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審員獨立行使表決權
對于人民陪審員的職責定位,主要有三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按照現行法律規定,“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任務期間,是他所參加的審判庭的組成人員,同審判員有同等權利”。因此,應當將人民陪審員在審判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定位于參與審判案件,行使與法官同等的職權。另一種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不是法律專業人員,不可能與法官發揮同等作用,應當將人民陪審員的地位、作用定位于對法官審判案件進行監督。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案件,既行使與法官同等的權利,又對審判活動發揮監督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活動實現司法民主,確保司法公正。對于人民陪審員在審判活動中的地位、作用,仍應定位于參與審判案件,行使審判權。因此,草案規定,人民陪審員執行陪審職務,除不能擔任審判長外,與法官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義務。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評議案件時,應當認真負責,充分陳述意見,獨立行使表決權。草案還規定,人民陪審員同合議庭其他組成人員意見分歧,必要時可以建議合議庭將案件提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陪審員由人大常委會任命
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人民陪審員由選舉產生。實踐中,人民陪審員的產生方式卻多種多樣,很不規范。從最高人民法院調查情況看,現有人民陪審員中,41.5%由人民法院自行任命,23.7%是經有關組織推薦,由法院任命后報同級人大常委會備案;依法選舉產生的人民陪審員很少。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原草案時認為,由人民法院院長提請人大常委會任命陪審員,一方面能增強人民群眾對人民陪審員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人民陪審員因完全受法院審查、管理而影響其作用的發揮,更符合設立陪審制度的目的。新草案吸收了這一意見,比照法官的產生程序,規定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的公民,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的基層組織向人民法院推薦,或者本人提出申請,由人民法院會同同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審查。認為適宜擔任人民陪審員的,由人民法院院長提出人民陪審員名單及相關材料,報送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草案還規定,人民陪審員的任期為五年,可以連任,缺額依法定程序增補。
陪審員只審一審案件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原草案規定,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案件的范圍是一審刑事案件和涉及人身權利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當時,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時提出,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的范圍不宜過寬,一審刑事案件和涉及人身權、離婚、贍養、撫養、繼承、家庭財產分割等民事案件如果都列入陪審范圍,需要大量的人民陪審員,實踐中難以做到。新草案吸收了這一意見,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人民法院組成的合議庭,審判第一審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同時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第一審案件的范圍,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此外,為了進一步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還規定:“當事人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第一審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p#分頁標題#e#
陪審員文化程度應大專以上
草案規定了擔任人民陪審員必須具備的八項條件,其中,將人民陪審員的文化程度限定為大學專科以上。根據調查,現有人民陪審員中,有47.4%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7.2%具有高中文化,總體上文化程度比較高。考慮到我國地區的差異,特別是不發達地區人民陪審員總體文化程度較低的現實,草案特別規定,對于年齡較大、群眾威望較高的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文化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一名陪審員一年審案不得超過10件
如何確定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的具體案件,主要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可以借鑒歐美國家的做法,對于實行陪審的具體案件,采取抽簽或者其他方法,從全部人民陪審員中隨機抽選參與陪審的人民陪審員,以體現程序公正。另一種意見認為,實行隨機抽選的方式確定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具體案件,經濟成本較高,在現實的經濟條件下不具有可行性。而且,目前在確定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案件時,也是由法院自行指定,原則上不應當與法官審判案件的確定方式有較大差別。
為解決上述問題,草案堅持靈活掌握、合理安排的原則,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以適當的方式輪流安排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一名人民陪審員每年參與陪審案件不得超過10件,以防止有的人民陪審員長期不參加陪審,有的則長期、固定地參與陪審,成為“編外法官”。同時,草案還將人民陪審員執行陪審職務確定為法定義務,規定執行陪審職務優先于完成本職工作,以避免人民陪審員隨意拒絕參與陪審。
陪審員由法院會同司法行政機關管理
關于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培訓和監督問題,一種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案件、行使審判權的場所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對于人民陪審員的工作情況也比較了解,故人民法院應當負責此項工作;另一種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培訓等屬于司法行政事務,應當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還有一種意見認為,這項工作廣義上雖屬司法行政范疇,但又有其特殊性,應有別于一般司法行政事務。
為加強對人民陪審員行使審判權的管理、監督和制約,同時又不對司法機關現有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做出較大變更,草案規定,由人民法院會同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對本院的人民陪審員進行管理、培訓,并對本院人民陪審員執行職務情況進行定期考核。
陪審員可以得到補助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原草案時認為,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審理會發生誤工費、交通費、誤餐費等費用,應從同級財政預算中解決。新草案吸收了這一意見,規定對于無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期間,由人民法院參照當地職工上年度平均貨幣工資水平,按實際工作日給予相應補助。對于有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期間不再另行補助,只是強調其所在單位不得因其執行陪審職務而克扣或變相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草案還規定,人民陪審員因執行陪審職務支出、按照規定應當由人民法院負擔的開支,人民陪審員應當享有的補助以及人民法院為實施陪審員制度所必須的開支,列入人民法院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反家庭暴力法
2015-12-27中華人民共和國民用航空法(2015年修正)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2015年修訂)
2015-04-24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試行)[失效]
1987-11-24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九屆第二十四號)
200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政府保健合作協定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1983修正)
1983-09-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拉脫維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5-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2000修訂)
2000-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臺灣省出席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協商選舉方案的決定
1987-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5-04-10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議
1982-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
1991-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復議法
1999-04-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柬埔寨王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0-03-01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保險公司管理條例(2019修訂)
2019-11-29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7-16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5-04植物檢疫條例(2017修正)
2017-10-17消耗臭氧層物質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
2017-02-07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