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20日召開的全國檢察長座談會上,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曹建明指出,要進一步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著力促進公正廉潔執法。認真貫徹落實高檢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對訴訟活動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繼續在加大監督力度、改進監督方式方法、提高監督水平、增強監督實效上下功夫,切實維護司法廉潔和公正。進一步強化刑事訴訟監督,重點加強對有罪不究、以罰代刑、超期羈押、量刑畸輕畸重等問題的監督。大力加強和改進民行檢察工作,穩妥推進民行檢察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自覺接受人大監督,認真學習貫徹省級人大常委會關于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決議、決定。正確處理同其他司法機關之間協調配合與監督制約的關系,共同維護司法公正和法制權威。
7月30日,浙江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了《關于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決定》。至此,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的此類決議、決定,增加到13個。
一輪立法熱潮
2001年7月27日,河南省第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的決定》。這是新世紀以來,省級人大常委會首次專門對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出臺決定,頗具戰略眼光。
2008年9月起,出現了一輪由北京引領的省級人大常委會出臺相關決議、決定的熱潮。它們是黨和國家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高度重視、檢察工作迎來難得發展機遇的時代產物。
黨的十七大對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了戰略部署。全國政法機關隨后開展了“黨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錦濤總書記在全國政法工作會議代表和全國大法官、大檢察官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大學習、大討論活動”。特別是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對新時期檢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突出強調要加強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切實解決執法不嚴、司法不公問題。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紛紛對當地檢察機關抓好貫徹落實提出要求。
2008年底,新一輪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正式啟動,提出以加強權力監督制約為重點,進一步解決體制性、機制性、保障性障礙,優化司法職權配置,規范司法行為,建設公正高效權威的社會主義司法制度。改革意見中的許多項目,都與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密切相關,為深化檢察改革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
隨著網絡輿論監督的迅猛發展,人民群眾對司法公正的要求和期待更加強烈。近年來的全國和地方“兩會”上,要求檢察機關加大對訴訟活動法律監督力度的呼聲越來越高。與此同時,各級人大常委會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監督法》(以下簡稱《監督法》)的規定,聽取和審議檢察機關專項工作報告也實現了常態化。
憑借這些有利形勢,各省級檢察院主動爭取人大支持,不到兩年時間推動出臺了12個決議、決定。今后一個時期,在高檢院的指導下,在已經出臺決議、決定省份的帶動下,這一輪地方立法熱潮還將持續。
兩種體例
這些決議、決定,都是各省級人大常委會認真審議討論,并經各省人大常委會全體組成人員過半數表決同意后通過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決策性文件,是省級權力機關專門針對轄區內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行使監督權和立法權的體現。
單從名稱上看,雖有“決議”和“決定”之別,但從內容上看,它們都具有宏觀的指導性、原則性,也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令性。
根據《監督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常務委員會認為必要時,可以對專項工作報告作出決議”。采用“決議”的,均是人大常委會針對專項工作報告作出的,而沒有作專項工作報告,或者所作專項工作報告的選題及其內容與人大常委會需要作出的決策不相對應的,則采取“決定”的方式。#p#分頁標題#e#
三種出臺模式
分析各地出臺的決議、決定情況,不難發現,三種出臺模式并存:
一是同一次人大常委會聽取并審議檢察機關專項工作報告后作出決議。如北京市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聽取并審議該市檢察院檢察長慕平所作的《北京市檢察機關開展訴訟監督工作情況的報告》后,作出了《關于加強人民檢察院對訴訟活動的法律監督工作的決議》。類似的還有遼寧、上海、江西、山東、四川。
二是兩屆人大常委會連續三年聽取、審議檢察機關的系列專項工作報告后作出決定。2007年10月,黑龍江省第十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省檢察院《關于加強法律監督工作情況的報告》;2008年10月,該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審議了省檢察院《關于落實省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意見建議情況的(書面)報告》;2009年10月,該省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聽取并審議了《關于全省檢察機關民事行政檢察工作的報告》,在這次會議上通過了《關于加強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決定》。
三是人大常委會根據監督工作需要專門作出決定。河南、湖北、寧夏、山西、福建、浙江均采取這種模式。這些地方的省級檢察院也曾經作過相關的專項工作報告,決定的出臺,說明這些省級人大常委會認為時機已成熟、確有必要。
四類約束對象
各地決議、決定有一個共同特點,都對四類對象進行約束。
首先,針對檢察機關這一法律監督權的行使主體,決議、決定均要求,檢察機關既要堅持憲法定位、增強監督意識,突出監督重點,加大監督力度,用足用好現有法律監督手段,并深化檢察改革,完善監督機制,進一步強化法律監督;又要切實加強對自身執法的內外監督制約,不斷強化自身監督,強化隊伍建設。
其次,針對檢察機關開展訴訟活動法律監督的直接監督對象,即偵查機關、審判機關、刑罰執行和監管機關、司法行政機關,決議、決定要求被監督者依法自覺接受并積極配合檢察機關開展法律監督工作。如對檢察機關作出的法律監督文書要認真研究、依法糾正、及時反饋。北京的決議還提出,各單位監察部門應當與檢察院加強信息溝通的工作配合,積極查辦
和預防違紀違法行為。上海的決議要求被監督者支持、配合檢察機關對法律監督工作的探索實踐。江西的決議規定,拒絕接受檢察機關依法實施的法律監督,造成嚴重后果的,應當依法依紀追究直接責任人和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的相應責任。
再者,針對各級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決議、決定要求行政機關及其有關部門積極支持檢察機關依法履行法律監督職責,為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普遍提出,要加強檢察經費保障,加強聯系協作等。許多地方還強調要配合檢察機關加強職能宣傳,引導群眾通過法律監督渠道表達合理訴求。
