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王姝)從3月1日起,寵物擾民、在集貿市場強買強賣、強行乞討、發黃色短信干擾他人生活等行為均將被視為違法行為,公安機關將按照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論處。
執法手段更加細化
據公安部昨日消息,《治安管理處罰法》將于3月1日起實行。目前,公安部已通報全國各地公安機關,要求在3月1日前推出系列宣傳活動,以使群眾盡快熟悉新舊法規的區別,按照新法辦事。北京市公安局的系列宣傳活動將于22日全面啟動。
與原《
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相比,新法加大了“執法程序”、“執法監督”在法條中所占的比例,各單獨開辟了一章,細分了拘留時限、罰款額度等各懲罰手段操作尺度。新法中“執法程序”章節所包含法條達26條,囊括了受理、調查取證、扣押贓款等各個執法環節,并設定了執法過程中有可能遇到的各種具體情形,比如“行為人與善意第三人合法占有的財產,應當登記,不得扣押”,“現場口頭傳喚行為人,必須在詢問筆錄中注明口頭傳喚的原因、條件限制”。“執法監督”章節規定了11種情形,包括刑訊逼供、體罰、虐待、侮辱他人、超過詢問查證時間,仍限制人身自由等等,警察只要觸犯了其中的任何一種情形,均將被處以行政處分或追究刑事責任。
處罰范圍更加具體
此外,原《治安管理處罰條例》處罰種類只有警告、罰款、
行政拘留;新法在此基礎上增加了“限期出境”和“驅逐出境”。原條例規定處罰行為范圍為8類73種,新法為5類238種,類別雖然縮減,但加入了100多種具體的情形,覆蓋了一些近些年出現的社會新現象,比如寵物撲咬他人、噪音擾民、發黃色短信息、擾亂大型賽事比賽秩序等。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表示,《治安管理處罰法》體現了公法的兩大“對立”立法傾向:政府機關的公權利“由小變大”;以法規形式加大對執法機關的限制和監督。他說,現《行政程序法》已納入國家立法計劃,該部法規出臺后,將與《行政許可法》相輔相成,共同約束公安機關等政府機關的執法行為。
部分新增違反治安管理行為
《治安管理處罰法》將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由原來的73種增加到238種,主要有:
●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投放虛假的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的行為;
●破壞計算機信息系統的行為;
●違法舉辦大型活動的行為;
●強迫他人勞動的行為;
●發送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行為;
●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的行為;
●猥褻他人的行為;
●強迫交易的行為;
●拒不執行人民政府在緊急狀態情況下依法發布的決定、命令的行為;
●偽造、變造或者買賣公文、證件、證明文件、印章的行為;
●違反房屋出租管理規定的行為;
●違法承接典當物品的行為;
●非法收購國家禁止收購的物品的行為;
●在公共場所拉客招嫖的行為;
●傳播淫穢信息的行為等等。
■專家觀點
《治安管理處罰法》將于3月1日起實行。本報昨日采訪了曾參與《治安管理處罰法》立法討論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明安,對新法進行了解讀。
加大權力利于警察執法
新京報:新法實施后,警察的權力將加大。這樣會不會助長個別警察濫用權力?
姜明安:新法新增的處罰范圍主要針對的是各種社會生活新現象,比如揚言實施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投放虛假的危險物質,擾亂公共秩序等。前兩年,這兩類行為在北京屢有發生。再有就是偷窺、偷拍,竊聽、散布他人隱私;發送信息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等,這些行為的出現、蔓延,已經干擾了社會秩序,以立法形式固定處罰手段,這對現今而言是非常必要的。#p#分頁標題#e#
原來,立法層對公權力的立法思想是“警察的權力越少越好”,這一立法思想也“主導”了其他政府機關;現在,公權力的立法思想已調整為“給予其適當的、夠用的公權力”,這就相當于給予警察更多的執法手段。手段越多,其對違法行為的約束力就越強。近20年,中國社會變化很大,人口自由流動,所以,老的立法思想容易導致警察束手束腳,警察應該放開手腳,至于“濫用權力”的弊端,可以憑借“督察”手段、完善執法程序來匡正。
查證時間縮短體現法律人性化
新京報:詢問查證時間縮減為不得超過8小時。這個變化是不是從程序方面約束警察的執法行為?
姜明安:原條例規定,公安機關傳喚后,詢問查證時間不超過24小時;新法要求傳喚后應當及時詢問查證,時限不得超過8小時。除非復雜情況,有可能被行政拘留,詢問查證時限才能延至24小時。新舊法類似變化還有一些,比如原條例最長
拘留時間可能達到30天,新法規定即使觸犯了兩個法條,合并執行,最長時限也不能不超過20天;原條例未限制治安案件辦理期限,新法規定不得超過30天。
此外,如對公安機關的處罰存有質疑,新法規定被處罰人可以向上一級公安機關提起行政復議,也可以向當地人民法院提起
行政訴訟。這些變化都是法律人性化的體現,而且,以法規“公示”各個執法標準,將執法各環節有可能遇到的情況、應采取的操作尺度都用法條形式固定下來,警察在擁有更多權利的同時,執法行為也受到了監督。
警察執法11處不得“越線”
新京報:有時人們對警察執法行為是否符合規定并不了解,新法對于約束警察的執法行為有哪些具體規定?
姜明安:新法“執法監督”方面詳細規定了警察辦理治安案件的11種違規情形,觸線者或被給予行政處分,或被追究刑事責任。
刑訊逼供、體罰、虐待、侮辱他人的;超過詢問查證的時間限制人身自由的;不執行罰款決定與罰款收繳分離制度或者不按規定將罰沒的財物上繳國庫或者依法處理的;私分、侵占、挪用、故意損毀收繳、扣押的財物的;違反規定使用或者不及時返還被侵害人財物的;違反規定不及時退還保證金的;利用職務上的便利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當場收繳罰款不出具罰款收據或者不如實填寫罰款數額的;接到要求制止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報警后,不及時出警的;在查處違反治安管理活動時,為違法犯罪行為人通風報信的;有徇私舞弊、濫用職權,不依法履行法定職責的其他情形的。
采寫/本報記者 王姝
■法規摘編
●新治安法第75條規定:飼養動物,干擾他人正常生活的,處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或者放任動物恐嚇他人的,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罰款。驅使動物傷害他人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并處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罰款。
●新治安法第41條還對強行乞討作了規定:反復糾纏、強行討要或者以其他滋擾他人的方式乞討的,處5日以下拘留或者警告。脅迫、誘騙或者利用他人乞討的,處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并處1000元以下罰款。
●新治安法第63條規定:刻劃、涂污或以其他方式故意損壞國家保護的文物、名勝古跡的;違反國家規定在文物保護單位附近進行爆破、挖掘等活動,危及文物安全的,處警告或200元以下罰款;情節較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并處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罰款。
●新治安法第24條對“足球流氓”作了明確規定:擾亂文化、體育等大型群眾性活動秩序的,處警告或者200元以下罰款;情節嚴重的,處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并處500元以下罰款。因擾亂體育比賽秩序被處以拘留處罰的,可以同時責令其12個月內不得進入體育場館觀看同類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