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審員獨立行使表決權
對于人民陪審員的職責定位,主要有三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按照現行法律規定,“人民陪審員在人民法院執行任務期間,是他所參加的審判庭的組成人員,同審判員有同等權利”。因此,應當將人民陪審員在審判活動中的地位、作用定位于參與審判案件,行使與法官同等的職權。另一種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不是法律專業人員,不可能與法官發揮同等作用,應當將人民陪審員的地位、作用定位于對法官審判案件進行監督。還有一種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案件,既行使與法官同等的權利,又對審判活動發揮監督作用。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實行人民陪審員制度的主要目的是通過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活動實現司法民主,確保司法公正。對于人民陪審員在審判活動中的地位、作用,仍應定位于參與審判案件,行使審判權。因此,草案規定,人民陪審員執行陪審職務,除不能擔任審判長外,與法官享有同等權利、承擔同等義務。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評議案件時,應當認真負責,充分陳述意見,獨立行使表決權。草案還規定,人民陪審員同合議庭其他組成人員意見分歧,必要時可以建議合議庭將案件提請院長提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
陪審員由人大常委會任命
人民法院組織法規定,人民陪審員由選舉產生。實踐中,人民陪審員的產生方式卻多種多樣,很不規范。從最高人民法院調查情況看,現有人民陪審員中,41.5%由人民法院自行任命,23.7%是經有關組織推薦,由法院任命后報同級人大常委會備案;依法選舉產生的人民陪審員很少。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原草案時認為,由人民法院院長提請人大常委會任命陪審員,一方面能增強人民群眾對人民陪審員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可避免人民陪審員因完全受法院審查、管理而影響其作用的發揮,更符合設立陪審制度的目的。新草案吸收了這一意見,比照法官的產生程序,規定符合擔任人民陪審員條件的公民,由其所在單位或者戶籍所在地的基層組織向人民法院推薦,或者本人提出申請,由人民法院會同同級司法行政機關進行審查。認為適宜擔任人民陪審員的,由人民法院院長提出人民陪審員名單及相關材料,報送同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任命。草案還規定,人民陪審員的任期為五年,可以連任,缺額依法定程序增補。
陪審員只審一審案件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的原草案規定,人民陪審員參與審判案件的范圍是一審刑事案件和涉及人身權利的第一審民事案件。當時,常委會組成人員在審議時提出,人民陪審員參與案件審理的范圍不宜過寬,一審刑事案件和涉及人身權、離婚、贍養、撫養、繼承、家庭財產分割等民事案件如果都列入陪審范圍,需要大量的人民陪審員,實踐中難以做到。新草案吸收了這一意見,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人民法院組成的合議庭,審判第一審案件,適用簡易程序審理的案件和法律另有規定的案件除外。同時規定:“人民陪審員參加審判第一審案件的范圍,由最高人民法院規定。”此外,為了進一步保護當事人的訴訟權利,還規定:“當事人申請由人民陪審員參加合議庭審判第一審案件的,人民法院可以準許。”#p#分頁標題#e#
陪審員文化程度應大專以上
草案規定了擔任人民陪審員必須具備的八項條件,其中,將人民陪審員的文化程度限定為大學專科以上。根據調查,現有人民陪審員中,有47.4%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7.2%具有高中文化,總體上文化程度比較高。考慮到我國地區的差異,特別是不發達地區人民陪審員總體文化程度較低的現實,草案特別規定,對于年齡較大、群眾威望較高的公民擔任人民陪審員的文化條件可以適當放寬。
一名陪審員一年審案不得超過10件
如何確定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的具體案件,主要存在兩種意見。一種意見認為可以借鑒歐美國家的做法,對于實行陪審的具體案件,采取抽簽或者其他方法,從全部人民陪審員中隨機抽選參與陪審的人民陪審員,以體現程序公正。另一種意見認為,實行隨機抽選的方式確定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具體案件,經濟成本較高,在現實的經濟條件下不具有可行性。而且,目前在確定法官組成合議庭審理案件時,也是由法院自行指定,原則上不應當與法官審判案件的確定方式有較大差別。
為解決上述問題,草案堅持靈活掌握、合理安排的原則,規定人民法院應當以適當的方式輪流安排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一名人民陪審員每年參與陪審案件不得超過10件,以防止有的人民陪審員長期不參加陪審,有的則長期、固定地參與陪審,成為“編外法官”。同時,草案還將人民陪審員執行陪審職務確定為法定義務,規定執行陪審職務優先于完成本職工作,以避免人民陪審員隨意拒絕參與陪審。
陪審員由法院會同司法行政機關管理
關于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培訓和監督問題,一種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參與陪審案件、行使審判權的場所是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對于人民陪審員的工作情況也比較了解,故人民法院應當負責此項工作;另一種意見認為,人民陪審員的管理、培訓等屬于司法行政事務,應當由司法行政機關負責;還有一種意見認為,這項工作廣義上雖屬司法行政范疇,但又有其特殊性,應有別于一般司法行政事務。
為加強對人民陪審員行使審判權的管理、監督和制約,同時又不對司法機關現有機構設置、職權劃分和管理制度做出較大變更,草案規定,由人民法院會同同級司法行政機關對本院的人民陪審員進行管理、培訓,并對本院人民陪審員執行職務情況進行定期考核。
陪審員可以得到補助
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原草案時認為,人民陪審員參加案件審理會發生誤工費、交通費、誤餐費等費用,應從同級財政預算中解決。新草案吸收了這一意見,規定對于無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期間,由人民法院參照當地職工上年度平均貨幣工資水平,按實際工作日給予相應補助。對于有固定收入的人民陪審員,在執行陪審職務期間不再另行補助,只是強調其所在單位不得因其執行陪審職務而克扣或變相克扣其工資、獎金及其他福利待遇。草案還規定,人民陪審員因執行陪審職務支出、按照規定應當由人民法院負擔的開支,人民陪審員應當享有的補助以及人民法院為實施陪審員制度所必須的開支,列入人民法院業務經費,由同級政府財政予以保障。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的決定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09年修正)
2009-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的決定
2010-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2010-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1986修正)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
1989-12-2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保護錄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制品公約》的決定
1992-11-07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經濟特區法規適用區域問題的解釋
1995-12-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的解釋
2000-04-29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
1983-09-0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的決定
1985-04-10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失效]
1950-03-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1990-04-04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國營事業單位取得采礦權可以適用國營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的規定的答復
1989-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1993-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
2000-10-31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2006年修訂)
2006-08-27安全生產許可證條例(2014修訂)
2014-07-29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2019修訂)
2019-10-11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02科學數據管理辦法
2018-04-02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
2017-08-21直銷管理條例
2005-08-102015年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轉變政府職能工作方案
2015-05-12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建設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
2013-12-02國務院關于改革鐵路投融資體制加快推進鐵路建設的意見
2013-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