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4日,記者從蘭州市民政局獲悉,《蘭州市居民臨時救助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經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通過,有效期為三年。《辦法》明確了救助范圍、對象和不同情況享受的不同救助標準,讓因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暫時困難的家庭得到應急性、過渡性、非定期救助的專項救助。
《辦法》所稱臨時救助是指政府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對因突發性、緊迫性、臨時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暫時困難的家庭給予的應急性、過渡性、非定期救助的專項救助。需要注意的是因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社會安全、環境污染等突發公共事件,需要開展緊急轉移安置和基本生活救助的,以及屬于疾病應急救助范圍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符合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條件的,由縣級人民政府按有關規定提供臨時食宿、急病救治、協助返回等救助。
情況緊急政府可先行救助
臨時救助申請人申請臨時救助,應當向實際居住地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提出書面申請。由社會救助綜合服務窗口統一受理,填寫《蘭州市居民臨時救助申請審批表》,臨時救助申請人的審批應通過社會救助對象家庭財產核對。臨時救助申請應當在申請事由發生的一個自然年度內提出,當年度10月份以后發生的事由可在次年3月底前提出申請。縣區民政部門應當將實施臨時救助的情況,在申請人所在鄉鎮(街道)的范圍內予以公示,接受社會監督。對于情況緊急、需立即采取措施以防止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后果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級民政部門應先行救助。緊急情況解除后,應按規定補齊審核審批手續。
騙取臨時救助金將被處罰
臨時救助對象采取虛報、涂改、偽造、冒領等違法手段騙取臨時救助金的,由縣區民政部門追回被冒領的臨時救助款物,可以處非法獲取的救助款額或者物資價值1倍以上3倍以下的罰款,并要在社會信用體系中予以記錄,兩年內不予受理其臨時救助申請;構成違法治安管理行為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
臨時救助管理部門及工作人員如有擅自改變臨時救助范圍和標準的;擅自變換臨時救助對象和臨時救助金額的;無故延期下撥或扣壓、拖欠發放臨時救助資金的;指使他人采用變通手段騙取臨時救助金或者出具虛假證明的;故意隱瞞或歪曲事實,或者違反公開原則,不接受監督,市民反響強烈的;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故意刁難臨時救助對象,影響臨時救助工作正常開展的;貪污、截留、侵占、挪用臨時救助資金的等7類行為,將對主管人員、直接責任人視情節輕重給予批評教育、行政處分;造成臨時救助資金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
6類可申請臨時救助的人群
1、本市城市低收入家庭(含城市低保家庭)
2、本市農村低保家庭
3、本市農村五保對象
4、本市農村家庭年人均純收入在扶貧線以下的符合救助條件的農村低收入對象
5、有固定住所,連續在本市生活、就業、居住1年以上且符合本市低收入家庭認定條件的人戶分離家庭
6、經縣區民政部門認定的其他因臨時性、緊迫性、突發性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困難,其他社會救助制度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后基本生活暫時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及個人
救助標準
臨時救助以現金救助為主,以實物救助為輔
因火災造成實際居住房屋損壞或倒塌、財產損毀且無自救能力的,按照財產損失程度一次性救助1000~5000元,造成家庭成員死亡的按照每位死亡人員5000~10000元的標準一次性救助。臨時救助申請人因意外傷害造成人身傷亡,在獲得各種賠償、保險、救助后負擔仍然較重,導致家庭基本生活困難,亟須救助的,造成家庭成員死亡的按照每位死亡人員5000~10000元的標準一次性救助;造成家庭成員傷殘的按照傷殘程度一次性救助1000~3000元。#p#分頁標題#e#
臨時救助申請人因交通事故造成人身傷亡
交警部門確定無法找到責任人或責任人確實無力支付賠償,造成基本生活困難,亟須救助的,造成家庭成員死亡的按照每位死亡人員5000~10000元的標準一次性救助;造成家庭成員傷殘的按照傷殘程度一次性救助1000~3000元;正在進行住院治療的按照醫療費用負擔造成基本生活困難程度一次性救助3000~5000元。
臨時救助申請人因人身傷害案件中,民事賠償部分被執行人確實完全無賠償能力無法執行。
造成基本生活困難,亟須救助的,由申請人所在單位、街道或鄉鎮出具證明并經法院確認后,一次性救助1000~5000元。
臨時救助申請人因患危重疾病
經縣級以上醫療機構診斷并出具證明,個人實際自負醫療費用嚴重影響家庭基本生活,未享受醫療救助,但仍亟須救助的,按照實際個人支付金額剩余部分給予20%~40%比例予以一次性救助,救助金額上限不超過6000元。
臨時救助申請人子女在高中階段就讀
教育費用支出造成基本生活困難且未享受其他救助、資助的(城鄉低保除外),每年度一次性救助生活補貼800元;經當年度統招高考被正式錄取的大一學生,教育費用支出造成基本生活困難且未享受其他救助、資助的(城鄉低保除外),秋季開學,省內院校一次性救助生活補貼2000元、省外院校一次性救助生活補貼3000元;其他統招在校大學生家庭教育費用支出造成基本生活困難且未享受其他救助、資助的(城鄉低保除外),省內院校每學年一次性救助1500元、省外院校每學年一次性救助2000元。
因其他突發事件導致臨時救助申請人家庭基本生活困難,亟須救助的,一次性救助500~5000元。
同一事由的臨時救助一年內進行一次,情況特殊的,經縣區民政部門認定后一年內可以給予二次救助,累計救助不超過10000元。對給予臨時救助金、實物救助后,仍不能解決臨時救助對象困難的,可分情況提供轉介服務。對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醫療、教育、住房、就業等專項救助條件的,要幫助其申請;對需要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通過慈善項目、發動社會募捐、提供專業服務、志愿服務等形式給予幫扶的,要及時轉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2013修正)
2013-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循環經濟促進法(主席令第四號)
2008-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爾及利亞民主人民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8-06-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
2007-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的決議
1980-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88)
1988-04-1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決定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草原法(2002修訂)
200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履行原由中國人民銀行履行的監督管理職責的決定
2003-04-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萊索托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4-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7-0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阿拉伯埃及共和國關于民事、商事和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4-04-21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
1980-02-2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1979)
1979-07-0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8-01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稽查條例(2016年修訂)
2016-07-01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3-07-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質量工作考核辦法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關于2012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3-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繼續深化“安全生產年”活動的通知
2011-03-02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2011-01-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方案的通知
2010-10-2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環境保護部等部門關于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工作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5-11國務院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7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的通知
201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