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條有下列侵權行為的,應當根據情況,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同時損害公共利益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并可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還可以沒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一)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二)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
(三)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四)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五)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
(六)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七)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八)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
釋義:本條是關于侵犯著作權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的行為及行為人應當承擔的民事、行政或刑事責任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從性質和后果上看,都比第四十六條規定的侵權行為嚴重。本條規定的侵權行為不僅侵害了著作權人的權利以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同時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破壞了國家的正常經濟秩序。對這種行為,本條規定,侵權行為人除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外,還可以由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承擔相應的行政責任,即責令停止侵權行為,沒收違法所得,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并可以處以罰款;情節嚴重的,還可以沒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構成犯罪的,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本條規定使三大法律責任在著作權法中形成立體結構,全面打擊著作侵權行為。從本條規定的責任種類上看,與修改前的條文相比較,一是擴大了行政處罰的種類,原著作權法僅規定了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有沒收非法所得和罰款兩種處罰措施,現在增加了沒收、銷毀侵權復制品及沒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權復制品的材料、工具、設備等;二是與刑法相銜接,增加了追究刑事責任的規定,將有效地打擊和制止侵犯著作權的行為。從實踐來看,在打擊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侵權盜版活動中,實行司法機關和行政機關執法的“雙軌制”是成功的,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及時有效的行政執法,在保護權利人的權利和打擊盜版活動中顯示了強大的生命力。因此,這次修改著作權法在加強人民法院司法審判權威的同時,也強化了行政執法的權威。
適用本條的侵權行為,共八項,與修改前的條文相比較,原第(一)項關于剽竊他人作品的規定,移至現在的第四十六條第(五)項,增加了第(六)、第(七)兩項規定。現逐一解釋如下:
1、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作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行為人侵犯的是著作權人對作品的使用權。本項規定對原規定作了修改,一是刪除了“以營利為目的”的條件限制;二是在傳播方式上,增加了以“表演、放映、廣播、匯編、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作品”的規定。從修改后的規定看,無論行為人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只要未經著作權人許可,以上述方式向公眾傳播其作品,就要視其侵權行為的情節,適用本條規定的法律責任。可見本法加大了保護著作權人對作品使用權的力度。但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如本法第二十二條有關合理使用的規定;第四十二條第二款關于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已發表的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的規定;第四十三條關于廣播電臺、電視臺播放已經出版的錄音錄像制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但應當支付報酬的規定等。
2、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的。行為人侵犯的是出版者所享有的專有出版權。根據本法第三十條的規定,圖書出版者對著作權人交付出版的作品,按照合同約定享有的專有出版權受法律保護,他人不得出版該作品。行為人擅自出版他人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不僅僅侵犯了圖書出版者的權利,還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出版權。這種侵權行為嚴重地損害了享有專有出版權的圖書出版者和著作權人的合法權益,也給文化市場造成混亂。
3、未經表演者許可,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本法另規定的除外。行為人侵犯的是表演者對其表演所享有的權利。本項與修改前的條文相比較,增加了未經表演者許可“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的規定。根據本法第三十七條第(五)項和第(六)項的規定,表演者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許可他人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并獲得報酬的權利。侵權行為人未經表演者許可,擅自復制、發行錄有其表演的錄音錄像制品,或者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表演,侵犯了表演者的財產權利,是一種嚴重侵權行為。但是,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行為人未經表演者許可,以上述方式合理使用的,不受本條規定的法律責任的約束。
4、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許可,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行為人侵犯的是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所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的權利和著作權人及表演者的權利。本項與修改前的條文相比,增加了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的許可“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的規定。根據本法第四十一條的規定,錄音錄像制作者對其制作的錄音錄像制品享有許可他人復制、發行、出租、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并獲得報酬的權利。還規定,被許可人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像制品的時候,還應當取得著作權人、表演者的許可,并支付報酬。侵權行為人未經錄音錄像制作者的許可,也未經著作權人、表演者的許可,擅自復制、發行通過信息網絡向公眾傳播錄音錄像制品的,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但是,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行為人合理使用的除外。
5、未經許可,播放或者復制廣播、電視的,本法另有規定的除外。行為人侵犯的是廣播電臺、電視臺對其播放的廣播、電視的權利。本項將原條文的“復制發行”修改為“播放或者復制”,對未經其許可,轉播其廣播、電視的行為進行限制,擴大了廣播電臺、電視臺對其廣播、電視的權利。從法律責任上來說,加大了對廣播電臺、電視臺的權利的保護力度。根據本法第四十四條的規定,廣播電臺、電視臺有權禁止未經其許可,將其播放的廣播、電視轉播或者錄制在音像載體上以及復制音像載體。侵權行為人未經許可,轉播或者復制廣播、電視,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但是行為人依據本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合理使用的除外。
6、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避開或者破壞權利人為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采取的保護著作權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的技術措施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本項是新增加的規定。行為人侵犯的是著作權人及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的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益。權利人對其作品、錄音錄像制品采取了保護性的技術措施,是為了防止他人不經許可,使用作品和音像制品,侵犯其著作權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對作品、音像制品的計算機軟件,權利人可以通過加密,控制別人不經許可的使用和傳播。但是,擅自解密的行為相當嚴重,甚至出現公開出售解密軟件和提供解密服務的營利性行為,不打擊和制止擅自解密活動,將極大地損害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的利益,也將給文化市場秩序造成極大的混亂,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不過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7、未經著作權人或者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許可,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錄音錄像制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本項是新增加的規定。行為人侵犯的是著作權人和與著作權有關的權利人的使用權。權利管理電子信息是指權利人在網絡上表明的其對作品享有著作權的有關信息。侵權行為人故意刪除或者改變作品、音像制品等的權利管理電子信息的,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
8、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的。行為人侵犯的是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本項規定與原條文相比較,刪除了“美術”作品的限制,擴大為所有的作品。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作品包括把自己制作的作品冠以他人的姓名出售,也包括將第三人的作品冠以他人的姓名出售的行為。這種侵權行為,所侵犯的客體是多方面的,既侵犯了他人的姓名權、名譽權,也欺騙了社會公眾,既侵犯了被署名人財產權,又破壞了國家正常的經濟秩序,是一種嚴重的侵權行為。
此外,根據2002年10月12日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第1246次會議通過的《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二十九條規定:“ 對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規定的侵權行為,人民法院根據當事人的請求除追究行為人民事責任外,還可以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四條第三款的規定給予民事制裁,罰款數額可以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的有關規定確定。著作權行政管理部門對相同的侵權行為已經給予行政處罰的,人民法院不再予以民事制裁。”
王鴻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公告〔十一屆〕第十四號
2010-02-26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
2007-10-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的決定(1995)
1995-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聯合國打擊跨國有組織犯罪公約》的決定
2003-08-27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沙治沙法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實施條例
2002-08-03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1993-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的決定
1983-09-02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國企業所得稅法(失效)
1981-12-13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
1995-12-28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
1994-10-27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有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問題的答復
1997-01-0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10-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檢察官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6-30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
2003-03-10醫療機構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住房公積金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傾廢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殘疾預防和殘疾人康復條例(2018修正)
2018-09-18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登記管理條例(2014年修正)
2014-02-19浙江省行政規范性文件異議審查處理辦法
2014-12-10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1修正)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法人登記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強煤礦安全生產工作的意見
1970-01-01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廣東省縣際間海域行政區域界線的通知
2013-04-10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年)的通知
2013-02-23城鄉規劃違法違紀行為處分辦法
2012-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