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條 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法定孳息,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條文主旨
本條是關于天然孳息及法定孳息歸屬的規定。
●立法背景
天然孳息是原物的出產物,一方面人們占有使用原物并對其進行生產勞動,其目的就是獲得出產物、收獲物,因此法律規定天然孳息的歸屬,實際上就是對勞動的保護;另一方面,日常生活中也常發生原物在脫離所有權人的隋況下而產生孳息的情形,因此確定孳息的歸屬尤顯必要。法定孳息是指依一定的法律關系由原物所生的物,是原物的所有權人進行租賃、投資等特定的民事法律活動而應當獲得的合法收益。如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依股本金所得的股息等。在德國民法中,法定孳啟、被稱為權利的孳息,確定法定孳息的歸屬,是對產生法定孳息的民事法律關系的承認和保護。因此,本法對天然孳息及法定孳息的歸屬作了明確規定。
●條文解讀
孳息是與原物相對而言的,指由原物而產生的物,包括天然孳息與法定孳息:
1.天然孳息的概念和歸屬。天然孳息是指依物的自然屬性所產生的物。天然擎息的范圍非常廣,主要來源于種植業和養殖業,如耕作土地獲得糧食和其他出產物,種植果樹產生果實,養殖牲畜獲得各種子畜和奶產品等。天然孳息,自從與原物脫離后,會立即產生歸屬的問題,但是天然孳息的處理原則,民法中甚為復雜。對天然孳息,羅馬法的處理原則是“生根的植物從屬于土地”,即原物的所有權人取得孳息的權利,但是法律允許其他人提出可以對抗原物所有權人的抗辯。考察德國、日本及我國臺灣地區立法例,關于天然孳息歸屬的基本規則,是在承認原物的所有權人有取得權利的大前提下,同時許可他人享有排斥原物所有權人的取得權利。他人的這一權利可以基于物權產生,例如基于用益物權;也可因債權產生,例如因當事人約定而取得孳息。因此,本法明確規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權人取得;既有所有權人又有用益物權人的,由用益物權人取得;當事人另有約定的,按照約定。
2.法定孳息的概念和歸屬。法定孳息(利息、租金等),按照一般的交易規則,利息應由債權人取得,租金應由出租人取得,但也不排除其他情形的存在。如在德國民法中還有為第三人設定的專以取得孳息為目的的物權類型,即動產(特指有價證券)的用益權。因此關于法定孳息的歸屬,原則更為變通。本法規定,當事人有約定的,按照約定取得;沒有約定或者約定不明確的,按照交易習慣取得。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委員會組成人員名單(2009年)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2000修正)
2000-10-31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2001年中央決算的決議
2002-06-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南非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引渡法
2000-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
199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中華人民共和國礦產資源法
1986-03-19土地調查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
2004-04-30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3修正)
2013-07-18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營業稅條例(草案)[失效]
1984-09-18進口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登記管理辦法
2014-01-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公布遼寧大黑山等21處新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名單的通知
2013-06-0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批準襄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通知
2013-01-01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12-0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1970-01-01關于印發《2011年流通環節食品安全整頓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03-28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
2011-01-2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殘聯等部門和單位關于加快推進殘疾人社會保障體系和服務體系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2010-03-10文化產業振興規劃
2009-09-26生豬屠宰管理條例
2008-05-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油料生產發展的意見
2007-09-22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無錫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07-09-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方案的通知
2007-08-22國務院關于修改《物業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7-08-2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成立國務院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導小組的通知
2007-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