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條 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依法組織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
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農業機械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
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根據農業機械使用者的投訴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可以組織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務狀況進行調查,并公布調查結果。
【釋義】本條是有關行政主管部門依法對農業機械產品實施監督管理的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是與產品質量法的相關規定相銜接的,第三款是本法針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存在的實際問題而作出的。這樣規定就形成了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工商部門、農機部門三個部門依法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監督。三個部門一要依法履行職責二要密切配合,共同做好農業機械產品的監督管理工作。
一、關于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本條第一款規定:“產品質量監督部門應當依法組織對農業機械產品質量的監督抽查。”這里的“依法”是指依照產品質量法。產品質量法有關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適用于對農業機械產品的監督檢查。根據產品質量法規定,國家對產品質量實行以抽查為主要方式的監督檢查制度,監督抽查工作由國務院產品質量監督部門規劃和組織,縣級以上地方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在本行政區域內也可以組織監督抽查;抽查的范圍包括對可能危及人體健康和人身、財產安全的產品,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工業產品以及消費者、有關組織反映有質量問題的產品進行抽查,監督抽查所需檢驗費用按照國務院規定列支;國務院和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的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定期發布其監督抽查的產品的質量狀況公告;對依法進行的產品質量監督檢查,生產者、銷售者不得拒絕,生產者、銷售者對抽查檢驗的結果可以提出復檢;對監督抽查的產品質量不合格或者有嚴重質量問題的,依法追究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
二、關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門對農業機械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這一條第二款規定:“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法加強對農業機械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工作。”產品質量法對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進行產品質量的市場監督和違法行為的查處作了規定,并明確產品質量監督部門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國務院規定的各自職權范圍對查處違法行為給予行政處罰。這里講的國務院規定的職權范圍是指國務院對這兩個部門的“三定”方案。國務院對、公廳關于印發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職能配置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1]57號)中明確將原由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承擔的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的職能,劃歸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在質量監督方面的職責分工為: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負責流通領域的商品質量監督管理,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負責生產領域的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在實施流通領域商品質量監督管理中查出的屬于生產環節引起的產品質量問題,移交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處理。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不再重新組建檢測檢驗機構。按照上述分工,兩部門要密切配合,對同一問題不能重復檢查、重復處理。因此,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應當依照產品質量法和本法的規定對農業機械產品市場的監督管理。
三、關于農機部門組織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機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務狀況進行調查問題。本條第三款規定:“國務院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主管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部門根據農業機械使用者的投訴情況和農業生產的實際需要,可以組織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業機械產品的適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務狀況進行調查,并公布調查結果。”這是根據農機產品的特點對農機產品質量監督在產品質量法規定的基礎上的補充規定,也是對農機產品質量監督的重要形式。
我國的農業機械產品仍處于產品品種單一、耗能高、技術水平低、使用性能差、作業質量不穩定的狀態。加上農村的整體購買力尚處于較低水平,農民支付不起購買科技含量高、適用范圍廣的農機具,因此低質低價及設計簡單的農業機械大量充斥農機市場。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開放,農機生產行業的格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企業的性質、規模、技術力量質量水平參差不齊,市場無序競爭嚴重。近兩年國家監督抽查中,耕整機合格率為68.8%,鍘草機合格率為66.7%,旋耕機合格率為47.6%,小型輪式拖拉機合格率僅為38.2%。伴隨著農民對農業機械的需求量越來越大,農機質量問題逐漸凸顯,投訴量也逐漸上升。在2002年的中國消費者協會公布投訴情況中,農業機械高居第3位。在投訴量大的農機產品中,聯合收割機、拖拉機占了前二位。投訴的主要內容集中在性能指標達不到要求,機具故障率多,企業售后服務不到位等,而適應性差是近年來農機投訴的熱點之一。例如,受近幾年跨區作業的影響,聯合收割機市場需求不斷增大,許多企業紛紛進行研制生產,為搶占市場份額,一些企業對技術尚不夠成熟的產品,未經過試驗驗證和適用性可靠性考核就直接投放市場,另外,跨區作業對聯合收割機性能和質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些都造成了收割機投訴量上升,投訴的焦點是機具適應性差,損失率高、可靠性差,故障頻繁、整機裝配質量不高等,一些企業培訓、維修、售后服務方面做得不好,機器出了故障,找不到“三包”服務人員,或“三包”人員無適用的配件,維修質量不盡如人意,既耽誤農時,也給農機使用者造成經濟損失。
