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排入江河湖庫的廢污水量也隨之不斷增加。根據2003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2003年全國污水排放量約為680億噸。在河道、湖泊任?意設置排污口已經造成了極大的危害:一是,廢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嚴重污染水體,加劇水資源短缺。從1997年到2003年,廢污水排放量分別為584、593、606、620、626、631、680億噸。造成了北方地區河流有水皆污,豐水地區守在河邊找水吃,許多城市被迫放棄附近的水源而另外尋找新水源。如上海市曾經多次上移城市取水口,牡丹江市、哈爾濱市城市供水水源地都因為污染而另外建設新的水源地。南方豐水地區河流湖泊也受到污染。如長江干流沿岸城市附近水域形成數十公里的岸邊污染帶、南京附近的長江干流附近取水口與排污口犬牙交錯,嚴重影響了供水安全。2003年淮河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對全流域(不包括山東半島地區)的入河排污口進行調查,共查出966個入河排污口,淮河水體受到嚴重污染,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焦點。水污染嚴重影響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產生活。由于水污染引起的上下游之間的水事糾紛近年來也有增長的趨勢。二是,危及堤防安全,影響行洪。一些排污企業未經批準,隨意在行洪河道偷偷設置入河排污口,對堤防和行洪河道的安全構成了潛在的威脅。當發生洪水時,污水將隨著洪水蔓延,擴大了污染區域,也使洪水調度決策更加復雜。
1988年頒布的《河道管理條例》對入河排污口的管理作出了一些規定,但在具體實施中顯得力度不夠。因此,2002年修訂通過的《水法》第三十四條明確規定:"在江河、湖泊新建、改建或者擴大排污口,應當經過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依法對入河排污口實施監督管理,是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手段;是落實《水法》確定的水功能區劃制度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制度的主要措施;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保護生態環境,維持河流健康生命的必然要求。因此,制定《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二、《辦法》對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問題規定了哪些制度和措施?
答:《辦法》主要規定了以下主要制度和措施:一是排污口設置審批制度。按照公開、公正、高效和便民的原則,《辦法》對入河排污口設置的審批分別從申請、審查到決定等各個環節做出了規定,包括排污口設置的審批部門、提出申請的階段、對申請文件的要求、論證報告的內容、論證單位資質要求、受理程序、審查程序、審查重點、審查決定內容和特殊情況下排污量的調整等。二是已設排污口登記制度。《辦法》規定,《水法》施行前已經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單位,應當在本辦法施行后到入河排污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進行入河排污口登記,由其逐級報送有管轄權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三是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已設排污口的管理制度。《辦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對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的排污口現狀情況進行調查,并提出整治方案報同級人民政府批準后實施。四是入河排污口檔案和統計制度。《辦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對管轄范圍內的入河排污口設置建立檔案制度和統計制度。五是監督檢查制度。《辦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對入河排污口設置情況進行監督檢查。被檢查單位應當如實提供有關文件、證照和資料。監督檢查機關有為被檢查單位保守技術和商業秘密的義務。
為了保證以上制度的有效執行,《辦法》還規定了違反上述制度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p#分頁標題#e#
三、《辦法》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如何銜接的?
答:應該說,《水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就是為了與《水污染防治法》的有關規定相銜接,全國人大常委會在《水法》修訂過程中,根據有的常委、環資委和有的地方、部門的意見而作出的規定。這一規定,充分考慮了與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銜接。《辦法》與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相輔相成的。環境影響評價關注的是建設項目對于生態環境的整體不利影響,而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在審批入河排污口設置時,一方面要根據水資源管理和保護、取水許可和水功能區劃的要求進行審查;另一方面要根據堤防和防洪安全的要求進行審查,這是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未做要求的。從總體上來講,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要廣于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因此,《辦法》規定:設置入河排污口的單位,應當在向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送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之前,向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提出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目前,江蘇省水利廳和環境保護廳已經聯合發文,明確規定建設項目的入河排污口設置未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同意,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不予審批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表)。《辦法》同時還規定,對于依法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的建設項目,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將有關入河排污口設置的審批決定抄送負責該報告書(表)審批的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
四、《辦法》與取水許可制度、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制度是如何銜接的?
