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 本法所稱農業機械化,是相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的過程。
本法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于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
【釋義】本條是關于農業機械化和農業機械的定義的規定,也是本法的調整范圍。
一、對法律中相關用語進行定義,可以是自然科學上的含義也可以是按照法律實施的需要,根據法律所調整的社會關系作計的解釋。
二、關于農業機械化的定義
本條第一款對農業機械化的概念進行了概括,即本法所稱農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裝備農業,改善農業生產經營條件,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技術水平和經濟效益、生態效益新過程。
(-)農業機械化是一個不斷提高、不斷完善的過程
在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黨和國家高度重視農業機械化問題,廣大農民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也對農業機械化表現出了巨大的熱情。目前,農業機械已經進入農業生產的各個領域,促使農業機械化作業水平不斷提高,作業領域不斷擴展。與此同時,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也明顯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領域正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畜牧業、養殖業、農產品產后處理,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農業機械化正向廣度和深度拓展,使我國農業發生了從主要依靠人力手工勞動的傳統生產方式,向大量采用機械化的現代生產方式的重大轉變,在許多地區,機械化生產方式已在農業生產中居主導地位。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促進了農業勞動生產率提高、農村勞動力資源優化配置和農民收入的增加,促進了我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二)發展農業機械化,是新形勢下加強農業基礎地位,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必然要求
當前我國農業機械化發展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初步形成了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以農民為主體的多元化投入和多種所有制成份競爭并存的發展格局。二是初步形成了適應家庭承包經營制度的,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和政府示范引導相結合的發展機制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三是初步形成了在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化經營中,機械化與信息化相結合,良種與良法相配套,農機與農藝相互適應的生產方式。
農業機械是現代農業的重要物質基礎,農業機械化水平直接影響土地產出率、農業勞動生產率、農業生產標準化程度、農業產業化水平,是建設現代農業的關鍵一環。大規模的機械化作業,不僅促進了糧食生產的發展,而且由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促進了農業結構的調整,使畜牧業及農產品加工業、運輸業等二、三產業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從根本上解決增加農民收入問題,完成全面建設農村小康社會偉大歷史任務,必須加快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速度。而以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是農村富余勞動力大量轉移的前提,也是其結果之一。農業機械替代作用的有效發揮,使得勞動力得到進一步解放,為勞動力資源的開發創造了條件。農村土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使農戶成為農業生產、經營、投資的主體。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比較利益原則在農業機械化發展中的作用也得到體現。農村非農產業的發展和農民逐漸進城務工經商,農業勞動力機會成本增大,使用農業機械進行生產作業成為經濟的選擇,農民發展農業機械化是一種完全自覺的行為。近年來,小麥跨區機收作業市場需求旺盛,范圍逐年擴大,深受廣大農民歡迎。使用機械作業,一是加快作業進度,搶農時完成夏收,而且收割質量有保證;二是剩余的時間,還可以去從事其他勞動,增加收入;三是大大地減輕了勞動強度。
三次于農業機械的定義
本條第二款對農業機械的范圍進行了界定,即本法所稱農業機械是指用于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這是根據本法所調整的社會關系所作出的解釋。
農業機械的種類多、用途廣,其應用范圍涉及農業的各個方面,包括農業生產及農產品產后處理等各個領域。為農業機械規定一個比較科學、準確、可行的定義,是立法工作的基礎。根據子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實際,并在反復研究、聽取各方面專家意見的基礎上,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在向常委會提請審議的議案中規定:農業機械是指用于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的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這里需要指出的是,這個定義同農業法中的“農業”相比,沒有包括林業機械。起草時主要考慮到,一是林業的機械化作業,適合大規模經營,多是企業行為,個人購買的很少,與農民聯系不緊密;二是傳統的林業機械主要是森工機械和一些通用機械,目前在推廣專用的林業機械方面,國家還沒有支持措施;三是將來即使國家有了對林業機械的扶持措施,可以通過修改森林法來解決。
當這個議案提交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進行審議時,一些委員和地方提出,本法所稱的農業機械不宜限于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管理的機械,按照農業法中“農業”的定義,農業機械還應當包括林業機械。作為促進法,本法所涵蓋的農業機械范圍還是寬一些為好,可以按照農業法中確定的“農業”定義,對農業的范圍可以不再具體列舉。因此,現在本法中農業機械的定義是按照農業法中“農業”的概念,從大農業的角度對農業機械的范圍進行的界定,將用于農業生產及其產品初加工等相關農事活動的機械、設備統稱為農業機械。其中,“農業生產”是指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和漁業等產業的生產,“產品初加工”主要是指產品的產后處理,即對農產品進行諸如清理、分級、分離、混合、保鮮、干燥等不改變產品的物理性狀的直接的簡單的加工處理過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的決定
199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1999)
1999-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4-10-27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法
2003-06-28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1983-09-05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的決定
1997-05-09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鹵水是礦產資源的答復
1992-07-13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國務院增發今年國債和調整中央財政預算方案的決議
1998-08-29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二)
2001-08-31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簽名法
2004-08-28著作權集體管理條例(2013修訂)
2013-12-07民用機場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優化營商環境條例
2019-10-22氣象災害防御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實施細則
2017-11-2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湖南望城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復函
2014-02-18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中小學校責任督學掛牌督導規程》和《中小學校責任督學工作守則》的通知
2013-12-18職業學校兼職教師管理辦法
2012-10-18農村基層干部廉潔履行職責若干規定(試行)
2011-07-13國務院關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0-10國務院辦公廳轉發知識產權局等部門關于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2-04-28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1-09-17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全國政務公開領導小組關于開展依托電子政務平臺加強縣級政府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試點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9-13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關于第五批取消和下放管理層級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
2010-07-04國務院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的決定
2010-01-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通知
2010-01-07民用建筑節能條例
2008-08-01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節油節電工作的通知
2008-08-01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綱要的通知
2008-06-05