在人們以往的觀念中,產品質量的好壞、高低,是在產品出廠時用產品技術指標(國家標準、企業標準等)衡量,凡符合現行產品標準的,就認為質量是好的,隨著農業、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業生產新技術、新農藝拓展實施,這種質量觀念越來越不能適應生產實際發展的需要。產品需符合標準是正確和必要的,但產品的適應性、可靠性是產品的重要質量特性,僅僅通過標準對農機產品進行出廠質量評定,只能認為其是合格產品,卻不能說明它是滿足農業生產實際需要的質量好的產品。農業機械產品質量要求復雜、嚴格,使用條件也千變萬化。因地域環境氣候、因農作物作業要求、因農時季節需要,對產品的性能、適應性、可靠性的要求都會在農業生產實際中真實反映出來;推廣新技術、新機具,如機械化秸稈還田技術,免耕播種等,也是在農業生產實際中反映出其適用性的程度。品種繁多的農機產品總體質量不高,特別是新產品的研制與開發滯后,機具的適用性、可靠性、使用壽命滿足不了地域特點農藝要求和用戶需求,阻礙了我國農機化技術提高的步伐。以監督抽查、市場抽查、行業統檢、市場打假為主,均是對產品本身的制造質量進行評定,十多年來為促進和提高我國農機產品質量作出了很大貢獻。但是農機產品作業條件差異大,作業環境相對較差,作業季節性強,對機具的適應性和可靠性要求較高。因此,僅通過單一的質量監督抽查,難以對農機產品在實際使用中是否能滿足時產地、作物。品種、氣候條件的適應性、可靠性要求作出真正符合實際情況的判斷,常常出現檢驗合格的產品,在實際使用中屢出問題的現象。本款提出的針對農機用戶的投訴情況和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對在用的特定種類農機產品的適應性、安全性、可靠性和售后服務狀況調查,與質量抽查以及其他類型的產品質量檢驗工作目的是一樣的,但調查的對象、內容、方式、評價側重等與本條第一款規定的質量抽查有所不同,考慮了時間的代表性、數量的代表性與地區的代表性,比較全面的分析使用中的質量狀況,是評價農機產品質量手段的補充。其特點是當產品出廠后進入實用領域后在生產第一線進行質量調查,不是反映出廠時的質量水平,而是對正在使用的機具調查實際使用的質量狀況。如產品的質量跟蹤調查、全國或區域性的質量普查、選型試驗、調查等。調查比較能更全面、更深刻地反映產品的質量狀況。包括農機手對機具質量和企業“三包”服務的評價,機手參加培訓的情況及操作、保養和調整技能狀況,機具的地區適應性、使用方便性、作業性能、故障分布和安全性,調查發現的問題及時反饋給企業等等。這對于企業提高產品質量、提高“三包”服務水平、促進企業加快技術進步,加快開發滿足不同農業生產條件和農民需求的多檔次農機產品、開展農機具選型,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都有很好的促進和幫助作用。
根據本款規定,調查在用農業機械產品特定種類的選擇,應是依據農業生產需要,結合特定時期,如春耕時節、“三夏”、“三秋”、跨區作業等;結合特定種類:如與國家發展計劃和當前工作要求緊密聯系的;結合特定機型:如涉及人民生活。健康的(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的機械),包括加工、植保機械等。同時根據規定,調查結果要進行公布。質量調查能夠更客觀科學地反映質量狀況,更名觀提供可信的農機質量信息源。政府需要產品質量信息,建章立制,需要產品供求信息,采取措施合理調節。農民需要產品質量信息,產品供求信息,便于選購。企業需要產品質量信息,不斷改進產品,適應市場,需要產品供求信息,便于生產安排。近幾年來,農業部組織對一些在用的、對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影響較大的特定機具進行了質量調查。從1999年至2001年,農業部會同國家質檢總局開始實施聯合收割機質量跟蹤調查項目,在河北、河南、山西。山東、陜西等五省的小麥機收作業現場共對5000多臺聯合收割機連續三年進行質量跟蹤調查,并且根據實際情況每年調查工作有所側重。在三年的聯合收割機質量跟蹤調查中,準確及時地作出評價結論,不斷向農機生產企業反饋機具運行中的故障和問題,明顯提高了機具質量改進頻次和速度,促進了企業改進產品質量和服務質量,聯合收割機的平均無故障工作時間從8.8小時提高到19.l小時以上,實現了用新的技術手段獲取農機產品適應性和可靠性客觀資料的目標。對于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植保機械,農業部組織了對150家企業生產的3504臺背負式手動噴霧器進行使用情況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不僅產品本身制造質量存在諸多問題,在施藥技術的推廣和用戶操作使用的培訓、企業生產能力和銷售等方面也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一是直接威脅操作者的人身健康和安全,二是直接影響或危害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生態環境。農業部每年還對其他諸如種子加工機械、免耕播種機、大中型拖拉機等重要的農機產品進行普查,掌握了產品整體質量、適應性和可靠性狀況的第一手資料,為政府的宏觀管理和決策提供了依據,有效的引導了農機產品市場的發展,促進了農機新技術的開發與推廣工作。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2018修正)
2018-12-29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正)
2015-12-27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召開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決定
2011-12-31胡錦濤主席任免駐外大使(2010-03-10)
2010-03-10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1999)
1999-03-1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關于修改2002年6月7日在圣彼得堡(俄羅斯聯邦)簽署的<上海合作組織憲章>的議定書》的決定
2006-12-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08-29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突尼斯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防止關停企業和停建緩建工程國家財產遭受損失的決議
1981-03-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工作情況的報告》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結束工作的建議的決定
1999-12-25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
2001-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營業性演出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
2013-08-08國務院關于支持蘆山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13-07-1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調整國務院安全生產委員會組成人員的通知
2013-05-23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2-08-0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做好房地產市場調控工作有關問題的通知
2011-01-26國家賠償費用管理條例
2011-01-17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若干意見重點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0-10-17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
2010-07-0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基層應急隊伍建設的意見
2009-10-18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
2009-09-09城市出租汽車管理辦法[失效]
1997-12-23國務院關于支持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見
2008-06-29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務院工作規則》的通知
2008-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