答:關于與取水許可制度的銜接。《辦法》規定:建設項目需同時辦理取水許可手續的,應當在提出取水許可申請的同時提出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其入河排污口設置由負責取水許可管理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流域管理機構審批;排污單位提交的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中應當包含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的有關內容,不再單獨提交入河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就取水許可和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一并出具審查意見。
關于與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管理制度的銜接。《辦法》規定:依法應當辦理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審查手續的,排污單位應當在提出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申請時提出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提交的河道管理范圍內工程建設申請中應當包含入河排污口設置的有關內容,不再單獨提交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書;其入河排污口設置由負責該建設項目管理的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流域管理機構審批;除提交水資源設置論證報告外,還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就建設項目對防洪的影響進行論證;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在對該工程建設申請和工程建設對防洪的影響評價進行審查的同時,還應當對入河排污口設置及其論證的內容進行審查,并就入河排污口設置對防洪和水資源保護的影響一并出具審查意見。
五、《辦法》如何落實行政許可法關于行政許可的設定和實施的有關規定?
答:新建、改建、擴大入河排污口的審批,是《水法》賦予水行政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行政許可事項,也是《辦法》制定的直接依據,符合《行政許可法》對于行政許可的設定的規定。
根據《行政許可法》,《辦法》在實體和程序兩方面規定了嚴格的制度和措施。如明確了申請應當提交的材料,出具受理憑證制度,審查機關應當履行告知義務的具體情況,當事人享有陳述、申辯、申請復議和提起行政訴訟的權利,不予同意設置排污的情況,審查機關的工作時限以及行政許可決定的公開等。對于由同一個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內設的多個機構辦理的入河排污口設置許可、取水許可、河道管理范圍內建設項目許可等事項,規定了統一提交申請、統一出具審查意見等,方便了行政許可相對人。 #p#分頁標題#e#
六、《辦法》公布實施后,如何保證辦法得到嚴格執行?
答:為保證《辦法》得到嚴格執行,需要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作好工作:一是抓好宣傳工作。通過多種形式面向全社會廣泛宣傳《辦法》,要讓社會各界都了解和遵守這部規章;二是組織好學習、培訓工作。使廣大干部職工全面掌握《辦法》的規定,深刻領會《辦法》的精神實質,提高貫徹執行《辦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三是抓緊出臺與《辦法》實施密切相關的有關申請文書的格式、排污口設置論證報告編制指南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四是嚴格依法行政。要嚴格依據《辦法》,加強對入河排污口設置的監督管理,提高水行政管理水平,保證《辦法》確立的原則和各項制度落實到位;五是加強執法監督。要堅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做到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切實維護《辦法》的權威和尊嚴。對于拒不按照規定履行入河排污口設置審批手續的,要依法進行嚴肅處理。?(文章原載水利部網站)
????
????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安全保護管理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13修訂)
2013-06-29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2011修訂)
2011-09-3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2009年)
200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完善人民陪審員制度的決定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
1982-11-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2001修訂)
2001-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
2005-02-28國務院關于在線政務服務的若干規定
2019-04-26中華人民共和國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統計法實施條例
2017-05-28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強制保險條例(2012第二次修正)
2012-12-1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
2013-06-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2013年食品安全重點工作安排的通知
2013-04-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疾病應急救助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3-02-22國務院關于修改和廢止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2-11-09國務院關于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2—2020年)的通知
2012-05-20國務院關于落實《政府工作報告》重點工作部門分工的意見
2011-03-19國務院關于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0-1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2011年部分節假日安排的通知
2010-12-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重點工作分工的通知
2010-07-22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務院糾正行業不正之風辦公室關于2010年糾風工作實施意見的通知
2010-04-03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三屆政府陳麗敏等10人任職的通知
2009-11-2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
2009-09-19企業債券管理條例
1993-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