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條 管理人或者債務人依照本法規定解除合同的,對方當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申報債權。
【釋義】
本條是關于因解除合同而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進行債權申報的規定。
對于破產案件受理前已經成立而債務人和對方當事人均未履行完畢的合同,根據本法第十八條的規定,管理人有權決定解除或者繼續履行。同時,按照本法第七十三條的規定,在重整期間,債務人經人民法院批準自行管理財產和經營事務的,上述合同解除或者繼續履行的權利由債務人行使。管理人或者債務人決定繼續履行合同的,其所產生的債務,按照本法第四十二條的規定,作為共益債務由債務人財產隨時清償。而管理人或者債務人決定解除合同的,所產生的債務應當如何處理,就要依據本條的規定執行。
依據合同法的一般原理,解除合同將使合同雙方恢復到未訂立合同前的狀態,即恢復原狀;同時,如果一方當事人因可歸責于自己的原因解除合同,造成對方損失的,應當承擔賠償責任。破產管理人或者債務人依照本法的規定行使合同的解除權,也屬于“因可歸責于自己的原因”。因此,如果對方當事人因為合同的解除而受到了損害,應當可以向管理人或者債務人請求損害賠償。但是,應該注意到,這種損害賠償請求權作為一種債權,產生于破產案件受理以后,不符合本法第四十四條關于可申報債權的定義;而作為破產案件受理后產生的債權,這種損害賠償請求權不屬于本法第四十二條所規定的共益債務的范疇。對于這種損害賠償請求權應該如何處理,應該由法律作出明確規定。從國外的立法例看,一般都將這種債權視為可申報債權。我國現行《企業破產法(試行)》也有類似規定,該法第二十六條規定,清算組決定解除合同的,另一方當事人因合同解除受到的損害作為破產債權。本法沿襲了現行企業破產法(試行)的規定,在本條明確規定,管理人或者債務人依照本法規定解除合同的,合同對方當事人以因合同解除所產生的損害賠償請求權進行債權申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核安全法
2017-09-0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授權國務院在廣東省暫時調整部分法律規定的行政審批的決定
2012-1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境衛生檢疫法》的決定
2007-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
2007-03-1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嚴懲拐賣、綁架婦女、兒童的犯罪分子的決定
1991-09-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授權廈門市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在廈門市人民政府分別制定法規和規章在廈門經濟特區實施的決定
1994-03-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澳門特別行政區第一屆立法會在1999的年12月19日前開展工作的決定
1999-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有關信用卡規定的解釋
2004-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2002-08-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兒童權利公約》的決定
1991-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的決定
1990-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
1991-04-09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
1999-03-15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2002-06-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制止向恐怖主義提供資助的國際公約》的決定
2006-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文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建設工程質量管理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衛星電視廣播地面接收設施管理規定(2018修正)
2018-09-18殘疾人教育條例(2017修訂)
2017-02-01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實施細則(2016年修正)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浙江省電網設施建設保護和供用電秩序維護條例
2014-07-11國務院關于促進紅十字事業發展的意見
2012-07-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部等部門全國地方病防治“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1-1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海南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2-01-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物流業健康發展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1-08-02公路安全保護條例
2011-03-0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補償機制的意見
201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