的會計核算
第三十六條 取消“1301抵債資產”和“1302抵債資產評估費用”科目,只設“130待處理抵債資產”一級科目。
原有“1301”、“1302”科目余額合計等于或小于抵債資產價值的,按“1301”、“1302”科目余額合計并入“130”科目;原有“1301”、“1302”科目余額合計大于抵債資產價值部分,計入“營業外支出”。具體調賬時間,由總行財會部另定。
第三十七條 取得抵債資產時的核算。
1.取得抵債資產過程中支付的有關稅費
借: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
2.如抵債價值扣除取得抵債資產過程中支付的有關稅費后的凈額(以下簡稱抵債價值凈額)小于或等于貸款本金
借: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貸:相關貸款科目
小于貸款本金部分按程序核銷
3.如抵債價值凈額大于貸款本金,小于或等于貸款本息
借: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貸:相關貸款科目
貸:相關利息核算科目
小于貸款本息部分按程序核銷
4.如抵債價值凈額大于貸款本息
借: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貸:相關貸款科目
貸:相關利息核算科目
貸:251保證金
取得抵債資產形成的保證金不計息,在變現處置前不得支取。
以上分步的會計分錄在經批準取得抵債資產時一次性完成。
第三十八條 抵債資產取得至處置期間發生的有關收入與支出的核算。
1.抵債資產發生的收入
借:現金或銀行存款
貸:營業外收入
2.抵債資產發生的支出
借:營業外支出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
對抵債價值凈額大于貸款本息的抵債資產,應專門設立臺賬統計該項資產取得至變現之前發生的有關收入支出。
第三十九條 抵債資產處置收入扣除處置時發生的有關稅費后,其凈收入的核算。
(一)如該項抵債資產沒有保證金存儲
1.抵債資產處置凈收入沖減“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借:現金或銀行存款
貸: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2.如抵債資產處置凈收入不足沖抵,不足部分按規定程序報批后計入營業外支出
借:742營業外支出
貸: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3.如抵債資產處置凈收入大于抵債資產價值,超出部分計入營業外收入
借:現金或銀行存款
貸:712營業外收入
(二)如該項抵債資產有保證金存儲
1.如抵債資產處置凈收入小于抵債資產價值
A.不足部分以保證金抵充
借:現金或銀行存款
借:251保證金
貸: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B.如保證金仍不足以沖抵不足部分,剩余部分按規定程序報批后計入營業外支出
借:742營業外支出
貸: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C.如保證金沖抵后有余額,余額部分沖銷抵債資產取得至變現之前的凈支出
借:251保證金
貸:712營業外收入
D.如沖銷后保證金有剩余,剩余部分退還借款人
借:251保證金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
2.如抵債資產變現凈收入等于或大于抵債資產價值
A.大于部分計入營業外收入
借:現金或銀行存款
貸: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貸:712營業外收入
B.保證金沖銷抵債資產取得至變現之前的凈支出
借:251保證金
貸:712營業外收入
C.沖銷凈支出后保證金如有剩余,剩余部分退還借款人
借:251保證金
貸:現金或銀行存款
第四十條 凡已核銷的貸款本息,又追償收回抵債資產的核算。
1.其抵債價值小于已核銷貸款本金的,增加貸款呆賬準備。
借: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貸:1291貸款呆賬準備
2.大于已核銷貸款本金小于已核銷貸款本息部分增加壞賬準備。
借: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貸:1370壞賬準備
3.大于已核銷貸款本息部分,列營業外收入。
借:130待處理抵債資產
貸:7120營業外收入第八章 監督和考核
第四十一條 “130待處理抵債資產”狀況列入內部評級考核內容。各行風險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以物抵債資產的管理、檢查,總行風險資產管理部負責全行以物抵債資產的監控考核。稽核部門負責以物抵債資產的稽核檢查。
第九章 相關責任
第四十二條 以物抵債工作必須責任到人、獎懲分明、嚴格考核。發現有下列情形之一者,要按照《交通銀行工作人員違反金融規章制度行為處理辦法》對有關責任人作出處理。情節嚴重已構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責任。
(一)取得抵債資產中與借款人、保證人串通,使抵債資產價值高估、難以變現或變現損失巨大的。
(二)對抵債資產保管不當造成毀損、滅失的。
(三)未經批準擅自使用、私自瓜分抵債資產的。
(四)處置抵債資產中人為壓質壓價,用損失銀行利益來謀取個人利益的。
(五)以物抵債工作中采用化整為零、越權審批、弄虛作假的。
第四十三條 對在抵債資產的取得、保管、處置過程中有突出貢獻的人員,各分支行應當給予表彰鼓勵和適當的物質獎勵。
第十章 附則
第四十四條 本辦法所指變現折損金額是指抵債資產變現凈值與“130”科目借方余額之差;變現折損率=〔1-(抵債資產變現凈值÷“130”借方余額)〕×100%。未轉入“130”科目核算的抵債資產變現凈值應當與債務本息比較。
第四十五條 各分支行可依據本辦法制定實施細則,并報總行備案。
第四十六條 本辦法由交通銀行總行負責解釋。
第四十七條 本辦法自2000年10月1日起實施,原辦法有與之相抵觸的按本辦法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
2014-11-01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監察法
2010-06-25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選舉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辦法
2007-03-16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一)
1988-04-25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政府推選委員會委員守則
1998-11-0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禁止和立即行動消除最惡劣形式的童工勞動公約》的決定
2002-06-29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的辦法
2003-03-1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5-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2002)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的決定
1992-09-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賣房等行為是否按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買賣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的行為予以處罰的答復
1991-05-2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三十條第三十一條的決定 [修正]
1991-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1996修正本)
1996-03-1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規則
1998-05-06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修正)
2016-06-06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
2019-09-06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
2019-05-28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10-07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志愿服務條例
2017-09-07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快煤層氣(煤礦瓦斯)抽采利用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意見的通知
2012-06-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2年全國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工作要點的通知
2012-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船稅法實施條例
2011-12-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