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條 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
【釋義】本條是對銷售者銷售產品所作出的三項禁止性行為的規定。
本條規定的銷售者的禁止性義務主要有三項:
一、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摻雜、摻假。“摻雜、摻假”是指銷售者在產品中摻入雜質或者造假,致使產品中有關物質的成份或者含量不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標準規定的欺騙行為。
二、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假充真”是指銷售者以牟取非法利潤為目的,用一種產品冒充另一種與其特征、特性不同的產品的欺騙行為;“以次充好”是指銷售者以低等級、低檔次的產品,冒充高等級、高檔次的產品的欺騙行為,也包括用廢、舊、棄產品冒充新產品的行為。
三、銷售者銷售產品,不得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所謂合格產品,對于有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產品來說,是指符合國家的強制性標準;對于沒有國家強制性標準的產品來說,是指符合產品或其包裝上明確標注所采用的標準。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是對消費者的欺騙行為,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這幾種違法行為,是銷售假冒偽劣產品違法行為的重要表現形式。其行為的目的,都是為了牟取非法利潤,客觀上造成對消費者的欺騙,嚴重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造成了消費者的財產損失,甚至會危及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因此,這三種行為是法律所嚴格禁止的,違反者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的決定
2013-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
2010-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懲治軍人違反職責罪暫行條例[失效]
1981-06-1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對“特定礦種”和“國家規定實行保護性開發的特定礦種”的法律適用解釋意見
1990-02-0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葡萄牙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白俄羅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1995-06-22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懲治偷稅、抗稅犯罪的補充規定
1992-09-04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1984-03-12中華人民共和國合伙企業法
1997-02-23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已修正)
1995-05-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增加《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附件三所列全國性法律的決定
1999-12-20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
1999-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決定 附:修正本
2001-02-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6第三次修訂)
2005-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鎮集體所有制企業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
2019-04-16食鹽加碘消除碘缺乏危害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關于改革藥品醫療器械審評審批制度的意見
2015-08-18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條例
2014-04-25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2-08-03國務院關于2011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
2012-01-27國務院關于同意建立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批復
2012-01-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三網融合第二階段試點地區(城市)名單的通知
2011-12-3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統計局關于加強和完善服務業統計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做好地方政府性債務審計工作的通知
2011-02-13國務院決定修改專利法實施細則
2010-01-09國務院關于進一步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若干意見
2009-07-05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路管理條例》的決定
2008-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