最后,針對人大自身,決議、決定強調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加強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的支持和監督。
此外,一些地方還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協助配合法律監督工作提出了原則性要求。
五個特色亮點
這13部地方立法雖系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而出臺的,各有特色,但總體來看,均回應了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呈現出五個亮點:
——主動回應人民群眾的司法需求,監督重點突出。如針對有案不立、立而不偵、偵而不結的問題;利用刑事手段插手經濟糾紛等違法立案問題;刑訊逼供、暴力取證、違法采取強制性偵查措施、違法變更逮捕措施等問題;有罪判無罪、無罪判有罪、量刑畸輕畸重特別是職務犯罪、經濟犯罪案件量刑失衡的問題;違法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超期羈押、體罰虐待被監管人員以及脫管漏管、“牢頭獄霸”、在押人員非正常死亡等問題;民事、行政裁判不公、執行腐敗問題;重大責任事故、黑惡勢力背后的保護傘等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強調要加大力度,重點進行監督。#p#分頁標題#e#
——緊緊圍繞中央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的部署,鼓勵探索創新。決議、決定將近年來檢察機關推行的一些改革措施和機制創新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固定下來,一方面為檢察機關繼續深化改革、開展試點提供了依據和指導,另一方面,也為在國家立法上完善相關制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積累。
如山東、湖北等地提出完善違法調查、建議更換辦案人等監督手段;遼寧等地要求偵查機關與檢察機關建立和完善信息通報和刑事發案、破案、立案、撤案工作情況的溝通機制;山西的決定規定法院采取聽證或者庭審方式審理減刑、假釋案件的,應當通知檢察院派員參加;寧夏的決定明確了對民事執行活動要著力監督糾正的七種違法情形;四川等地提出要積極推進量刑規范化試點工作,規范自由裁量權等。這些都是中央確定的司法改革任務。
——授權與限權并重,彰顯立法理性。除了依據憲法和法理,對現行法律規定不明確或未作具體規定的一些監督事項,通過明確范圍、程序和效力進行一定程度的授權外,各地在決議、決定中普遍加強了對檢察權的監督制約,如強調要自覺接受人大監督和其他司法機關的制約等。
河南的決定規定,審判機關及其他有關國家機關對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可以提出改進意見和建議;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對檢察機關法律監督工作中存在的嚴重違法問題,要督促其依法糾正。福建的決定提出,要嚴肅查處檢察人員的失職瀆職行為。黑龍江等地要求繼續深化檢務公開和健全人民監督員制度,強化檢務督察等。
——人大強力推動,各方面積極配合。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在決議出臺后開展了一系列調研督導工作,各區縣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檢察機關貫徹落實情況匯報。2009年9月,北京市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又聽取和審議了《北京市人民檢察院貫徹落實人大決議、加強訴訟監督工作情況報告》。山西省人大常委會在省檢察院組織召開了全省學習貫徹《決定》電視電話會議,省、市、縣三級司法機關和有關行政執法部門共21個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參加了會議。遼寧省檢察機關開展了“訴訟監督年”專項活動。各地在人大的推動下,加大學習、宣傳和督促力度,進一步統一思想、落實責任、加強協作,有力促進了決議、決定的貫徹執行。
——成效顯著,法律監督由軟變硬。各地決議、決定的出臺和實施,實現了權力機關依法監督和支持檢察機關依法履職的有機統一,檢察機關的執法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促進了法律監督力度、質量、效率、效果的有機統一,推動了監督機制的健全和完善,規范了檢察權的運行,法律監督由“軟”變“硬”。2009年12月29日,高檢院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對訴訟活動法律監督工作的意見》,充分吸收了各地決議、決定的經驗和成果。隨著各地決議、決定的深入貫徹落實,各方面的成效還將進一步顯現和提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9-30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十屆第73號)
2007-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設施保護法
1990-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95年修正)
1995-08-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新加坡共和國關于民事和商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1997-04-28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已修正)
1991-09-04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決議
1982-12-04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試行)
1979-02-23全國人大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1970-01-01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選舉和決定任命辦法
1991-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
1993-07-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任行政長官在1999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7-03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修訂)
2000-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官法》的決定
2001-06-30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
2005-04-27農業保險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生產安全事故應急條例
2019-03-01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旅行社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4-01-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違規發放津貼補貼行為處分規定
2013-06-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預算單位2013-2014年政府集中采購目錄及標準的通知
2012-12-19國務院關于開展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的通知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印發衛生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10-08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關于修改《工傷保險條例》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